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全運會江蘇成績居全國第一方陣 體育人才梯隊完備

2021年09月28日07:25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奧運到全運,江蘇健兒好樣的

9月27日,第十四屆全運會的聖火緩緩熄滅,這場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舉辦的全運會圓滿落下帷幕。在競技體育項目33個大項、296個小項中,江蘇共收獲42枚金牌、35枚銀牌和39枚銅牌,參賽成績居全國第一方陣。

縱橫賽場,我們不僅見証了江蘇優勢項目更上層樓的“牛氣”,更看到了江蘇體育人才梯隊完備的“底氣”。

積極調整,

奧運健兒“不斷電”

在今年東京奧運會上爭金奪銀的奧運健兒無疑是本屆全運會上萬眾矚目的奪牌焦點。受疫情影響,奧運健兒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比完奧運比全運,隔離期間隻能進行簡單訓練,身體尚未恢復,傷病的困擾……但在本屆全運會上,奧運歸來的江蘇健兒們克服不適,積極調整,縱然賽道坎坷,依然“笑傲江湖”。

張雨霏在東京奧運斬獲2金2銀,在個人和接力等項目中“多線作戰”的她,這次全運會也繼續當“勞模”,報名參加了蝶泳、自由泳等多個項目。個人100米、200米蝶泳成功摘金,50米自由泳摘銀,還和共同參加東京奧運的隊友們組成聯合隊在兩個接力項目上登上了最高領獎台。

以資格賽第一名強勢晉級決賽的江蘇體操男團,終於摘下了久違的全運體操男子團體金牌。體操是江蘇傳統優勢項目之一,江蘇健兒孫煒和尤浩分別在東京奧運會上收獲體操團體銅牌和雙杠銀牌,兩人帶領包括翁浩、侍聰等多位國家隊隊員在內的江蘇體操男團出征全運,可謂是實力“加成”。

雖然許久未進行成套訓練,加之賽程密集、身體疲憊,孫煒和尤浩在團體比賽中出現了失誤,但孫煒六項全部出戰,尤浩在自己擅長的吊環和雙杠上都獲得超過15.300的高分,為拼下團體金牌立下汗馬功勞,也讓這塊金牌實至名歸。

合力打造,

梯隊完善有“高招”

看全運,看的不僅是已經走上國際舞台的國家隊運動員,還有在國內舞台上開始綻放的省隊運動員,他們是未來可期的青年力量。

本屆全運會上,江蘇隊集體球類項目表現出色,手曲棒壘球全面開花,馬術、滑板等國內“小眾”項目中,江蘇隊也成績斐然。在跳水、排球、籃球、沙灘排球等青年組比賽中,江蘇“后浪”斬金奪銀,彰顯了江蘇體育人才梯隊建設完備、后備力量充足的巨大優勢與潛力。

歷經4屆全運會之后,江蘇棒球隊在本屆全運會上連克勁敵,終於在決賽中戰勝衛冕冠軍天津隊,拿到了這枚暌違近20年的全運金牌。這支平均年齡23歲、極富戰斗力的隊伍,於2002年在無錫成立,是江蘇省“省隊市辦”隊伍中的典型代表。

“省隊市辦”模式為這支隊伍整合了強大的資源、提供了寬廣的舞台:先后請來韓國及中國台灣的教練﹔加強與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的交流﹔與中國台灣及韓國、日本等棒球強隊過招,“以賽代練”提升競技水平。2005年全運會首秀后,江蘇棒球隊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成長為國內強隊。在江蘇,“省隊市辦”“體教融合”等合力打造的運動隊不在少數,江蘇女子壘球隊、手球隊、滑板隊、馬術隊……場上,他們斬金奪銀﹔場下,他們積極培養后備人才,實現隊伍可持續發展。

五人制籃球女子19歲以下組比賽中,江蘇隊以73︰48戰勝“黑馬”湖南隊奪冠,小將羅欣棫整場比賽更是一人拿下21分。青年女籃強勢奪冠,是擁有67年歷史的江蘇籃球隊完善人才梯隊建設、進行職業化青年運動員培養的最好寫照。

全民健身,

“草根”圓了全運夢

全民全運,同心同行。從群眾賽事到展演活動,全運會也為參與全民健身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大舞台。在本屆全運會已經結束的群眾比賽項目中,江蘇共獲得6金5銀7銅,展演類3個一等獎、8個二等獎、11個三等獎。

規則與冰壺類似的地擲球項目,首次作為群眾賽事項目亮相全運會,江蘇地擲球隊首次組隊參賽。領隊潘志軍介紹,受疫情影響,江蘇地擲球的訓練場地在備戰期間未能完成搭建,隊伍在浙江衢州地擲球基地進行了14天的封閉式訓練。

競技之余,群眾項目讓更多人享受到了體育之美。江蘇地擲球隊隊員平均年齡僅25歲,有4名隊員是南京理工大學體育專業的研究生。隊長宋昱輝曾打過籃球,地擲球項目讓他第一次登上全運舞台。“我們練習時間不長,能在全運會上和一眾強手過招,真的非常過癮,希望自己還能有機會參加下一屆全運會。”

對全民健身的熱愛,讓很多“草根”圓了“全運夢”。南通市崇川區龍舟隊在本屆全運會上“乘風破浪”:參賽的所有小項均獲得前6名,以1銀2銅實現了群眾龍舟比賽完美收官。隊員姜蕊是一位普通的80后女干警,一年前,她機緣巧合接觸到了龍舟,從此便愛上了這項運動。龍舟為她的人生帶來全新的色彩,也讓她成為一位“運動員”,在全運舞台上為家鄉爭光。

“觸手可及”的體育公園、免費開放的體育場館、四季不斷的群眾體育賽事……近年來,江蘇從場館建設、產業完善、賽事多元等角度積極發力,為推動全民健身、打造健康中國不懈努力。第十四屆全運會的聖火雖已熄滅,但全民健身永遠朝氣蓬勃。

□ 本報記者 姚依依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