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韓立明:加快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

韓立明
2021年10月12日07:40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加快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

踏上新征程,揚帆再出發。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為南京開啟現代化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我們將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省會擔當,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打造全面建設現代化的硬核支撐。

聚焦原始創新,推動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南京是全國科教中心城市,理應在原始創新上作出更大貢獻。南京將持續強化自主創新,努力成為重要科技領域的領跑者、開拓者,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積極布局重大科創平台。推動未來網絡試驗設施產出更多原創成果,加快信息高鐵綜合試驗、高效低碳燃氣輪機(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中心建設,在生命科學、地球系統與環境科學等領域布局新設施。深入推進產學研高效合作。支持在寧高校加快一流大學建設,構建共生共贏的新型城校關系。支持在寧高校院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省產業需求,推進新工科、新醫科等學科建設,加強跨學科人才培養,形成世界一流學科集群。支持建設江蘇應用數學中心等基礎研究中心,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聚力攻關“卡脖子”技術。鼓勵創新型企業與上下游、產學研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主導產業領域制定清單、開展研究。實施“紫金之巔”產業鏈技術攻關,支持高檔數控機床及成套設備、高性能膜材料等領域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聚焦產業創新,推動新興業態拔節生長。近年來,南京緊扣重點產業鏈和未來產業打造,做好移栽大樹、培苗育樹、老樹發新芽“三棵樹”文章。南京將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實現新興產業集群化、跨越式發展。圍繞“鍛長板”,持續提升重點產業競爭力。深入實施產業強鏈補鏈專項行動,提升軟件信息服務和智能電網兩大優勢產業,持續做強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兩大潛力產業。深入實施“鏈長制”,每條產業鏈打造3-5個聚焦細分領域的產業重點園區,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鏈主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圍繞“早布局”,加速形成未來產業爆發力。制定實施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大力培育未來網絡、類腦智能、新型生物制造、氫能高效利用等重點產業,力爭未來五年產業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強化未來科技創新中心、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等布局,全力支持“種子”產業加快成長。大力拓展應用場景,積極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圍繞“快轉型”,不斷增強綠色產業支撐力。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為牽引,加快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和智慧能源利用體系,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實施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工程,推動重點化工、鋼鐵企業綠色轉型,到202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

聚焦創新產出,推動“科創企業森林”枝繁葉茂。科技創新要面向經濟主戰場,必須打通轉化“最后一公裡”。南京將持續深化探索,推動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科技型企業爆發式增長。促進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強化“專業+研發+孵化”功能疊加,支持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工程化研究(試驗)平台和概念驗証中心,加速向技術源頭和產業應用“雙向拓展”。完善以研發投入、技術服務、高企孵化等為主要依據的績效考核機制,引導加快市場化運作、規模化擴張步伐,到2025年培育40家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孵化引進科技企業達到2萬家。培育壯大創新型市場主體。實施“科創企業森林成長計劃”,加強創新主體多元化培育,建立全周期、全要素支持體系,構建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到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全領域“科創企業森林”。突出應用需求牽引技術創新。更大力度支持創新產品推廣,健全新產品、新技術首購首用風險補償和新產品使用行政免責等機制,幫助初創科技企業跨越“創新峽谷”。堅持工業互聯網與產業生態圈相融共生,每年推出1000個以上數字化應用場景,支持創新產品技術迭代、應用推廣。

聚焦創新空間,推動功能布局迭代升級。南京將堅持全域創新,加快構建“巷、港、灣、園”多層次創新布局,促進產業空間與科創空間高度融合,形成全市域“無處不創新”的濃厚氛圍。城市硅巷突出彰顯活力。增強創新孵化功能,加快集聚知名孵化器、加速器、校友基金和科技中介機構等要素,提高產出效益,打造主城高密度創新綜合體,形成創新創業的城市活力中心。大學創新港突出機制創新。依托在寧高校啟動建設3-5個具有高水平學科基礎的大學創新港,集聚高質量科研平台、服務機構和龍頭企業,形成“校區、園區、街區、社區”四區融合綜合體。“海智灣”突出國際化服務。推動創新創業、涉外服務、生活體驗、制度適配等“類海外”環境一體化集成,為留學歸國人才落地發展、落戶生活等提供“一站式”服務。高新園區突出完善功能。深化高新園區改革創新,完善創新資源整合與協調布局機制,推動15個高新園區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統籌聯動水平。推進各高新園區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推動形成集聚效應和品牌優勢。

聚焦創新生態,推動創新要素協同共生。南京市委市政府聚焦“多澆地、少澆苗”的定位,打出了優化創新生態的“組合拳”。打造集聚高端人才“強磁場”。近年來,南京累計吸引8名諾貝爾獎、1名圖靈獎得主、132名國內外院士來寧創新創業。我們將深入實施紫金山英才計劃,構建高峰、先鋒、菁英、寧聚人才計劃體系,到2025年集聚100個頂尖人才(團隊)、新引進3000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持續辦好“南京創新周”,鞏固拓展“生根出訪”計劃,加快建設一批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海外協同創新中心、國際(國別)合作科技園區。打造多元科技服務“新體系”。積極發揮科創基金、新興產業發展基金撬動效應,為創新產業營造最友好的金融生態。實行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到2025年率先建成知識產權強市。健全住房、就業、醫療、子女就學等多層次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切實解決人才創新創業后顧之憂。打造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實施新一輪科技體制綜合改革,在科技項目管理、職務科技成果確權、專利權人開放許可等方面先行先試,全面激發創新活力和成果轉化動力。試行科研經費“包干制+負面清單”管理方式,賦予科研單位更大自主權。探索建立“科研特區”,在重大任務凝練、學科特區開放、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發力突破,通過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厚植全面現代化建設的內在動力和核心優勢。

(作者為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