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構建未成年人保護新格局

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廣大群眾切身利益。今年以來,江蘇泰州興化市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扣“筑牢未成年人保護屏障,拓展健康向上成長空間”主題,推動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聯動發力,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多元互動、共建協作”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家庭關愛的缺失,成為阻礙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健康成長的不良因素。興化市林湖鄉聚焦群眾所需所盼,探索形成了“技防保安全、教育強關愛、產業促返鄉”的綜合幫扶機制,通過實施“技防入戶”“碼上行動”覆蓋工程,借助互聯網科技平台,建立全天候實時高效的未成年人防控求助機制,讓未成年人“時時有人看、事事有人管”。截至目前,已為69戶留守兒童及困境兒童家庭安裝“技防入戶”攝像頭,實現了鄉網格化中心與學生家長手機的實時互聯互通。同時,實施“校地聯建”行動,把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納入學校向屬地黨委述職的重要內容,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真考實評,搭建學校教育“連心橋”﹔扎實推進創業富民工程,已吸引30多名留守兒童的父母返鄉就業、創業,讓他們可以用親情關愛呵護孩子健康成長。目前,興化市正在積極籌劃在全市推廣這一經驗做法。
持續加強學校對未成年人的關愛保護,今年9月,興化市首批75名學生保護專員正式受聘上崗,覆蓋城鄉所有中小學校。首批學生保護專員聘期為一年,為了增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興化市創新制定了相關績效考核辦法,由市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委員會辦公室會同市教育局定期開展考核。考核內容分為加分項和減分項兩方面,加分項內容包括: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未發生人身傷害事故﹔學校安排專業人員對學習困難或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予以輔導或幫助﹔學校做好留守學生、困難學生關愛幫扶工作﹔防控校園欺凌和預防性侵害、性騷擾、心理危機干預等專項制度完善﹔學校經常開展法治教育、安全知識普及、事故應急演練等活動……減分項內容包括:學校發生侵犯學生合法權利事件﹔發生教職工嚴重侵害學生身心健康違法犯罪行為﹔學生在校內或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受到人身傷害,經查屬於責任事故的﹔學校未履行對輟學學生勸返、報告義務……按照績效考核辦法規定,考核結果將作為學生保護專員職務晉升、崗位調整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正向激勵、反向倒逼,全力構建中小學校新時代未成年人學校保護新格局。
做好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構建未保工作大格局,必須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思維。興化市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開發出全市未成年人信息系統,整合民政、人社、醫保、殘聯等部門信息資源,集數據信息、主動預警、工單派送、服務監督和智能考評為一體,接受困境未成年人求助,受理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在線上實現從主動預警、實時監測、常態核查、服務監督到訴求及時響應的閉環處置。
日前,興化市“大手拉小手”幫扶監護行動正式啟動,該項行動將採取基礎性+專業化“兩步走”,第一步,在全面摸排到位的前提下,對全市農村留守兒童實施基礎性安全監護,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按照“思想品德好、社會形象好、有愛心、有能力、有擔當、與幫扶監護對象居住相近、人際相宜、能熟練操作智能手機”等標准,挑選部分法律工作者、教師、社工、基層黨員干部、網格員和具有愛心的村民擔任“大手”,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簽訂“關愛責任書”,在兒童放學回家后,每天入戶探訪一次,看看兒童是否安全回家、情緒是否正常,並通過手機APP即時上報,考核人員通過信息系統對“大手”的工作成效進行實時考評﹔第二步,招募具有專業技能的“大手”,建立“專業大手”庫,同時通過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等方式,對納入關愛的兒童進行調查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人一方案”的關愛保護清單,定期開展精准關愛服務。(新萱 張玉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