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動到深度 宿州淮北加速融入徐州都市圈

地處皖北的宿州、淮北再次引來關注。
11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年來進展情況,從會上獲悉,安徽將支持宿州、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動省際毗鄰地區探索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機制,共同打造產城融合新城區。
融入徐州都市圈,宿州與淮北動作頻頻。
10月20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一次全體會議上,徐州與淮北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1月5日,徐州與宿州簽訂《深化徐宿市場監管一體化合作協議》《徐宿企業開辦跨省通辦合作協議》,兩地將在市場主體准入、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協作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企業開辦事項“跨省通辦”工作機制。
……
從產業協作協同、園區合作共建、交通互聯互通到生態環保聯防聯動、社會事業融合發展,淮北、宿州正從主動融入到深度融入。
選擇徐州都市圈
地處皖北,毗鄰徐州,這是淮北與宿州。
從徐州乘高鐵,至淮北32分鐘,到宿州18分鐘。
徐州與淮北、宿州毗鄰接壤,同屬淮海經濟區,同在長三角北翼,“十四五”時期,都面臨著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等重要任務。
在江蘇省“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提高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能級,引領徐州都市圈成為策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的新興增長極。
與省級層面的規劃相呼應,徐州“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要求加快徐州都市圈規劃建設。
在徐州“十四五”規劃“推動徐州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相關舉措中,明確提出“積極構建‘一日生活圈’‘1小時通勤圈’”“加快徐州至宿遷、淮北、棗庄等快速放射通道建設”“推進徐宿現代產業園區、泉山蕭縣合作園區等共建園區提檔升級”等,為區域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
宿州與淮北,主動融入徐州都市圈。
今年4月21日至22日,安徽省黨政代表團在江蘇考察訪問,共商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化蘇皖合作重點事項。其間,徐州市和宿州市簽署了《全面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到2025年,兩市合作將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城際“斷頭路”全面消除,立體交通基本成網,徐州市區至宿州蕭縣實現20分鐘通達。銅山—埇橋、泉山—蕭縣、睢寧—靈璧合作共建園區產業集聚水平明顯提高。
10月20日,在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一次全體會議上,徐州與淮北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雙方協議,未來,兩地將構建協同發展格局,建立規劃會商機制,共同謀劃兩市協同發展思路舉措,攜手向上爭取一批跨省際的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高質量抓好杜集—銅山、杜集—泉山、段園—漢王等省際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專項規劃編制。
融入徐州都市圈
融入徐州都市圈,淮北與宿州“很認真”。
從淮北看,如今,淮北共有10條通道連接徐州。今年2月份,南起淮北東外環北至蕭徐快速通道交會的淮徐快速通道已經開工建設。通車后,從淮北東外環與北外環的連接處出發,可直達徐州市區。
在此基礎上,徐淮兩地積極推進淮北至徐州觀音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的互聯互通,目前該項目已列入淮北市“十四五”發展規劃。淮北段園鎮是承接徐州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制造等外溢性較強的產業轉移地。目前段園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2家,徐州產業轉移企業約佔40%。今年以來,新入駐5家招商引資企業中徐州企業就佔3家。
宿州同樣在加速融入徐州都市圈。2018年,宿徐兩市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合力建設宿徐現代產業園,並逐步建立起戰略謀劃、高層推進、產業合作的一體化發展機制。
2019年底,宿州徐州快速通道——符離大道正式通車,成為宿徐一體化的產業廊道和城際旅游黃金走廊。
此外,在生態治理、市場監管、公積金、醫療保障等方面,三地正積極打破行政壁壘,努力實現資源共享、發展共榮。
共建徐州都市圈
建設徐州都市圈旨在打造淮海經濟區之核,是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創造性舉措,對於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發揮徐州中心城市核心作用,是淮海經濟區新時期實現協同發展的關鍵。”國家信息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區域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毅仁說,要統籌推進淮海經濟區、徐州都市圈協同發展,就要更好發揮政府引導和協調作用,做好規劃引領、戰略協同、產業布局、政策聯動、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打破各類行政壁壘。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啟動編制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規劃,高水平推進徐州都市圈建設,全力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抓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堅持主核帶動、毗鄰先行,共建“1小時通勤圈”“一日生活圈”。
共建區域大市場、共建幸福生活都市圈、共建美麗新淮海……徐州都市圈的未來值得期待。(徐報融媒記者 董曉 見習記者 蘇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