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江蘇住建行業“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報道之四

江蘇住建行業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做細做實(上)

2021年11月15日16:1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2021年以來,江蘇省各地住建行業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方便群眾,贏得了民心。

南京

南京市物業管理行業通過開展“五心服務”活動,向全社會展示物業行業的嶄新形象。與以往競技類、創建類活動不同,“五心服務”強調的是物業企業基層員工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在行業裡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凝聚物業人的精氣神。這股精氣神貫穿於全行業為小區業主服務的日日夜夜。活動中適逢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市創建,廣大物業企業和員工在重大考驗和挑戰面前,敢於擔當、勇於作為,切實扛起重擔,守住社區防疫陣地﹔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奮戰在一線,讓文明理念深入小區每個角落,為建設宜居家園、和諧社區貢獻力量。“五心服務”已經成為南京市物業行業一個響亮的品牌。

南京市城管局系統黨員干部中積極投身“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和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行動,以錘煉黨性、為民服務、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踐初心、擔使命,為市民打造更加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垃圾分類“爭優除差”,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全市已經完成200個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的市級評價工作,居民有更好生活環境﹔停車共享“破立並舉”,緩解停車難題,創新停車管理模式,在存量上做文章,堅持“行政性接入聯網停車資源,機關做表率挖掘停車資源,市場化開拓運營停車資源”,截止到目前, 92%的公共備案停車場已經簽定書面協議,同意接入平台﹔背街小巷“精細管理”,緊扣民生熱點難點,以治理背街小巷環境“臟、亂、差”為重點,突出“潔、淨、平、亮、序”五個方面,進一步改善背街小巷的硬件設施和環境面貌﹔燈光亮化“提質增效”,目前全市實現主城區LED節能照明燈具佔比達58.9%,大大降低了照明能耗、提升了照明效率。

將所有園林綠化工程納入安全質量監督范圍閉環管理,一直是困擾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基層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也是提升城市綜合整治水平,建設人民滿意的公園城市的迫切需要。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南京市園林工程指導中心把“解難通堵消痛”作為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的主抓手,在全國范圍內首創推出園林綠化建設工程開工報告審查制度,並將園林綠化建設工程開工報告納入市建設工程綜合服務平台網上一站式辦理,有效破除制約園林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頑固之疾”。10月,首張區級園林綠化建設工程開工報告發出。截至目前,已有5個項目通過開工報告審查,涉及項目投資金額2.61億元。

蘇州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蘇州市住建局公布了26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要求“對房屋屋面、外立面、小區綠化、道路設施、背街小巷等進行改造,整治違法建設,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改善老舊小區居民生活環境品質。”2021年蘇州市十個板塊城鎮老舊小區計劃改造共80個項目,在改造過程中,蘇州以創新為抓手,探索片區聯動,選擇代表蘇州傳統街坊類型的兩個項目作為試點,採用“微介入”有機更新改造理念,並行探討開放性物業管家方案,豐富“古城新居”內涵。截至10月底,全市已竣工的項目有8個,涉及居民2455戶,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累計完成加裝電梯投入使用57台。

2021年是蘇州市實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動計劃的頭一年,除了“掃碼入園”的亮相,更多展示和呈現江南文化的場館將與市民見面。“詹氏花園”修繕工程和園林文化展示陳列項目順利完工,新修繕的“鶴園”有望在四季度免費開放。在保証文物建筑得到最大化保護的同時,新增宣傳展示蘇州古典園林文化、歷史和技藝的現代功能,讓游客零距離體驗江南文化的不凡魅力。

蘇州公積金中心針對當前職工群眾流動性強的特點,以“黨史學習有目標、解決問題有成效”為思路,積極推動公積金8項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今年7月以來,已辦理各類跨省通業務近9000筆。蘇州市水務局在“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開展了黨團員帶你看水務、暢排志願服務、排水許可証“當日辦、隔日達”、消除積水公眾暢行、解決急難愁盼,確保老舊小區暢行等系列活動。

昆山市住建局深入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新城市建設,緊扣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讓群眾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實惠。2021年,實施“昆小薇·共享鹿城”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實踐項目2項﹔實施“存量房買賣的網簽、資金托管等業務”上門服務、燃氣使用安全檢查上門服務“惠民利民微實事”項目2項。該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深入基層一線,圍繞老舊小區改造、物業領域專項治理、鄉村建設等民生熱點開展調查研究,幫助群眾解決問題50余個。構建“黨建+志願服務”模式,組織離退休黨員干部投身“銀發助企”行動﹔黨員干部走進居民家中進行燃氣使用安全“體檢”,深入企業推動觀復產業園、丘鈦微電子等一批項目建設早日落地,充分利用公園的公益屬性開展一系列喜聞樂見的文化惠民活動﹔實施青年文明號助力鄉村振興行動,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公益講堂、走訪慰問等志願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無錫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無錫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聚焦住建領域民生短板問題,積極推行開展“老小區·新管家”模式,加快實現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2021年8月,無錫市區494個無物業管理老舊小區均已實現日常化物業管理全覆蓋,其中451個老舊小區由國有物業企業進駐接管,其他43個小區由民營物業進駐或實施業主自治管理,受益群眾達25萬戶,提升了老舊小區居民安居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在推行“老小區·新管家”模式時,無錫市住建部門注意聽民聲、問民意,引導“新管家”著力解決老舊小區管理痛點問題。國有物業企業進駐老舊小區后,及時改造門崗和入口安全設施,對小區實施封閉化管理,全面清理小區樓道、綠化帶、衛生死角等處的雜物垃圾和小廣告,因地制宜新增分類垃圾桶、充電樁、滅火器等各類設施設備,建立標准化的管理模式。同時,根據居民的意見,推出增值服務項目,滿足居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在引導國有物業企業入駐老舊小區的過程中,無錫市住建部門堅持以物業行業黨建為引領,推動物業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打造紅色物業品牌。國有物業企業進駐老舊小區后,積極與街道社區建立紅色物業黨建聯盟,有82個項目簽訂了黨建聯建協議,實現信息聯通、制度聯建、資源聯享、活動聯辦。目前,承接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的9家國有物業公司共收到錦旗125面,感謝信83封。

無錫市市政和園林局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部署要求開展“十大精品游園”項目,以提高百姓幸福感和滿意度為目標,取得了顯著成效。菱湖大道東側(震澤路——清源路)沿河兩側原本是一片普通的水域和綠地,按照“美麗無錫”“生態無錫”建設要求,圍繞“推窗見綠”“開門親水”“移步進園”三大目標,無錫市大力推進城市游園建設,啟動了菱湖大道東側(震澤路-清源路)沿大溪港河兩側長約1.5公裡,面積約10萬平米的沿河綠地煥新改造工程,這座臨水而建的城市便民游園也變成了全新的“模樣”。

無錫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把群眾“方便不方便、便捷不便捷、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服務的標准,全面打造“智慧公積金”服務平台,努力提升辦事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截至目前,“無錫公積金”微信公眾號個人網上業務已涵蓋購房提取、退休提取、租房提取、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提取、委托還貸簽約、委托還貸解約、公積金貸款提前還貸、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提取、住房公積金異地轉入申請、住房公積金繳存証明出具等10項個人業務,切實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極大提高了職工辦理各項業務的便捷度。根據統計,中心個人業務離櫃率達97%左右。以往前來營業大廳辦理各項業務的人員數量日均可達800人次,現在約300人次左右,數據變化背后體現的是“不見面服務”的效能。同時根據國家、省、市相關部門要求及群眾的反饋意見,中心將進一步推進和完善“跨省通辦”和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工作,切實滿足繳存職工異地辦理業務需求,讓異地職工享有更多“同城待遇”,進一步提高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實處,讓改革發展的紅利普惠民眾。 

無錫市城管局全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其中“建設智慧停車平台,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項目入選無錫市級實事項目並於10月中旬順利完成驗收。

常州

常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發力點,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居住問題,統籌謀劃,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公寓)建設,確保年內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2萬套,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

常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任務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幫助靈活就業人員改善居住條件,為推動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提供“常州方案”。為解決偏遠鄉鎮企業、群眾公積金辦理難題,早在2012年,常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率先在省內設立鄉鎮工作站,經過近10年的探索實踐,工作站布局更加合理,服務不斷升級,業務持續延伸。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中心深入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著力深化“124”工作站管理模式。即: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構建“兩個”三級體系、打造“四型”鄉鎮工作站“常州樣板”。工作站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住房公積金普惠民生的底色更加鮮亮。年初至今,16家工作站共辦理業務2萬多筆,協助受理投訴130多起,幫助職工追繳公積金500多萬,上門走訪企業80多家,服務群眾1萬余人。住宅小區業主公共收益專項執法檢查項目。

為進一步提升常州市住宅小區治理水平,破解基層社會治理物業管理矛盾多發的難題,更好地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加碼出力,常州市城管局於去年底正式啟動住宅小區業主公共收益管理與使用情況專項執法檢查。首批檢查覆蓋市區100家住宅小區,涉及24余萬戶居民。通過半年來扎實有力行動、動真碰硬整改,使4000余萬業主公共收益統一入賬“歸位”,促進業主公共收益在小區治理環節中發揮應有作用為解決基層治理實際難題打通了路徑、夯實了基礎。(蘇瀟煌 蘇黨軒)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