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產業帶動鼓口袋 南通如東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1年11月16日14:48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東鋪展鄉村振興新畫卷

一輛輛貨車滿載綠色蔬菜、富硒玉米、生態對蝦、優質大米,直奔上海、北京等地,把如東農產品端上市民餐桌。稻浪翻滾,瓜果飄香,魚蝦肥壯,一幅生態富民、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的壯美畫卷正在如東大地鋪開。

“勇當長三角沿海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鄉村振興當先行。以產業興旺為重點,以生態宜居為關鍵,以鄉風文明為保障,以治理有效為基礎,以生活富裕為根本,全力推進產業富農、生態惠農、人才助農、文化興農、組織強農,打造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縣域特色如東樣本。”如東縣委書記陳慧宇說。

產業富民鼓起錢袋子

如東北部王家潭墾區一片銀色,昨天,27℃的大棚內,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何丫村村民黃曉華正在檢查今年第二批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情況。“第一批蝦兒出售后,畝淨收入2萬多元,這批蝦兒等到春節前投放市場,畝收入將突破3萬元。”

全村4200畝養殖面積,今年畝均產出突破6萬元。9組村民黃海兵養了40畝蝦兒,今年首批就將80多萬元裝進腰包。投喂蝦料的農民工,月工資漲到5000元,外加獎金上萬元。最近,何丫村跨進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行列。

走進大豫鎮棉場社區,田野上鋪滿綠油油的西藍花。陳鬆林家庭農場正在採收,鄰居顧永如的兩座冷庫前,20多名農民工在快速分揀、去雜、裝箱。“我不僅自己種,還向散戶集中收購,這幾天外發8000公斤。”顧永如說:“前幾天每公斤批發價賣到10塊,每天賺10來萬,真開心啊。”

大豫鎮是久負盛名的西藍花小鎮,已經形成育苗、種植、收購、冷藏、銷售一條龍產業鏈,年助農增收2億多元。

真空包裝的喜豐一號精品米每公斤賣到40元,馬塘鎮馬西村如東喜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一萬多畝有機大米種植基地,生產的“老愚家”牌大米蟬聯江蘇好大米特等獎,被省政府評為強村富民典型。

栟茶鎮陳灣村發展“水稻、龍蝦”立體種養,產出綠色“蝦貢米”。項目+科技賦能如東優質稻米產業,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鑄就高效價值鏈。

村庄美顏變“錢景”

層疊磚瓦青黛相間,三裡石板街清幽古朴,明清建筑古色古香,壽聖禪寺沉寂肅穆……走進栟茶古鎮茗海社區,51號兵站、孫二富故居、蘇中軍區成立大會故址、海軍誕生地等紅色景點近在咫尺。看景點、品美食的古鎮暢游與興北村的生態游連成一線,人流如織。

擦亮“風景”,經營“錢景”,這樣的村庄在如東越來越多。

一串串陽光玫瑰葡萄挂彎了腰,一隻隻紅顏草莓笑紅了臉,年產值6億多元的如東縣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今年9月,迎來一撥又一撥前來體驗農家樂的市民。冬春採草莓、夏採以色列大紅桃、秋採葡萄和獼猴桃,甜蜜的事業鼓起村民錢袋子。

翠玉、翠冠、豐水,一隻隻梨甜脆可口。每到7月,前來苴鎮東海社區千畝優質梨基地採摘的游客絡繹不絕。還有栟茶鎮江安村的無花果、豐利鎮包場村的草菇、金鳳村的獼猴桃……一邊採摘蔬果一邊觀光休閑,盡享田園樂趣。

進入長沙鎮濱海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垂柳依依、碧波蕩漾的生態河。昔日無魚的黑臭河道,而今碧波蕩漾、魚蝦跳躍。

將破落建筑拆除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突破口,近海村拆除破落建筑16065平方米﹔整治何近界河,河道兩側的對蝦尾水及居民生活污水一並納入處置中心處置,杜絕污水直排河道。利用廢溝塘,打造出40畝的水上公園。

以美為令,向美而行!全縣村庄大掃除,村干部、志願者動手干,天天是“一身汗水、一身灰”,柴堆、垃圾堆、雜物堆消失了,違章建筑拆除了,巷道變平坦了,村庄融花園、田園於一體……放眼望去,如東整個鄉村仿佛按下了“美顏鍵”,成為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

志願服務打造精神高地

最近,新落成的趙家劇院展演中心,連續3天演出100多個節目,給十裡八鄉的百姓帶來一場鄉土文化的視覺盛宴。每場演出中間,穿插舉辦普及民法典等法律知識有獎競賽。“中國好人”趙亞華投資300多萬元,成立全國第一個農村公益劇院,建立20多家分院,義演3000多場,鋪就一條文化惠民路。

農民演給農民看,表演者和觀眾都受到教育。祝套村組建兩支文藝演出隊,每周演出兩場,村民精神生活豐富起來。

小老人牽手老老人,志願者服務身邊的困難群眾、孤寡老人、獨居老人和留守兒童,20萬名志願者活躍在全縣247個村居,常年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送科技、送文化、送服務,文明新風勁吹,“十佳好兒女”“十佳好公婆”“文明家庭戶”競相涌現。

“三治共振”淳民風

大豫社區15組兩戶村民因為界址糾紛,打過架,也打過官司,30多年一直沒有解決,最近找到社區法律診所,經如東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劉俊據事講法,一番商調,當場和解。

鄉村治理,法治是根本。大豫社區法律診所由縣公檢法司和大豫鎮聯合開辦,從每周一到周五由5家單位法律專家輪流值班,隨時接待村民,不僅當好和事佬,還接受法律咨詢,宣講法律知識。大豫社區過去每年發生矛盾糾紛100多起,今年以來下降了65%。

村民的事,村民自己做主。洋口鎮洋口村過去沒人敢來當家,傅國華擔任村黨委書記后,推行“法治、德治、自治”,村重大事項按照“黨員群眾建議、村黨組織提議、村務聯席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會議決議和表決結果實施情況公開”的模式進行決策實施,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村級治理格局,跨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文明村行列。

走進雙甸鎮高前村,一條條家風家訓路、民主法治路、環境示范路、黨建引領路潛移默化地熏陶著村民。村黨委依托鄉風評議會、道德評判團,設立“道德點評台”“紅黑榜”“曝光欄”,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家家戶戶立家規、傳家訓、美家風,“日行一善、小善大德”成為德治新風尚。

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走進馬塘鎮潮北村黨史館、石甸社區村史黨史館,革命先烈拋頭顱洒熱血的拼搏精神,激勵著廣大干部群眾砥礪前行,奮發進取,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楊新明

本報通訊員 陳茗蔚 王玲玉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