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徐州發布“鵬程計劃” 2025年底上市公司將超50家

2021年11月23日15:14 | 來源:徐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25年底徐州上市公司將超50家

資本市場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的“加速器”。為更好推動我市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根據國家、省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相關文件精神,11月19日,《徐州市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鵬程計劃”行動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鵬程計劃”)正式發布。為幫助我市中小企業更好了解相關扶持政策,日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對“鵬程計劃”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2025年底上市公司突破50家

金融,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活水。金融活,則經濟活﹔金融強,則經濟強。

11月15日,北京証券交易所開市,標志著資本市場全面深改、推進高質量發展邁入新時代,迎來了新格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李新宇介紹說,為搶抓機遇,“鵬程計劃”行動方案明確了未來五年我市企業上市的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以聚焦“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為發展戰略,統籌完善支持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組織體系、服務體系、治理體系,加快全市企業上市步伐為主要內容,該方案由總體要求、重點行動、保障措施等3部分組成,並提出了4項行動、12條工作舉措。

根據“鵬程計劃”提出的總體目標,到2025年底,全市上市公司規模總量持續提升,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突破50家,總市值超過4000億元(其中市值千億元以上1家,500億元—1000億元1家,100億元—500億元13家以上),縣域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上市公司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強化,直接融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並購重組金額超過300億元,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上市(挂牌)率超90%,著力培育一批總部型、龍頭型、國際化企業,建設一批省級和國家級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入庫培育打造高質量上市梯隊

當前,我市持續推進企業上市(挂牌),堅持把上市(挂牌)后備企業培育與推動產業升級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企業發展與區域產業提升,建立挂牌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動態管理機制,重點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新興先導型產業、重點項目的科技企業入庫培育。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對納入后備庫的企業實施重點培育,對骨干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對“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進行精准輔導,鼓勵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進入資本市場。

針對企業上市培育行動,“鵬程計劃”提出將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鄉村產業等為重點,建立市級目標企業、培育企業和縣(市)區級儲備企業三級動態后備資源庫,打造高質量企業上市梯隊。

在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造上,將增強企業股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支持中介機構協助各地推進“組團式”“批量式”股份制改造,支持和鼓勵各類政府性基金和民間資本加大對改制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

據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資本市場處處長魏大勇介紹,目前,全市上市后備企業形成了“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滾動發展格局,為優化提升上市服務質效。他們將開設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採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方式,妥善解決企業上市問題。

源頭把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也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徐州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

目前我市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雖然在淮海經濟區領先,但與蘇南、蘇中地區差距拉大。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2家,“新三板”挂牌企業20家,居全省第9位。

在國泰君安証券徐州營業部總經理夏謙看來,徐州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工業、制造業等行業,而在先進制造業、生物醫藥、互聯網科技等相關領域的布局稍顯不足,所以未來徐州上市公司除了在提升規模和數量以外,還需要在質量和科技含量上持續發力。

“為拓寬產業招引渠道,助力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我們將發揮徐州市產業投資促進會作用,全力打造政企交流、信息共享、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平台,構筑創業投資、人才招引、產業發展閉環生態圈﹔發揮徐州股權投資協會紐帶和橋梁作用,通過‘創融徐州’上市服務平台,拓展股權投融資渠道、輔導企業挂牌上市,全方位賦能徐州實體經濟發展。”李新宇說。

為此,“鵬程計劃”提出,將推動我市優勢產業鏈鏈主企業和供應鏈關鍵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提升六大戰新產業中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帶動全市產業體系提檔升級,形成2到3個在國際國內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集群。

引導支持我市優勢產業鏈“鏈主”上市公司“鍛長板”“補短板”,加大並購重組力度,促進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圍繞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實施知識產權強鏈工程,建立知識產權聯盟,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此外,為打造我市高質量國有上市公司板塊,“鵬程計劃”還提出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並購優質資產,有效解決無序競爭問題,規范開展關聯交易,打造高質量國有上市公司板塊。引導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團隊,通過並購重組、業務拆分、不良資產剝離、股權激勵等方式,創造規模效應,提升盈利能力,實現市值最大化。(陳羿帆 見習記者 黃玉蝶)

(責編:周夢嬌、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