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南京:“住有宜居”寫下更溫暖注腳

2021年12月21日14:56 | 來源: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住有宜居”寫下更溫暖注腳

“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這個月底將迎來竣工,希望在春節前能拿上新房的鑰匙,明年元宵節一過就可以把裝修安排上了。”站在鼓樓區虎踞北路4號05棟建筑前,張玉延掰著指頭排著時間表。

“遮天蔽日的大樹少了,但小區的綠量一點沒少,新栽植的桃樹、櫻花樹來年春天就能開花了,那時的小區應該更美。”雨花台區菊花小區居民季先生用“脫胎換骨”來評價小區此番整治。

一個個看得見的居住條件的改善,是對“住有宜居”的南京最溫暖的注腳。

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在包容友好、共同富裕上做示范。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明確,將下足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更新,統籌老舊小區“留改拆”有機改造、公共空間環境綜合整治,讓城市擁有可聆聽的故事、可感知的溫度、可安放的生活。新近出台的《南京市“十四五”城鎮住房發展規劃》也提出,堅持將“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作為住房制度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建立起由政府負責保障、市場負責調節的長效分配機制,讓市民群眾在城市居住生活更安心、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幢一策,危房“應治盡治”

嶄新的乳黃色外牆外,正在進行污水和雨水管道的鋪設﹔室內,正在進行入戶水管、開關面板等的安裝。虎踞北路4號05棟建筑自開建以來,在這兒住了幾十年的張玉延幾乎天天都要到現場轉一轉,“8年時間,終於夢想成真!”

虎踞北路4號05棟開創了南京危房治理的先河——作為C級危房,由產權人自籌資金,對危房拆除后,在“原址、原面積、原高度”的三原則下進行原地翻建。翻建過程中對戶型進行優化,實現南北通透,原先客廳房間全部朝北的住戶今后也可享受四季陽光。

2019年,我市明確用3年時間完成全市在冊危房治理任務。為此,我市先后制定了治理推進計劃、項目管理和資金撥付辦法、治理工作流程等相關配套政策,同時牽頭規劃、建設等部門成立市危險房屋治理工作小組和工作專班。“十三五”期間,按照“一幢一策”的工作思路,全市累計治理危房715幢,面積達到53.28萬平方米。

進入“十四五”,此項工程仍將是南京高質發展宜居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南京市“十四五”城鎮住房發展規劃》明確,將以保障居住安全、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宜居水平為目標,以城市臟亂差片區內質量較差的非成套住房、成片危破老舊住宅為重點,將涉及規劃、土地、權屬或用途等要素調整的項目納入城市更新計劃。綜合運用“留、改、拆”等多種改造方式,分段分步驟推進剩余棚戶區改造,“十四五”期間,全市棚戶區改造面積不少於600萬平方米。

老舊小區“應改盡改”,“宜居”成為代名詞

上月19日,在住建部召開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經驗交流視頻會上,棲霞區堯化街道堯安新村北院改造作為全國典型暢談經驗。

曾經,房屋滲水、道路破損、私拉亂接等老小區的“通病”,在堯安新村北院一個都不少。本輪改造中,該小區不僅著力解決各種看得見的“通病”,也巧用心思精心做好“宜居”文章。例如,為解決困擾居民多年的停車難題,街道多次與企業協商,將橫亙在小區間的堆料場變成了停車場﹔在對原健身廣場改造升級時,新建了近200平方米的居民活動室、休閑連廊與景觀涼亭,讓居民休暇之時有處可去。

雨花台區菊花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35棟建筑入住了1174戶居民。環境臟亂,停車難、下樓難、無活動場所等是居民們多年來的痛點。今年的改造中,小區閑置地塊和部分荒廢綠地被徹底盤活,打造了兩個面積分別為30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通過優化利用樓間距等空間,“挖”出了220個停車位,徹底破解了居民的停車難題﹔改造中還移走影響房屋結構安全、居民生活的高大樹木,重新栽植了紅葉石楠、桃樹、櫻花樹、繡球等一批綠植,讓小區四季有景有花。

“群眾需求不斷增加,對老舊小區整治的期盼更高。”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我市老舊小區整治早已不再是簡單的牆面道路“出新”,而是充分聽取民意,不斷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短板,“宜居”成為越來越多小區的代名詞。

“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整治1282個老舊小區,受益群眾超過39萬戶。“十四五”期間,我市不僅將對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老舊小區實現“應改盡改”,同時擴大改造范圍至2005年前建成的基礎設施配套不全、功能缺失、社區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部分需改造住宅小區或單棟住宅樓,另外,還將改造部分建成時間長、建設標准低、基礎設施損壞嚴重的保障房小區。“十四五”期間,全市累計改造老舊小區將不少於600個。

累計惠及74萬余戶,住房保障“應保盡保”

對於在南京早已安家落戶的居民而言,“住有宜居”是小區環境的煥然一新,是單元樓前新加裝的一部電梯。而對於住房困難群體或無房的新市民而言,一套屬於自己的新房或許就是最大的幸福。

12月7日,我市進行第三批共有產權房選房,丁家庄二期、西花崗西兩大保障房片區的399套現房讓399戶居民圓夢安居。“先選擇購買80%的產權,首付一部分后再進行貸款,剩下的20%產權過兩年再買回來。”市民徐先生告訴記者,這是他首次置業,很滿意新房的環境和價格,讓他更開心的是,自己總算在這個城市扎根了。

對住房困難群體“應保盡保”,為新市民圓夢安居。南京在完成丁家庄、花崗、岱山、上坊四大片區約1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后,又快速上馬百水、孟北、綠洲新三大片區保障房建設任務。“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約2600萬平方米,竣工約1600萬平方米。圍繞住房保障轉型“1+4”體系,形成了共有產權房、公共租賃住房、公租房貨幣化補貼三種保障方式為主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政策累計惠及74萬余戶家庭,基本實現了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與此同時,保障性租賃住房試點有序推進,人才安居體系逐步建立,全市累計籌集人才安居住房約438萬平方米。

“‘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完善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將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利用市場化手段滿足多層次需求,加快住房保障對象從本市戶籍家庭為主向覆蓋城鎮無房常住人口轉變。規劃期末城鎮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蓋率不低於28%。”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全市計劃供應各類住房約77萬套,其中保障性住房將達30萬套。(顧小萍)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