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打造“住有宜居”民生幸福标杆
城乡安居工程是建设幸福徐州的重要路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住有宜居”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抓好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实施主城区棚户区全部清零、城乡危房彻底消除,持续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明确要求,为我市实施城乡安居工程指明了方向。
记者日前从市住建部门获悉,我市将进一步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持续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水平,不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到2025年,基本建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城乡安居工程,顾名思义分为“城”“乡”两个领域。我市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推动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镇安居工程重点任务;把农村危房改造、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作为农村安居工程重点任务。
持续提高住房保障能力
住房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做优做实公租房保障,加强保障房供给,稳步实现住房保障“提标扩面”,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015年的21.23%提高到2020年的29.27%,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十三五”期间达到23%的指标任务,位次由全省第8提高到全省第3。过去5年,全市政府投资累计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2684套,建设公租房(含廉租房)15619套。
按照规划,我市将持续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市新增公租房3000套以上,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保租房”供给2.3万套以上,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力争“保租房”套数占新增住房供应套数的比例达到10%,持续在棚户区改造中对特困群体采取“慈济迁居”方式实行共有产权住房安置。
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是我市的品牌工作之一。在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中,我市名列全国棚户区改造成效明显城市第一位。我市累计新开工棚户区43.8万套,占全省总量近五分之一,多年来始终领跑全省,128万群众实现了“出棚进楼”,创造了棚户区改造“徐州模式”“徐州经验”“徐州速度”,在全国、全省塑造了徐州棚改的鲜亮品牌。
当前,我市正准备跑出“棚改”三年“加速度”,至2023年,基本完成全市43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主城区新生里、三角线周边等十个片区116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根据“梯次转移”的安置原则,2022年计划建设15个定销房项目。同时,本着“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的原则,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
不断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水平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工程。我市以“绣花功夫”对全市城镇老旧小区开展综合整治,不断改善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2020年以来,共纳入市政府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137个,实际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17个,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老旧小区改造是个动态过程。规划至2025年,全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47个,其中市区232个,县(市)区215个,涉及12.5万户、3468栋房屋、1099.2万平方米。同步实施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2021年底全面完成安全隐患排查,对重大安全隐患建筑,第一时间清人、停用、封房,并立即开展整治;对一般安全隐患建筑,根据排查结果编制整治计划,在2024年之前完成整治。
及时动态改造农村危房
农村危房改造兜牢的是民生底线。“十三五”以来,我市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纳入农房改善工作整体布局,对特别困难家庭实行托底安置。按照“动态排查、实时清零”的原则,集中资金、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动农村危房改造4305户,坚决不让农民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
未来五年,我市将按照动态排查、及时清零的原则实施危房改造。持续开展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稳步提升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能力。农村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农民自建房实施常态化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到2025年,农房抗震改造10344户,全市农村危房出现一户改造加固一户,确保支出困难百姓住房安全。
持续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农房改善工作是乡村振兴的牵引性抓手、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标志性工程。三年来,我市累计完成农房改善项目171个,改善农民住房条件73040户,圆满完成省定7.2万户目标任务。全市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成功探索出一条“美丽宜居乡村与繁华都市交相辉映、融合发展”的徐州路径。
按照规划,到2025年,我市将新增新型城镇社区65个,引导农民进城入镇3.08万户。按照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村庄建设标准新建新型农村社区91个,改善3.59万户。推动规划发展村庄内符合条件的农民按照统规进行自建、改建、翻建,完成1.09万户。完成改善农民住房条件7.76万户。
◎徐报融媒记者 范海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