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江蘇:讓農民住有宜居 讓村庄各美其美

2021年12月24日07:36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農民住有宜居 讓村庄各美其美

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我省將建設什麼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12月23日,記者從省政府召開的農房和村庄現代化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將持續推動農村危房改造、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讓農民“住有安居、住有宜居”,讓村庄“留住鄉愁、各美其美”,奮力譜寫農房和村庄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低收入群體危房“應改盡改”

省住建廳副廳長劉大威說:“近年來,江蘇堅持以農房改善帶動村庄建設水平不斷提高,以村庄現代化引領農房品質持續提升。”自2012年我省被納入國家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范圍以來,全省各級住建、財政、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聚焦農村“經濟最困難、住房最危險”的家庭,採取拆除重建或維修加固等形式,積極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計改造農村危房22.9萬戶,全面完成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蘇北農民的住房夢不斷照進現實。我省自2018年9月啟動蘇北農房改善工作,“3年改善30萬戶”的省定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建成一大批承載鄉愁記憶、體現現代文明的新型社區。據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調查顯示,蘇北五市改善農戶的滿意率達93.3%。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今年我省印發《關於做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導各地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地區農房抗震改造。《實施意見》明確保障對象包括農村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農村低保邊緣家庭、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度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家庭等4類,后兩類是重新界定的保障對象。今年以來,全省啟動實施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3617戶,截至11月底竣工3479戶、竣工率達96%。

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處長路宏偉說,下一步,省住建廳將聯合省有關部門指導各地按照《實施意見》要求,堅持農戶主體、應改盡改、動態清零的原則,繼續做好農村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工作,並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持續改善農民住房條件”結合起來,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切實保障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

人居環境向美麗宜居提檔升級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也是關系廣大農民群眾福祉的民生工程。”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劉文俊說。“十四五”期間,我省將聚焦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組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相關方案正在研究制定。初步考慮,在總體目標上,由村庄環境整潔向美麗宜居提檔升級,著力建設一批生態美、形態美、人文美、管護水平高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縣,一批生態宜居美麗示范鄉鎮,一批生態宜居美麗村庄(綠美鄉村、水美鄉村、森林鄉村)。

劉文俊介紹,我省農村人居環境由整體提升向彰顯特色全面邁進,將重點推進4項工作:高質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到“十四五”末,除無人戶或其他特殊情況外,全面消除旱廁,全面建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推動新改戶廁向院內、室內轉變,向衛生間轉變﹔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動,以縣域為單位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推進整縣農村生活污水社會化治理試點,重點整治水源保護區和城鄉接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人口居住集中區域農村生活污水﹔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進“戶分類投放、村分揀收集、鎮回收清運、有機垃圾生態處理”的分類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完善城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挖掘蘇派鄉村特色風貌元素,加強村庄建筑特色、風格、色調引導,突出鄉村特色和地域特點。

眼下,全省已建成446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實現涉農縣(市、區)全覆蓋。劉大威說,將進一步指導各地深入開展特色田園鄉村面上創建,加強已命名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動態管理,並推動建設一批融山水、田園、產業、鄉愁於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示范區。持續開展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組群的摸底調查,分批次認定公布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動態更新江蘇省傳統建筑組群目錄,擇優推薦部分省級傳統村落申報中國傳統村落。

描繪高質高效鄉村產業勝景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一組數據直觀展現江蘇鄉村產業發展的強勁活力:各地依托村庄布局、資源優勢,形成了180多個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達186個,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44個、超10億元鎮21個,總數全國第一﹔各類規模鄉村休閑旅游農業園區景點超過1.2萬個,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62個,數量全國最多﹔86個鄉村特色產品和18位能工巧匠入選全國目錄。近年來,我省還實施近1700個蘇北農房改善產業配套項目,帶動改善蘇北農民群眾就業增收。

“加快農房和村庄建設現代化,離不開與之協調配套、高質高效的鄉村產業,這是富民增收的物質基礎、重要前提。接下來,我們將以農業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豐富農房和村庄建設現代化的內涵和品質。”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潘長勝說。

為此,我省將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結合村庄布局,按照村級發展“一村一品”、鎮級建設產業強鎮、縣級打造產業集群的思路,跨市跨縣統籌推進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在靠近主干道、自然風光條件較好的村庄周邊,引導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要素,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將梳理鄉村傳統工坊、鄉村手工業、鄉村文化、鄉村能工巧匠、鄉村車間等,傳承保護一批鄉土氣息濃郁、市場影響力強的地方鄉土特色產業,提高產業知名度,讓傳統產業傳承鄉土文化、煥發村庄生機活力。

鄉村治理也將再上新台階。我省將著眼鄉村“軟治理”機制建設,強化政策、資源和力量配備,讓農村社區更和諧、讓群眾住得更舒心。

□ 本報記者 白 雪

(責編:蕭瀟、孟二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