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辦實事|南京棲霞區:“掌上雲社區”再升級 打造“智治+自治”樣板

馬曉波
2021年12月30日11:47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疫情期間,青田雅居社區的“雲菜籃”為居民提供便利服務。葉道鑫攝

從居民聊天議事起步的南京市棲霞區“掌上雲社區”項目,如今又被賦予了全新使命。

今年9月,南京市棲霞區入選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八部委聯合公布的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經過反復調研、論証和多輪協商、修改之后,建設國家智能社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的五年實施方案在這裡打造形成。

棲霞為什麼行?覆蓋全區126個社區、村的“掌上雲社區”不容小覷。作為由社區黨組織主導,協同居委會、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物業和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掌上雲社區”是一個依托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互聯網平台,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線治理社區事務,並與線下網格融合,建立起來的高效便捷的政、社、民協同共治平台。

自2016年11月,棲霞區啟動推行“掌上社區”城市治理模式以來,歷經多輪改革創新后,“掌上雲社區”已成為幫助政府部門決策,提高政務服務活力,打通基層治理末梢的全域治理平台。而在未來,這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也將成為全區智能社會治理的樞紐平台,打造“智治+自治”的棲霞基層社會治理品牌。

社區“上雲”,打通基層治理“毛細血管”

“小區廣場的不鏽鋼‘大圓盤’夏天燙,冬天涼,太陽一照還反光刺眼,能不能拆了,換成其他便民設施。”12月14日,家住棲霞區堯建新村的王紅在“掌上雲社區微信區”中許下了“拆盤”的心願。

“大圓盤撤了,裝個滑梯不錯,這樣孩子就不用到外面去玩了。”“同意裝滑梯。”“滑滑梯+1……”王紅的心願也得到了不少鄰居附和,青田雅居社區副主任夏愛萍當即回復,“滑滑梯心願已經收到。”

猶如擦亮許願用的“阿拉丁神燈”,兩天后,17棟的徐先生驚喜的發現,小區廣場的“大圓盤”已在悄然拆除,隨即他將現場照片發到群裡,引發不少居民點贊。

居民線上提建議意見,合理訴求社區快速響應,這幾年來已成為青田雅居社區的“標准動作”。

“別看平台收到的問題瑣碎,真到關鍵時期,這些個小功能可是能決民生大問題。”據社區網格員王海英說,今年7月疫情期間,“掌上雲社區”就秒變青田雅居社區的“雲菜籃”,“居民微信下單、社區代購、黨員接力送貨”的模式,成為了隔離期居民生活的基礎保障。

作為由社區黨組織主導,協同居委會、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物業和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掌上雲社區”依托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互聯網平台,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線治理社區事務,並與線下網格融合,建立起來的一個高效便捷的政、社、民協同共治平台。

“信息時代,同小區、同社區居民自發建立微信群已是常態,但如果沒有正向引導,反而可能起反作用。”棲霞區民政局副局長張福俊介紹,“掌上雲社區”從“細分領域”切入,主動“向下扎根”,按照實體網格,建立黨群干群線上“共在”的微信群1300多個、126個社區全覆蓋,入群人數佔戶籍人口比例超過50%,平均每戶常住家庭就有1名成員入群。“共在”的好處就體現在對群眾訴求的回應更迅速,居民打開微信就能隨時“發聲”,群主、社工或者“小棲”第一時間回應,並依托線下網格迅速處理,省去了傳統政務熱線等形式的層層中間環節。

如今,有事上雲社區反映,沒事也進去聊聊,已成棲霞居民的習慣。

馬群街道芝嘉花園社區是“掌上雲社區”最初試點地,據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常住居民,基本上人人都在群裡。居民李艷此前想去街道辦理“社會保險參保繳費証明”。經工作人員提醒,她發現“芝嘉花園掌上社區”微信群裡就能辦這個事項,不需要跑街道。李艷在群裡@機器人“愛小棲”后,點擊彈出的鏈接,進入“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辦事大廳”,選擇“出具社會保險參保繳費証明”,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辦好了。

“事實上,社區收到的問題,有不少是‘市民卡丟了如何補辦’‘樓道燈壞了,物業快來維修’這類小事情。”張福俊說,這些偶發、瑣碎、不規則、非原則性的“小事”“雜事”,正是基層事務的普遍特點,“掌上雲社區”的強項,就是能夠直觀了解各類訴求的來龍去脈,精准發現居民個性化實際問題,進而反饋和解決,及時讓群眾的“日常情感訴求”獲得滿足,久而久之,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獲得了實實在的鞏固。

圖為山水園社區的小劇場。丁潔攝

協商“落地”,讓基層治理活起來

邁皋橋街道山水園社區成立於2014年6月,位於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區之一的丁家庄保障房片區,其中既有退休的國有企業文藝骨干、退休教師,還有一些愛好文藝的居民。對年齡稍長的居民而言,就近能夠聽聽戲劇,便是他們身邊的“小確幸”。

2016年,70歲的社區居民孫學林自掏腰包組建了戲友揚劇團,每周三、周四、周五,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三樓的山水園社區小劇場,與一眾戲友們共享戲曲之樂。如今,社區小劇場部分設備老化陳舊,有了“微更新”的需求。今年秋天,改造計劃正式提上日程,但如何改才能真正讓群眾滿意?12月初,一場以“劇場改造提升”為主題的居民議事會在山水園社區召開。

別看會議現場隻有寥寥數人,隔著屏幕還有100多名社區黨員和熱心居民參會。因工作原因未能到場的居民顧秀華在“掌上雲社區”留言,希望能夠增加和豐富演出戲曲曲目,創作演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接近老百姓生活、接地氣的文藝作品﹔居民趙春燕在會上說,小區場受眾基本是轄區獨居空巢老人,部分有抽煙的習慣,應安排志願者加強引導,維持小劇場良好環境秩序,希望能夠加強小劇場的日常管理,還有居民提到了個別地面出現了破損問題,希望能夠平整出新……

“硬件改造上,我們在充分聽取意見后,打算出新背景牆,以及簡單的地面出新。”山水園社區黨委副書記丁潔介紹,該社區僅有7名工作人員,如何為4900多戶1萬多位居民提供更好服務,“掌上雲社區”發揮了大作用,充分的社區協商就是主要表現之一。

“家門口能看名醫”也是社區協商后的一項重要成果。眼下,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多個科室的醫生定期會來到山水園社區醫務站開展義診。棲霞區邁皋橋街道山水園社區居民顧秀華說,“我今天看了骨科,還有中醫。因為我睡眠不好,咨詢一下子。然后醫生給我了好多建議,我非常滿意。”

在山水園社區,“掌上雲社區”已經覆蓋了80%以上的家庭。物業維修、尋醫問藥、互幫互助、活動參與等等,每一項社區事務都能通過它完成。如今,社區工作者更是離不開“掌上雲社區”,居民對社區工作是否滿意、還有什麼需求,通過它都能第一時間掌握情況。目前,棲霞區126個社區、村,共建立1305個掌上雲社區微信群,平均每天在線超過28.7萬人次。

社區協商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載體。但以往協商往往浮於表面,關鍵是居民特別是中青年群體參與明顯不足。據棲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掌上雲社區”把基層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優勢、政府的資源整合優勢和居民自發的參與需求有機結合,通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雙線協商,將社區協商真正落地。通過“掌上雲社區”,社區黨組織可以有效主導在線協商﹔居委會作為“群主”,能夠引導居民持續、良性地參與社區公共事務,不斷增強號召力。同時,有了在線協商,過去都是“陌生人”的居民也加深了相互了解,讓一度稀缺的社區治理“社會資本”不斷積累。

據棲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啟動“國家智能社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建設后,棲霞區立足“掌上雲社區”平台,通過轄區內所有社區多維度、深層次的各類場景應用實驗,棲霞將繼續深化探索智能社會治理的標准規范和體制機制建設,同時注重百姓在智能社會建設過程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以及數字政府和數字社會的協同推進,為打造基層智能社會治理的示范和樣板貢獻棲霞智慧和力量。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