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構建現代科技創新體系

2022年01月11日07:30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技+工業”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去年以來,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工作喜獲豐收:當年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5家﹔獲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全球化創業方向)﹔江蘇省知識產權示范園區通過驗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開站運行,引進博士后研究人員5人……

海安市委書記、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於立忠表示,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開發區要錨定市委市政府“樞紐海安、科創新城”發展定位,積極發揮科技創新主力軍、急先鋒的作用,勇當工業強市建設領跑者。

制度創新,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創體系

“開發區重在制造和創造,‘科技+工業’應當成為構建現代創新體系主體的不二選擇。”海安市委常委、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張勇華說。

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起步晚,但起點高,創造了后來者居上的發展傳奇,秘訣就是堅定不移抓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牛鼻子不動搖,堅持不懈追求科技創新。

在科技創新體系中,人才擺在第一位。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任永峰亮出引才引智的“底牌”:“國內外院士等頂尖人才領銜來區創新創業,最高給予6000萬元資助﹔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來區創新創業,最高給予500萬元資助﹔企業引進的全日制本科以上畢業生,每月給予1000元-4000元生活津貼,首次在海安購房的,給予3萬-10萬元補貼﹔人才中介機構和社會組織幫助引進頂尖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的,最高給予30萬元獎勵。”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個孵化器變成一群企業、形成一個產業,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蝶變,正是“科技+工業”深度融合的真實寫照。目前,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園入駐企業近百家,畝均稅收近20萬元,其中超50萬元的2家,超30萬元的5家,累計“孵”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入選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江蘇省科技產業園、江蘇省科技企業加速器、江蘇省智能裝備產業園示范基地。

服務創新,賦能“科技+工業”落在實處

去年5月7日,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外發布“海開心”營商服務品牌,承諾以“十心十意”的服務標准為企業辦實事。簡言之,就是政府用真心、暖心,為企業營造舒心、安心的發展環境。為此,全區44名科級以上干部人人領受任務,結對全區25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事辦事,幫助排憂解難,無事不打擾。

南通華銀毛絨制品有限公司用工緊缺,挂鉤服務員、區財政局副局長王進第一時間與遠在陝西略陽縣挂職的海安籍干部聯絡,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為公司落實了30名勞務指標。圖靈機器人項目屬易地搬遷,加之輕資產運營,缺乏資產抵押,面臨融資難。區黨工委委員賁道明與海安市金融局、南通中行積極協調,幫助圖靈獲批800萬元信用類授信額度,加快了企業發展。“落戶3年,開票銷售平均每年增幅300%,去年產值預計達到2.5億元,穩居國產工業機器人本體全國第二、長三角第一。”圖靈機器人公司負責人許建平興奮地說。

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立足營造有利於創新主體成長的科技創新環境,以市場和價值創造為導向,改革創新政府服務鏈,加快形成人才集聚效應。目前,全區引進各類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86名,入選國家級人才1名,入選省“雙創團隊”4個,累計入選省“雙創計劃”人才30人,入選市“海陵英才計劃”項目39個。

借智引智,打造梯次型創新企業群

聯發紡織,從一家傳統的紡織企業崛起為江蘇色織行業的龍頭老大﹔如材科技、昌榮機電,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成長為行業后起新秀的“國家科技小巨人”﹔躍通數控,從專注行業、深耕行業到領先行業……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培育創新型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小升高”企業,形成強大的梯次型創新企業群。

以聯發紡織為例,這家從鄉鎮企業改制而來的紡織老廠,通過產學研、借助外腦等方式,內引外聯,形成融品牌設計、產品研發、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集聚為一體的技術創新平台,先后承擔省部級以上科技計劃30多項,擁有授權專利269項、軟件著作權35項,主持制定行業標准3項,參與制定國家標准3項、行業標准6項。像聯發紡織這樣通過借智引智引領企業提檔升級,實現脫胎換骨式發展的企業不勝枚舉。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讓“大智慧”服務經濟大發展,正成為引領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上海交大、蘇州大學、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北京機電研究所等組建的8家機器人產業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的研發中心,都深度融入本地企業轉型發展和提檔升級中。從事垃圾處置設備研發生產的中國天楹集團與海安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裝備產業研究院達成2600萬元產學研合同,建立垃圾焚燒爐超厚度自動焊接工作站,研發的垃圾焚燒爐超厚板焊接機器人投入使用后,減少熟練電焊工30人以上,產能大幅提升,一年增加近5億元的訂單。

如今,海安越來越多的企業崇尚高新技術、追求高新技術,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當成一種榮耀和追求。南通常安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清潔、高效能源的熱電公司,連續3年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均告失敗。2021年在區和科技部門的幫助下,通過歸集研發費用,選定最合適的領域作為突破口,最終如願以償。目前,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12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佔到全區工業企業數的5.25%,2021年1-10月份開票銷售171.6億元,佔到全區工業開票銷售收入的1/4。

□ 本報記者 丁亞鵬 通訊員 盧鋒 楊惠平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