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2022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22年1月20日在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代省長 許昆林
2022年01月25日07:57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政府工作報告

代省長許昆林作政府工作報告。 本報記者 朱江 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的嚴峻形勢,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完成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經濟總量邁上新的大台階。積極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經濟運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萬億元、達到11.6萬億元、增長8.6%,總量再上一個萬億元台階,人均達13.7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6%,總量邁上萬億元台階,達到10015億元,稅收佔比為81.6%。實體經濟根基更加穩固,制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5.8%,佔比全國最高。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8%,其中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6.1%、6.3%,220個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超6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萬億元,達到4.27萬億元、居全國第二,增長15.1%。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8.9萬億元和17.8萬億元,增長9.8%和15.2%﹔新增北交所上市公司13家、科創板上市公司29家,均居全國第一,新增A股上市公司92家、創歷史新高。

(二)科技和產業創新步伐明顯加快。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支撐,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達2.95%、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1.2件、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新突破,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南京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和蘇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成功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創建在全國率先實現設區市全覆蓋。新當選“兩院”院士16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通用獎勵39項,居各省、自治區之首。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著力強鏈、固鏈、補鏈、延鏈,軟件、物聯網等6個產業集群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39.8%和47.5%。高新技術企業累計超過3.7萬家,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72家。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9.2%、26%和30.9%。加快推進數字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新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示范車間、行業級工業互聯網標杆企業,成功舉辦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獲批創建全國首個區塊鏈發展先導區。大力推動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關閉退出低端落后和環境敏感區化工生產企業354家,連雲港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順利建成。

(三)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堅持優勢互補、協同聯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把握“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有機銜接脫貧致富奔小康與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持續加快。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建高標准農田390萬畝,糧食總產量749.2億斤、創歷史新高。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改建道路2937公裡、改造橋梁979座,新增“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市3個、示范縣11個,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深入開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改革探索邁出堅實步伐。區域一體化發展扎實推進。深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成功舉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共同推動形成新一批41項制度創新成果,水鄉客廳等65個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大力實施揚子江城市群和江淮生態經濟區、沿海經濟帶、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1+3”重點功能區戰略,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成為首個國家批復的都市圈規劃,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准實施。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構建。連徐高鐵開通運行,花果山機場建成投運,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宜興至長興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通車,太倉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700萬標箱,連雲港入選“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張皋過江通道開工建設,新孟河延伸拓浚、江河支流治理等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對口支援協作合作進一步加強,實施援助項目超過2100個,為受援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貢獻了江蘇力量。

(四)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布局,生態環境質量創新世紀以來最好水平。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明顯。緊盯源頭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82.4%﹔水環境國考斷面優Ⅲ類比例達87.1%、劣Ⅴ類水全面消除,均超額完成國家考核任務,縣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太湖治理連續14年實現飲用水安全和不發生大面積湖泛“兩個確保”﹔土壤污染詳查工作全面完成。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扎實推進。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鞏固提升沿江岸線整治成果,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保持Ⅱ類,自然岸線比例提高到73.2%,2020年國家警示片披露問題全部完成整改,全力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多年不見的江豚又活躍在長江江蘇段。城鄉環境進一步優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增至27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增至446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獲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數量均居全國第一,林木覆蓋率達24%,“美麗江蘇”底色更加鮮明、更加可觀可感。

(五)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緊扣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新要求,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對外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進一步增強。“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高質量推進。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柬埔寨西港特區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中韓鹽城產業園、中以常州創新園建設步伐加快,連雲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建設取得新成效,中歐班列開行1800列、增長2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增長22%、佔比提升到25.4%。外貿外資穩中提質。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蓬勃發展,進出口規模達5.2萬億元、增長17.1%,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達288.5億美元、增長22.7%,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首位。開放載體建設力度加大。高標准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聯動創新發展區改革和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自貿試驗區形成81項新的制度創新成果。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排名“五連冠”。“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不見面審批”“一件事”等改革深入推進,“証照分離”改革實現全覆蓋,網上政務服務能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營商環境位居全國前列。財稅金融、國資國企、農業農村、教育醫療、資源環境等重點領域改革任務加快落地,全省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順利完成,宿遷“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完善和落實惠企政策,新增減稅降費超1000億元,新登記市場主體258.5萬戶,總量達1358.9萬戶,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

(六)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升。堅持財力向民生、向基層傾斜,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8.4%,15類52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群眾的“幸福指數”更有質感、更有溫度。多渠道促進富民增收,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和10.7%,城鄉收入比縮小至2.16︰1。延續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措施,城鎮新增就業140.2萬人、佔全國近1/9,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預期目標以內。“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得到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建設,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超40張﹔落實三孩生育政策,新增普惠托育托位超8000個。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完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提高4.5%,失業保險進一步擴圍提標,基本醫保市級統籌全面實現,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基礎教育優質資源供給持續增加,“雙減”和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工作有序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一步健全,新高考方案平穩落地,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起步堅實。新開工城鎮棚戶區改造31.09萬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402個、惠及居民超過160萬人,三年累計改善蘇北30多萬戶農民住房條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疾控機構建設全面加強,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總數、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標率均居全國第一。推出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普惠性商業醫療保險,群眾醫藥負擔明顯降低。文化事業產業蓬勃發展,“文藝蘇軍”整體實力、影響力不斷提升,高水平建成開放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國家級文旅創建成果數量居全國前列。體育強省建設加快推進,江蘇健兒在東京奧運會和第十四屆全運會取得優異成績。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專項整治“三年大灶”高標准推進,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在上年大幅下降基礎上,又分別下降35%和30%。平安江蘇、法治江蘇建設深入開展,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推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勢頭得到有力遏制,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信訪形勢平穩有序,防汛抗台取得全面勝利,社會大局保持安全穩定。

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常態化精准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相結合,調整優化疫情防控指揮體系,切實提升疫情處置能力,從嚴從緊落實各項措施,舉全省之力打贏南京祿口機場疫情、揚州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治愈、零病亡”,快速精准處置部分地區發生的外省市關聯疫情,沒有出現擴散蔓延,疫情防線進一步織密扎牢。

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隆重慶祝黨的百年華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更好認識和把握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有力提振了黨員干部銳意進取、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加強。我們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和輿論監督,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624件、省政協提案782件,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5項,完成重要文件合法性審查247件。

過去一年,全省老齡、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工會、紅十字、慈善、志願服務、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審計、統計、外事、對台事務、港澳、僑務、參事館員、哲學社會科學、黨史、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國防動員、雙擁共建、退役軍人事務、人民防空等工作邁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成之惟艱。這些成績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省委直接領導,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表示衷心感謝!向駐蘇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員和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和支持江蘇改革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各國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市場需求仍然乏力,部分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發展仍較困難,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較大壓力,不少重點領域“卡脖子”問題仍然較為突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基礎還不夠堅實,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民生領域仍有不少短板,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夠到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不同程度存在。知不足而后進。我們一定正視問題、直面挑戰,採取有力有效措施,謀在實處、干在實處、成在實處,一步一個腳印把“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二、2022年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當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已有兩年時間,在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又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困難和挑戰之多前所未有。江蘇作為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全國經濟發展“壓艙石”,肩負穩定宏觀經濟的重大政治責任。我們要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充分發揮我省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實體經濟基礎雄厚、科教人才資源豐富等優勢,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立足經濟持續恢復、長期向穩向好的基本面,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以精准有效的舉措、踔厲奮發的精神,匯聚共擔使命、共譜新篇的強大合力,以現代化的理念、標准、思路謀劃推進各項工作,努力交出一份讓總書記和黨中央放心、讓全省人民滿意的合格答卷。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字當頭,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安全穩定,切實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0.5%左右,外貿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穩中提質,制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基本穩定,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降低3%、4.4%左右。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將全力爭取更好的結果。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始終聚焦聚力總書記賦予的光榮使命,既要把握年度特征,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更要錨定長遠目標,聚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六個顯著提升”,注重系統性謀劃、規律性把握、整體性推進,確保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一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的決定性意義和實踐要求,對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無條件堅決執行,確保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切實把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促進共同富裕上久久為功,在補齊民生短板上持續用力,在幫扶困難群眾上善作善成,讓人民群眾的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三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精准把握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的時度效,同向發力、適當靠前,先立后破、穩扎穩打,在“穩”的基礎上實現多方面的“進”,以江蘇的“穩”和“進”當好全國發展大局的“壓艙石”。四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同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集中資源、集中精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痛點難點,努力實現經濟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五要堅持統籌協調。進一步強化系統觀念和戰略思維,把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有機結合起來,把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展和安全、當前和長遠更好統籌起來,加快實現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有8500萬勤勞智慧的江蘇人民團結奮斗,一定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書寫更新更美的時代華章!

三、2022年重點工作

新征程新一年,要在更高起點推進高質量發展,關鍵是突出前瞻性創造性,提高精准度精細度,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努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把擴大內需作為發展的重要牽引,進一步暢通經濟循環,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著力抓好220個省級重大項目特別是百億級標志性項目建設。科學論証、適度超前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管道特別是城鎮燃氣管道,以及市政、生態環境、防災減災等領域投資力度,加快建設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領域智慧化改造。優化各級招商平台功能,招引更多央企、頭部民企、外企落戶江蘇。強化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和全周期服務,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補短板等重大項目,全面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拓展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夜經濟,促進綠色家電和新能源汽車消費,培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推動文旅消費提質擴容。辦好“蘇新消費”四季系列主題購物節,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把江蘇的產品銷到全國、賣到全球。支持南京、蘇州、徐州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和縣域商業體系,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打響江蘇全域“消費福地”品牌。加大對市場主體支持力度。落細落實減稅降費和助企惠企政策,研究制定更多切合實際、解決問題、市場主體有獲得感的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方面的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支持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優質企業上市,提高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能力,讓更多市場主體活躍起來、壯大起來,既“留住青山”又讓“青山常綠”。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更好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切實做好能源電力保供。加強煤電油氣運等調節,保証電力充足供應。抓好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儲備能力建設,有效提升能源供給能力和抗風險水平,全力保障居民生活和經濟平穩運行。

(二)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中優勢力量向創新“高峰”攀登。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發揮財政專項資金撬動引領作用,聚焦先進材料、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亟需突破的領域,全面推動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挂帥”,統籌抓好180項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組織實施前沿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部署推進100項重點基礎研究項目,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對接融通,著力突破“卡脖子”環節。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行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創新能力,加快形成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獨角獸、瞪羚企業有機銜接的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更多創新型龍頭企業。支持骨干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協同高校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重大科技攻關,打造跨領域、大協作、高強度的創新基地。高質量推進創新平台建設。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等“國字號”平台,爭取更多國家級大科學裝置布局江蘇,加快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建設步伐,出台省實驗室“人才科研特區”政策,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展現江蘇擔當。充分發揮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帶動作用,推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蘇州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深化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改革發展,加快建設一批省級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制造業創新中心。建好用好國家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提升創新要素集聚濃度,將輻射范圍向全省拓展。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完善科研項目布局,推動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有效對接,加強產業技術研發國際合作,充分發揮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作用,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用好人才第一資源,聚焦“高精尖缺”,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和大國工匠,縱深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設國家級人才平台,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全力打造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

(三)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堅持改革創新“雙輪驅動”,以更堅定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深化改革注重聯動突破。全面落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意見,加快推進高標准市場體系建設,爭取國家層面要素市場配置改革試點。加快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繼續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優化國有資本戰略性布局,促進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完善預算管理改革各項配套制度﹔深化金融改革,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產業鏈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深入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創新,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促進實業資本、金融資本等各類資本進一步服務好江蘇高質量發展。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一體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一件事”改革,推動“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持續精簡涉企經營許可,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努力把江蘇打造成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優化營商環境注重綜合配套。部署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行動,研究制定“1+5+13”政策體系,瞄准最好水平找差補短、大膽探索、組合推進,努力為企業發展和人才成長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加快打造綜合最優的政策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高效便利的政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親商富商的人文環境。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渠道,把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作為改進政府服務的重點,讓企業切身感受到優質服務的溫暖。擴大開放注重提質增效。更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五大計劃”,穩步推動境內外合作園區建設,深化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積極籌備中歐班列合作論壇和東盟—中日韓(10+3)產業鏈供應鏈合作論壇,辦好中國(連雲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打造江蘇開放合作新平台。開展全方位貿易促進活動,支持企業完善全球網絡布局,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緊缺資源和優質消費品進口。推動利用外資穩中提質,引導外資投向產業鏈薄弱環節和關鍵技術領域,支持外資在蘇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鼓勵外資增資和利潤再投資。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和南京江北新區、蘇州工業園區,優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提升。推進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中日(蘇州)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中韓鹽城產業園、中以常州創新園建設,完善淮安昆山台資經濟協同發展機制,推進淮安台資集聚示范區建設。高質量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標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讓江蘇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

(四)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不斷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一定要把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作為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不斷提升我省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出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強化數據開放和數據保護,統籌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生態體系建設,發展互聯網服務和相關產品,努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把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智改數轉”)作為重要抓手,加快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雲上平台,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平台和“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基地,積極創建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落戶。支持500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智改數轉”,綜合運用貸款貼息、投入補助、免費診斷服務等方式,鼓勵優秀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大型平台輸出“智慧腦”,帶動中小企業開展“智改數轉”,讓廣大企業真正“敢轉”“願轉”“會轉”,加快形成“雁陣效應”。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持續實施“產業強鏈”和“百企引航、千企升級”行動計劃,部署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現代化重大項目,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創新引領力和產業生態主導力的領航企業,努力打造新型電力和新能源裝備、物聯網、工程機械、高端新材料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大力培育行業單項冠軍,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支持他們以獨門絕技贏得競爭優勢。深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布局。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窗口期”,加快培育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創新型產業集群,推動車聯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區塊鏈等新技術場景化應用。支持泰州等地建設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加快化工、鋼鐵、紡織、輕工、建材等傳統行業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培育壯大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編制發布產業熱力圖,引導企業擇木而棲,促進產業集聚集群發展。

(五)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致富奔小康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全面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設標准,確保新建400萬畝高標准農田。進一步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開展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加強糧食收儲能力建設,確保糧食生產保持穩定、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為全國糧食安全作出貢獻。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抓好蔬菜、油料生產供應,探索開展嚴格禁捕、增殖漁業、科學回捕試點,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確保重要農副產品穩產保供。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積極構建農業全產業鏈,因地制宜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高效精品農業和都市農業,加快推進南京國家農高區和農創中心建設,積極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省級農業現代化先行區。大力發展休閑旅游農業、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推動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提檔升級,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加快推進農民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庄規劃,強化鄉鎮功能,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積極開展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和農村“廁所革命”,有力有序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打造令人向往的美麗田園鄉村。加大城鄉融合發展力度。爭創國家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培育發展城市群和現代化都市圈,加快推進寧鎮揚一體化發展,提升中心城市“硬核”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支持南京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徐州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協調發展。加快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統籌抓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公共服務提升、安全隱患化解、停車資源共享、歷史文化保護等工作,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積極穩慎推進農村承包地、集體產權、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等改革,提升土地配置效率。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寧錫常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六)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更好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樹牢“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堅持龍頭帶動、各揚所長,更好融入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不斷增強全省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更高質量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協同打造沿滬寧產業創新帶、G60科創走廊、環太湖科創圈,共同開展“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積極實施一體化示范區水鄉客廳等重點項目,推動構建省際毗鄰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支持蘇州參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支持南通建設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支持鹽城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更高起點促進南北聯動發展。深化“1+3”重點功能區建設,開展新一輪南北挂鉤合作,完善南北發展幫扶合作機制,引導各地強化全產業鏈分工協作,更好實現蘇南引領、蘇中崛起、蘇北趕超。全面落實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沿海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經濟帶,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點。加快宿遷“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更大力度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積極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建設,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鐵路、鹽泰錫常宜鐵路、南京至鹽城高速公路先導段、連雲港智能化集裝箱碼頭一期工程,加快南沿江和寧淮城際鐵路、滬蘇湖鐵路建設,推進淮安機場三期建設,做好南京北站、蘇州北站、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三期和蘇南碩放機場改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設過江通道,打造公鐵水、海江河等多式聯運示范線路,推動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交通網絡和物流網絡。繼續做好全國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合作工作。

(七)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加快美麗江蘇建設步伐。以落實“雙碳”任務為引領,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與減污降碳成效挂鉤的財政政策,平穩有序落實“雙碳”目標,防止“碳沖鋒”和“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推動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空間結構優化調整,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氫能、核能等清潔能源發展,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電降耗減排,增強新能源消納能力,促進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加快建設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提高產業發展的“含綠量”“含金量”。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在生產領域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在生活領域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進高品質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全民共建共享生態綠色家園。持續抓好長江大保護。積極推動國家警示片新披露問題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整改,縱深推進污染治理“4+1”工程,著力解決“重化圍江”等問題。深化“美麗岸線”建設,鞏固擴大岸線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成果。持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嚴防長江非法捕撈反彈,有效恢復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永葆母親河生機活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推動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加大幸福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力度,實施新一輪太湖、洪澤湖治理工程,加快太湖生態島建設,加強近岸海域環境保護,扎實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加大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強化土壤污染風險防控,抓好全域“無廢城市”建設,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讓江蘇大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科學推進國土綠化,落實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加快建設生態安全緩沖區、河湖生態緩沖帶。大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部省共建試點省為契機,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生態補償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政策體系和市場體系。

(八)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先行區。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強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質效,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推動城鄉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增加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培育數字創意、數字出版、網絡視聽等新型文化業態。扎實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書香江蘇”建設,加快農家書屋、鄉鎮影院轉型升級。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精心組織紫金文化藝術節、江蘇書展、“五個一”工程獎、“五星工程獎”評選等系列文化活動,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使人民精神生活更加充盈。打造江蘇特色文化標識。賡續紅色血脈,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運用好江蘇紅色資源,生動傳播紅色文化。高品質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辦好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加快推進蘇州“運河十景”、淮安“百裡畫廊”等重點項目。深入實施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加強長江文化和城鄉各類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開展古城保護和更新利用工作,擦亮獨具魅力的“江蘇名片”。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培育打造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度假區,推出更多高質量文化和旅游融合產品,不斷提升“水韻江蘇”文旅品牌影響力。

(九)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堅持共同奮斗做大做好“蛋糕”,通過合理制度安排切好分好“蛋糕”,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千方百計擴就業促增收。研究制定共同富裕政策舉措,拓展城鄉居民增收渠道,培育壯大中等收入群體,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增強低收入農業人口增收能力。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持續推動多渠道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創造更多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機會,著力建設高質量就業先行區。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在教育、醫療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准提供高質量的基本公共服務。深入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抓好“雙減”和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工作,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樣發展,積極推進中職“領航計劃”和高職“卓越計劃”,促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加快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推動“雙一流”大學高質量發展。全面打造健康江蘇,持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快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大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力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啟動建設省精神病專科醫院,鞏固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快中醫強省建設,提高食品藥品等關系人民健康產品和服務的安全保障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第二十屆省運會。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和健康支撐能力,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推動新的生育政策更好落實,讓年輕夫婦少一些生育養育負擔,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強化民生兜底保障。扎實做好低收入人口認定和動態監測工作,研究制定常態化幫扶措施,防止因病因災等意外變故導致群眾生活困難。落實好社會救助、撫恤優待、殘疾人補貼、大病保險等托底政策,深入推進社會保險“全民參保計劃”,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統管,推進失業、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抓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和醫保基金監管。堅持租購並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扎實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等工作,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今年,我們安排了12類50件民生實事,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統籌抓好發展和安全,堅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重要論述,強化憂患意識,樹牢底線思維,打好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主動仗,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科學精准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強化“人、物、環境”同防,堅決守牢機場、港口、口岸、冷鏈物流等重要關口,加強疫情防控能力建設及應急演練,持續推進疫苗接種,進一步抓緊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持之以恆抓好安全生產。深入推進專項整治,高質量完成三年行動任務,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重大安全風險排查研判和監測預警,更大力度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應急響應和救援能力,健全應急管理人才與技術保障體系,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增強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堅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准拆彈,深化運用風險防控“四項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加大對大型企業債務、房地產、非法集資等領域風險排查化解力度,完善金融風險處置和長效防控機制,堅決打擊金融欺詐等違法行為,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加強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及平台公司債務管理,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縱深推進平安江蘇、法治江蘇建設,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升級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網格化社會治理創新,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和執法規范化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扎實開展“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年”行動,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著力抓好國防動員、全民國防教育、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和人民防空等工作,全面提升新時代雙擁工作水平,不斷開創軍政軍民團結新局面。

各位代表,奮進新征程、奮斗新時代,對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一定全面加強政治建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踐行、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我們一定嚴格依法行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持續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促進政府治理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讓法治成為江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主動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接受紀檢監察、司法、社會和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我們一定強化能力建設。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斗爭精神,勇於面對各種風險挑戰。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危機感、補課充電的緊迫感,深入學習經濟、科技、優秀傳統文化等多方面知識,不斷提升履職盡責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以過硬本領完成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艱巨任務。我們一定勇於擔當善於作為。把全部精力用到干事創業上,夙夜在公、隻爭朝夕,多出新招硬招實招,該辦的事“事不過夜”“馬上就辦”,難辦的事想盡辦法辦、攻堅克難辦。嚴格把控細節,嚴防“針尖大的窟窿漏過斗大的風”,嚴防“細節中的魔鬼”損害大局。加強調查研究,堅持慎重決策,尊重客觀規律和群眾實際需求,堅決反對不擔當、不作為,也堅決反對簡單化、亂作為。我們一定扎實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發揚自我革命精神,以嚴的主基調不斷推動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堅決糾正一切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鞏固發展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讓鐵規鐵紀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的自覺遵循,清清白白做人,干干淨淨做事,克己奉公、以儉修身,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具體辦法,鍥而不舍糾“四風”樹新風,嚴格執行為基層減負各項規定,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用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上,著力建設人民滿意的廉潔江蘇。

各位代表,使命在肩,初心如磐!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埋頭苦干、勇毅前行,以扛起新使命的責任擔當、譜寫新篇章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