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江蘇在全國率先建設的“綠島”是個什麼島?

2022年01月28日07:41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美麗江蘇,期待“綠島”成群島

2020年2月,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將共享經濟理念融入環保治污,引導市場主體建設共享型環保設施——“綠島”項目,以降低中小微市場主體治污成本。江蘇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在全省范圍內探索“集約建設、共享治污”模式的省份。

兩年來,從一個創新理念到187個“綠島”逐漸“浮出水面”,我省“綠島”探索帶來什麼變化?有何突破?還有什麼難點?如何讓“綠島”成群島,更好服務“美麗江蘇”建設?

既服務發展,亦加強監管

“綠島”是指由政府投資或政府組織多元投資,配套建有可供多個市場主體共享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實現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的集中點(片區)。

在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有民營制鞋及皮毛企業118家、個體工商制鞋戶435家,其中規模企業僅21家。制鞋及皮毛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動物絨皮、毛裡、廢包裝塑料、廢生產抹布等皮革廢物也隨之增加。鎮江市生態環境局環評處負責人韓俊說,這些中小微市場主體產生的少量皮革廢物,如果及時運送、規范處置,費用達到1500-2000元/噸,企業難以承擔,因此他們規范收集處置的意願不強。高橋鎮建起皮革廢物收集處置中心,統一收集、統一打包清運、統一處置皮革廢物。這個“綠島”受到企業老板們歡迎。鎮江旺達鞋業有限公司企業老板陶桂傳說:“給這個中心處置廢物,隻要900元一噸,能省不少錢。”

汽修企業不規范噴漆,帶來廢氣污染,是個環保老問題。在位於常熟市汽車市場的“綠島”——文邦鈑噴中心,地面整潔,空氣中幾乎聞不到油漆味。原來,送來維修的汽車部件正在密閉車間裡噴漆。中心負責人吳文開對記者說:“噴漆產生的廢氣通過環保設施全部收集起來,處理達標后排放。廢氣排放口有在線監控,直接傳到環保部門。”周邊20公裡內的20多家4S店、汽修廠,先后將噴漆業務放到文邦鈑噴中心。專業化治污,有力促進了企業達標排放,也讓中小微市場主體騰出更多精力謀發展。

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處長戴明忠介紹,中小微企業、個體經營戶生存壓力大,創設“綠島”的初衷,既是通過“集約建設”為這些市場主體降低治污成本,也是希望借助“共享治污”將游離於監管之外的市場主體管起來。

“綠島”助力監管,在危廢處置方面尤為明顯。在無錫青龍山工業園,小微企業將各自產生的危廢打包,放入防爆櫃暫存,需要處置時在小程序上發起申請,由“綠島”上門接收。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羅小春介紹,無錫有近8400家產廢單位,其中年產廢量10噸以下的小微企業多達6800余家,它們的產廢量僅佔全市產廢總量的1%。量不大、分得散,危廢處置存在渠道不暢、貯存不規范等問題。兩年來,無錫市生態環境局依托無錫市工業廢物安全處置公司、錦繡江南環境發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危廢處置企業,試點打造5個小微企業危廢收集處置“綠島”。目前,這些“綠島”已經服務5300余家小量產廢企業,其中2700家為新近納入監管范圍。

“生態環境治理在‘十三五’期間取得很大進展,大企業排污減排基本都到位。但是,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藍天碧水獲得感’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監管部門將眼光放在之前顧及不多的中小微企業。”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裁助理蘆昱認為,“如果成批成群的中小微企業,將污染物通過‘綠島’集中處理、達標排放,那麼生態環境管理部門通過監管‘綠島’,即可達到監管這些企業的目的,在監管力量有限的情況下能極大提高監管的可行性。”

創新政策,消除發展障礙

服務、監管,都是為了呵護綠水青山。興化市宏韋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畜禽糞便集中處置項目,服務周邊多個鄉鎮約80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無錫惠山生命園污水處理系統新建工程項目,為園區內75家生產企業處置廢水﹔徐州市循環產業園內,綠源鑫邦活性炭集中吸脫附中心再生項目每年能夠處置廢活性炭2萬噸,生產再生活性炭1.4萬噸……

我省“綠島”項目分工業、農業、服務業三大類。2020年全省推進首批106個“綠島”項目,總投資約為83億元,惠及3萬多家中小企業。2021年,綜合考慮項目成熟度、方案可行性、預算合理性、績效顯著性、保障措施可靠性等因素,省生態環境廳從各市申報的117個項目中選出81個達到“綠島”建設要求的項目,總投資額約130億元。

2021年通過審核的“綠島”項目數,為何略低於前一年?“各地積極性高,但審核標准也很高,是不打折扣的。‘綠島’要求服務多個中小微企業,可是部分申報項目隻服務單一市場主體,自然無法通過審核。此外,還有一些項目屬於園區本來就該有的基礎配套,也不能納入‘綠島’之列。”戴明忠答復,“我們把‘綠島’項目作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重點支持方向,隻有符合要求的才能納入省級項目庫,獲得相應財政補貼。”

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編制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集中噴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水產養殖尾水淨化等5類“綠島”項目建設技術指南,覆蓋已建、在建的絕大部分項目。這些指南已提供給各地參考,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為綠島項目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對於“綠島”這一新生事物,我省在法律框架內進行了政策創新,如建立“綠島排污許可証+合同”的管理模式,確認職責邊界和治污義務,為推動“綠島”發展減少障礙。去年3月出台的《江蘇省“綠島”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綠島”項目應按規定申請排污許可証,其許可証除了載明“綠島”項目污染物排放因子、排放濃度、排放量等情況,還應載明各“入島”市場主體排入“綠島”項目的排放因子、進廠(場)濃度和排放量等信息。市場主體在“入島”前,也應變更排污許可証。“綠島”項目與“入島”主體,以合同約定排污情況及相關責任,雙方的排污許可証、合同均作為環境執法監管的依據。

除了厘清責任、破除障礙,我省還從政策上為各地建“綠島”保駕護航。例如,將建成並符合條件的“綠島”項目,納入環保信任保護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名單﹔“綠島”項目運行削減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經核定后可申請用於本地區重大項目建設。

“綠島”建設,是我省在全國的一項重大環保創新,建設成效明顯:目前已建成小微企業危廢收貯中心、電鍍廢水集中處理中心、汽修噴涂中心等85個工業“綠島”項目,禽畜糞便、養殖尾水處理中心等21個農業“綠島”項目,餐飲油煙公共煙道設施等20個服務業“綠島”項目。記者了解到,生態環境部在《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2020年9月出台的《關於優化小微企業項目環評工作的意見》等政策中,均採納了我省“綠島”的理念和做法。

解難題,好模式用實走穩

“綠島”如何運行?遵照這12個字的原則——市場主導、專業運營、受益付費。也就是說,建設方可委托第三方或依托設施所在園區、規模企業進行專業的運行管理,所需運行經費由市場主體按市場規則分攤,地方政府可給予適當補貼。

“綠島”項目投資較大,雖然能使用“環保貸”,但一些感興趣的市場主體還是望而卻步,或觀望糾結。去年底,我省生態環境、財政部門出台“綠島”項目獎補辦法,對工業和服務業“綠島”項目、農業“綠島”項目,原則上按照不超過核定環保設施投資總額的20%、40%給予獎補。部分“綠島”項目建設主體告訴記者,首批“綠島”的獎補還未發放到位,希望能夠加快發放。

既然是市場主導,能否盈利就成為“島主”考慮的關鍵問題。文邦鈑噴中心投資約1100萬元,設計產能8000面/月。吳文開告訴記者,一台汽車分為12-13個面,他將自己多個4S店的噴涂業務全部放到“綠島”,並積極接洽其他汽修廠的業務,確保每月噴涂作業量在2000面以上,基本實現收支平衡,“我們客流量算不錯的,如果投資人沒有做汽修行業的基礎,在投資噴涂‘綠島’時要注意客流量的問題。”

“綠島”項目期待更多用戶,但一個現實困境是:合法排污的市場主體,擔心污染物送到“綠島”處理后成本增加﹔部分違法排污的市場主體,更不願意用“綠島”,從“零成本”變成有成本。除了錢的因素,市場主體將污染物送“綠島”處理后,自家排放數據必然被“綠島”獲取,進而被監管部門掌握,這是一些市場主體隱秘的顧慮。

沒有足夠的用戶,“綠島”必然難以為繼。“入島”不積極的困境,如何打破?蘆昱建議,一方面,“綠島”項目充分考慮用戶的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服務費用﹔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採取一些倒逼措施,如降低對“入島”市場主體的監管頻次,而將不願“入島”的市場主體作為重點監管對象。“目前市場主體參與最積極的,是危廢集中收集貯存類‘綠島’項目,這是因為國家和省生態環境部門有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監管措施。”

“綠島”項目實質是污染物的集中處置(貯存)設施,有比較成熟明確的技術標准、規范,將分散的市場主體產生的污染物環保、安全、經濟地收集到“綠島”,是一大難點。省生態環境廳要求,將污染物從中小微市場主體收集到“綠島”,要系統科學地設計好收集路線、方式、設備等。另外,“綠島”項目將分散的污染物集中后,環境風險會顯著提高,這也是各地發展“綠島”需要注意的問題。

“生態環境部門會評估‘綠島’項目的環境、經濟、社會效益,嚴格項目建設和運維管理,確保項目發揮實效。”戴明忠表示,“鎮江、常州、泰州等地‘綠島’建設推進力度較大,不少項目典型性強、進度快。下一步,我省將著力打造示范性‘綠島’項目,並且在條件成熟的區域,有針對性地塑造切實管用、有影響力的‘綠島群’,使‘綠島’成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新的特色品牌。”

□ 本報記者 許海燕 徐冠英

實習生 王琳琳

(責編:蕭瀟、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