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南京鼓樓:為老人送“年夜飯”,這個社區堅持了7年

“張老,我們提前給您送‘年夜飯’啦!”
“李奶奶好,我給您拜個早年!”
牛肉燉胡蘿卜、面筋包塞肉、南京什錦菜、豆腐圓子、熏魚、烤鴨、水餃、包子……1月27日下午,南京市鼓樓區江東街道清河新寓社區的社工和志願者們穿梭在各個小區,為轄區孤寡、獨居老人、“老養殘”家庭送去了除夕吃的“年夜飯”。
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為了讓老人們吃好這頓“年夜飯”,清河新寓社區的工作人員和黨員志願者早早就開始准備了。
買菜、摘菜、洗菜、燒菜......每一項工作都由大家一起動手完成的。“給老人吃的,口感上要盡量的綿軟,少油少鹽,更重要的是要干淨衛生,營養均衡。”社區書記袁雪芬說,隨著大伙兒的齊心協力,10多個菜品陸續出鍋。經過打包、裝袋,會第一時間分發到社工和志願者的手中,再一戶戶盡快地送到老人家中。
正在做“年夜飯”的社區志願者華翠紅。朱莎攝
“南京人的年夜飯,各種蔬菜搭配的什錦菜肯定少不了。在我們的年夜飯菜單中,雞鴨魚肉也是齊備的。”正忙著炒菜的社區志願者華翠紅說,她已連續三年為老人們做“年夜飯”了。
作為南京的老城區,鼓樓區堅持辦好民生實事,2021年財政民生投入佔比達88.2%,“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是該區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工作內容。著力改善殘疾人、獨居老人等群體生活質量,社區力量不可小覷。
事實上,為孤寡老人做年夜飯,已經成為清河新寓社區連續七年的“保留節目”。據袁雪芬介紹,提出為老人送“年夜飯”的社區原書記鐘霞2020年已經退休,社工志願者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這項暖心行動卻“接棒”保留了下來,參與該活動的人員則從最初的10人,增長至目前的20余人。
“累確實是累,畢竟量大嘛!但這是我們的老傳統了,每年年底我都要報名來幫忙的!”黨員志願者於立俠說。
“楊老已到耄耋之年,平時還得照顧60多歲並有精神殘疾的兒子﹔70多歲的朱師傅因重度糖尿病雙腿截肢,常年做輪椅,由哥哥嫂子負責日常照料﹔80多歲的郭師傅則是獨居在家……”據社區副書記朱莎介紹,今年他們共送出30份“年夜飯”,看似普通的一頓飯,裡面飽含著暖暖的情義。
“社區惦記著我們,這份溫暖真的沒話說,生活在這裡很幸福!”拿到“年夜飯”的袁寬鏞老人開心地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