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陸港樞紐優勢 海安爭創全省首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2月9日,海安市召開工業發展大會,升級出台加快新型工業化、提速創新驅動、扶持企業上市等集成政策“套餐”。
去年,海安實現工業應稅銷售2370億元,總量居江蘇長江以北縣級市第一,在南通市綜合考核中摘得“十連冠”。
“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讓工業經濟成為海安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海安市委書記於立忠表示,海安將充分釋放陸港樞紐優勢,錨定“先進制造”,爭創全省首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打造長三角北翼最具競爭力產業高地,奮力開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又一春”。
心無旁騖做強先進制造
打開2022年南通重大產業項目清單,無論是新開工制造業項目還是“專精特新”項目,海安都位居前列。
通潤汽車佔據全球千斤頂30%市場份額,鐵錨玻璃生產了全國80%的高鐵側窗玻璃……去年,海安在全國工業百強縣(市)、創新百強縣(市)榜單中分列第20位、第11位。
“錨定新型工業化主方向,心無旁騖做強先進制造,保持定力壯大實體經濟。”於立忠說,昔日“農業縣”蝶變工業“優等生”,海安的“轉型密碼”就4個字:守正創新。
從“一黑一白”(輕工紡織和機械加工)到“十鏈共舞”,海安打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11家企業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總數居全省縣級市前列﹔6家企業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和省長質量獎及提名獎,總數在南通居首。去年,工業經濟貢獻了46.5%的GDP和70%以上的投資、50%以上的就業、40%以上的稅收。
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198名科級以上干部挂鉤服務重點工業企業……海安,敢與蘇南“拼環境”。說起“海安服務”,落戶兩年的晟馳微電子董事長崔文榮深有感觸:“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政府承諾全部兌現!”
追高逐新放大陸港優勢
玻璃上鍍一層膜,通過弱電操控,就被賦予了節能、調光的特性。“膜的厚度隻有頭發絲的七八十分之一。”繁華應材總經理劉江滿臉自豪,“能生產這種產品的,全球共3家,國內就我們一家。”
身處工業強市如林的長三角,海安深知,唯有“追高逐新”,放大“陸港樞紐、科創新城”疊加優勢,才能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聚創新之能,攀產業之高,海安在南通率先組建“科創委”,近5年累計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近1500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52項。創造性開展“機關部門服務企業科技行”,56個機關部門幫助400多家企業跑高校、找專家、引成果、上項目。
陸港樞紐優勢,是海安打造產業高地的又一“撒手锏”。從零起步的海安商貿物流園已擁有保稅物流、期貨交割、多式聯運、大宗物資交易四大功能平台,建立有色金屬、塑料原料等六大物資集散中心。每周,滿載30多隻集裝箱的中歐班列(海安—東盟)從海安出發,本地貨源佔比達六成。
海安市市長譚真介紹,南通市黨代會明確“支持海安建設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海安打造全省首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如虎添翼。
產業倍增筑高新增長極
扶創新、獎上市、“白名單”……海安工業發展大會上送出的“虎年大禮包”,令企業驚喜不斷﹔即將實施的產業倍增、大企業領航、智改數轉、節能降碳“四大行動”,更讓人充滿期待。
省委要求南通“努力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置身“大坐標”,海安必須持續鍛強工業經濟“長板”,才能成為強勁“增長極”。
“產業倍增強調‘項目沖鋒’,堅持以畝產論英雄。”海安市發改委主任許金龍說,今年將對383家1000萬元以上、141家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改,推動企業“滾雪球式”發展。
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去年海安新增星級上雲企業58家,總數居南通第一。今年,將以高端紡織、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為切入點,培育創建一批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和省級智能示范工廠(車間),夯實工業經濟“數字底座”。
廣引“金融活水”,澆灌“工業好苗”。“在制造業貸款總額躍居南通第一的基礎上,海安組建‘科技銀行’,搭建工業鏈金融平台。”海安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崔海德說,優質工業企業形成“雁陣梯隊”,未來幾年將進入上市挂牌的“爆發期”。(丁宏波 徐超 王世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