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代表委員共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2022年03月10日07:24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字之增“綠更濃” 環保躍上“新高度”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這裡要加一個‘沙’字。”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這樣強調。今年,這個“沙”字與“山水林田湖草”一起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一字之增,體現了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江蘇生態環境領域的代表委員們表示,習總書記將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要立足長遠,一茬接著一茬干,為可持續發展留下空間,為子孫后代留下“更綠更美”的家園。

成效初顯 ——

生態環境質量達新世紀最好

近年來,“生態”成為全國兩會上的高頻詞,讓人民群眾在生態治理過程中有更多的獲得感,是各級政府的職責,也是代表委員們的心聲。

“我國幅員遼闊,有河流、森林、濕地、湖泊、草原、沙漠等多種自然形態,我們應以系統思維統籌推進生態修復、綜合治理、整體保護等工作。”全國政協委員、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劉聰深有感觸,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總書記提到的“沙”字寫進去,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理念,彰顯了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的決心,更說明生態環境保護進入了“高水平”階段。

的確,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普遍自覺。放眼江蘇,生態環境質量達到新世紀最好水平——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81%,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到38微克/立方米,長江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太湖治理連續14年實現“兩個確保”,全省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4%,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美麗江蘇圖景正在逐步呈現。

劉聰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江蘇自然資源部門將以此為遵循。下一步,江蘇將積極完善頂層設計,高位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適時推動生態保護修復條例等地方立法,制定出台《關於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實施細則以及科學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同時,全面落實系統治理,以“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湖網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題,申報“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國家“山水工程”項目,努力打造具有江蘇特色的“山水工程”,為美麗中國建設加分。

“通過持續整治清理,長江江蘇段自然岸線比例已經提升至73.2%,生態修復初見成效,水鳥、魚類、底棲動物增多了。”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原總工程師、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竇希萍說,要在更高水平上保護生態環境,就要保持生物多樣性,讓環境真正具有自我調節、良性循環的能力。

生態環境修復是一項“慢工出細活”的系統工程,針對不同的案例要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正確的判斷,不能千篇一律。“比如南京江北新區長江岸線濕地保護與環境提升工程,就將工業岸線改造成了路堤結合的景觀線,綜合考慮不同位置、不同高程的植物規劃。”竇希萍說,我們在做生態修復的時候,要考慮人的舒適度,同樣要考慮到動物的棲息、生態的平衡,從而真正恢復大自然的生機。

舉手之勞 ——

做好“關鍵小事”為發展“增綠”

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政府工作報告聚焦生產生活中的“小細節”,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這些是觸手可及的“身邊事”,也是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關鍵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泗洪縣分公司歸仁郵政支局支局長殷勇和同事們在工作中“走街串巷”,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他們有切身感知,也身體力行投入環保行動之中。

從今年開始,殷勇和同事們包裝快遞使用的膠帶寬度從5厘米縮減到3厘米,毫厘之間的“變化”體現了環保觀念的提升。“不僅如此,今年快遞紙箱也在‘瘦身’,全市所有網點都要求循環利用紙箱,對於無破損、不影響使用的快遞紙箱可以‘二次利用’發給下一位顧客,接受此方案的顧客可以減免包裝費。”殷勇說,對於破損嚴重無法再用的紙箱,郵局也積極引導顧客將其放入驛站的再生資源回收點。殷勇分享了一組數據——去年全國日均快遞業務量已突破3億件,每回收一個快遞箱相當於減碳37克,每減少使用一個新紙箱相當於減碳902克,過去一年全國基於物流全鏈路共減碳超25萬噸。

點滴匯聚,涓流成河,每個人都做好“垃圾分類”這一關鍵小事,綠色發展的力量就會更加澎湃。在江蘇,去年年底設區市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按照“十四五”目標要求,2025年底,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將達到3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7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將基本建成,實現有機易腐垃圾生態處理。

“節能降耗,任重而道遠,但其實我們手頭就能做的事有很多,像報告裡提到垃圾分類、節能節水、環保產業等都是我們‘逐綠前行’的重要方向。”全國人大代表、常州市副市長、溧陽市委書記徐華勤介紹,近年來,聚焦全域環境提升,溧陽以總量控制、源頭控制為導向,大力實施清河塘、清垃圾、拆違章、拆圍擋等“清新行動”,“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麗”的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此外,深入推進區域供水一體化,統籌實施區域治污一體化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持續完善供排水基礎設施,推動供水、排水、節水一體化運行,不斷鞏固“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今年,溧陽還將著力用好“水資源”,依托蘇皖合作示范區,變“政府買單”為“市場共擔”,試點開展以水環境容量為重點的生態資源交易,建設跨區域生態產品交易市場,形成包括水資源在內的生態資源價值評估、核算交易和治理提升的完善機制,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供價值轉換的“新路徑”。

協調合作 ——

為更綠更美的家園接續奮斗

“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注重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通過負責任的投資和生產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遠景能源(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雷說,今年將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投入,推進資源合理開發和循環利用,加強綠色運營管理,積極向綠色和低碳的商業模式轉型。

今年兩會,張雷提交了一份關於“零碳產業園”的建議,希望打造以“零碳產業園”為核心的綠色工業體系,進一步升級傳統產業。眼下,“零碳產業”已從純概念落地為相關實踐。去年,無錫開建“零碳科技園”,力爭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知名的零碳技術集聚區、產業示范區,在這一22平方公裡的片區內,分布式屋頂光伏系統、中低壓交直流混聯配電房、儲能系統、充換電設施和新型電力系統區域微電網等綠色低碳技術都在積極落地中。

“在‘綠色制造’的同時‘制造綠色’,這是我們更高的目標願景,未來,有關部門可充分考慮西部地區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和充裕的綠色電力,統籌全國資源環境和要素稟賦,加強引導全國范圍內的產業轉移和產業布局。”張雷表示,零碳產業園建設是一場系統性工程,涉及地方產業體系布局、新能源開發計劃等方方面面,需要各地跨部門、跨區域協調合作,支持相關技術和零碳產業模式落地。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生態環境治理的持續改善,依靠的是多領域、多地區環境治理的合力。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銀燕說,過去的一年,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成果不斷得到鞏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路徑逐漸清晰,整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常抓不懈做好污染防治工作,挑戰並不小。“在我國多數地方,顆粒物和臭氧呈現負相關的聯系。隨著大氣污染物中顆粒物濃度的下降,臭氧濃度卻是不斷升高的。”銀燕表示,臭氧的形成,與氮氧化物(NO_X)、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和陽光密切相關,長三角城市群高密度的人口及城市化活動使得夏季臭氧升高可能性增大。“下一步,我們要加強區域聯防聯控,會同長三角地區兄弟省市強化協同治理,加強對臭氧形成演變機理的研究。”銀燕說,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已經進入“深水區”,協同控制顆粒物和臭氧污染,亟需發展和完善大氣污染防治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支撐我國大氣污染精准防控。

共赴這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之約,仍需拿出攻堅克難的力度、久久為功的決心。江蘇生態環境領域的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基本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必將牢記總書記的殷殷重托,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更綠更美的家園接續奮斗。”

□ 本報記者 王夢然 楊頻萍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