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無錫濱湖區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 首批人才公寓迎來新主人

2022年03月26日21:2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濱湖區“吾+”人才安居工程錦繡大廈人才公寓項目啟用儀式。濱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南京3月26日電 (王丹丹)3月26日,無錫市濱湖區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吾+”人才安居工程錦繡大廈項目啟用儀式和首批人才公寓啟用儀式同時舉行,全市首個落實落地的人才安居工程正式對人才敞開大門。

會上,濱湖區明確下一步人才目標。到2025年,濱湖區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0萬人,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戰略科技人才、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初步建立起與產業需求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人才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彰顯。到2030年,基本建成人才強區,在重點領域形成水平一流、自立自強、特色鮮明的人才方陣,在優勢產業有一批領跑者,在特色產業有一批創新者,在未來產業有一批開拓者,人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能。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才強區,在經濟社會各領域都有一支與發展能級相匹配的人才隊伍,形成人才競爭比較優勢,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

呼喚創新人才 共攀創新新高峰

在2022北京冬奧會上,中國選手高亭宇在“冰絲帶”國家速滑館摘得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賽冠軍,打破奧運紀錄。而在此前,這裡已決出金牌的多個小項比賽中,冠軍成績全部刷新奧運紀錄,“冰絲帶”競賽場地也因此被譽為“最快的冰”。“個別比賽刷新紀錄可能是偶然,但7項比賽全部刷新奧運紀錄,這與冰面質量應該有很大關系。” 中糧工科冬奧項目總負責人、冰雪團隊創始人王斌說。

承擔了本屆冬奧會“冰絲帶”場館內的制冰設計和技術保障的中糧工科冰雪團隊,被業內譽為制冷“國家隊”。這家坐落於濱湖區河埒街道的企業,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3人,國家級設計大師2人,教授級高工和研究員66人,並於近日入選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榮獲了五項2021年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

“最快的冰”背后的中糧工科,正是創新濱湖的一個最新場景“切片”。而事實上,今日之濱湖,湖灣肌體裡蘊含著的創新基因,正不斷演化為一個個人才項目的蓬勃生機,轉化為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突破、前瞻性產業的積極布局。

對太湖之畔的“活力灣區、魅力城區”——濱湖而言,人才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突出,對人才的渴求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也正是著力於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激發創新這個“第一動力”,雙輪驅動的濱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最前列的進程中,因此倍增了信心與底氣。

這一點在此次大會上也得到了充分彰顯,深海裝備智能傳感技術項目等10個“揭榜挂帥”項目現場簽約。為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進一步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推動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快重點產業優化升級,濱湖區圍繞5大優勢產業集群、4大特色產業集群、3大未來產業集群的企業以及駐區高校院所、重大科創平台等單位的科技攻關項目,實施“濱湖之光”政策直通車。

據介紹, “揭榜挂帥”項目在提前報備審核的基礎上,無需答辯評審,可直接入選“濱湖之光”創新領軍人才、創新領軍人才團隊和頂尖人才團隊項目,給予創新領軍人才項目30-50萬元、創新領軍人才團隊200-500萬元的項目資助,給予創新頂尖人才團隊最高1億元的綜合性支持。

人才競爭拼什麼 濱湖就重點爭什麼

“現在一談到海歸,人們多少還會有這樣的印象——‘放棄了海外的高薪和優越的生活,怎樣的忍痛割愛回到國內’。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到了濱湖后,就發現這裡的環境一點不比國外差。”3月26日,無錫利普斯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烜明喜領人才公寓鑰匙。他的新家毗鄰地鐵4號線夏家邊站出口,周邊生活配套一應俱全,樓下的公共區域內,咖啡機、茶吧、健身房全部配齊。步入陽光通透的房間,迎接他的則是一面正朝著蠡湖的大玻璃窗,陽光十分耀眼。同一批拿到鑰匙的,還有轄區科研院所的頂尖研究人員張欣玉等多位海內外英才。

今年以來,濱湖區重磅推出“吾+”人才安居工程新政,成立吾珈人才安居集團,計劃通過建設一批、改造一批、收儲一批、統租一批等模式,多渠道籌措全區人才安居住房供給,為濱湖人才創造更好的宜居條件、安居環境。本次啟用的“吾+蠡湖華庭”人才公寓,正是濱湖區高品位設計、高標准建設的首個人才公寓樣板,區位交通便利、周邊環境優美,可實現人才“拎包入住”,主要服務於科研院所、科創人才企業和社會事業領域的各類領軍型人才。預計到2024年,濱湖區將籌集建設人才住房不少於10000套,總建筑面積不少於70萬㎡。

濱湖區還配套出台了《濱湖區人才分類認定實施辦法》《人才安居住房租售管理辦法(試行)》,就認定ABCDE五類人才,制定了相應的租售管理辦法,各類人才可按標准享受60-150㎡不等的租房面積,對於B類以上人才滿足條件的,可享受相應年限租金全額補貼。對於在無錫市無住房的人才,滿足相應條件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購房補貼。不斷提升各類人才在濱湖“安家”的幸福感。

當天,濱湖區推出的人才服務一卡通——“濱湖人才卡”正式面世。濱湖人才卡共分4種類型,經市區兩級認定的A、B、C、D四類高層次人才可憑卡享受市內地鐵、公交免費乘坐,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機場等全國148個機場和上海虹橋站、南京南站、無錫東站等全國104個高鐵站貴賓通道等便捷交通出行服務,享受靈山勝境、拈花灣、黿頭渚等市區主要景區的園林旅游服務﹔部分人才還可享受專家結對、綠色通道和體檢休療等健康醫療保障服務。未來,濱湖還將在現有基礎上集成更多服務保障,觸及每一個人才、每一戶家庭“吃、住、行、醫、用”的方方面面。

拉升人才高地高度 提升科技創新濃度

人才的競爭,關鍵是創新創業環境的競爭。置身日益激烈的人才爭奪中,濱湖特別注重“環境留才”,不斷完善優化創新生態系統。

在2021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考評中,濱湖區位居江蘇全省城區第一。這項成績背后,是一連串行之有效的政策,為企業送去了實打實的紅利。今年春天,濱湖繼續發力,不僅9名區領導成為各大重點產業的首席服務專員,強勢推進重大項目,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此次更是創新實施“企業人才服務專員制度”,助力企業加快釋放澎湃動能。

人才工作是一種戰略,以人才工作拉動科技創新,無疑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濱湖,構建形成了以“濱湖之光”為核心的人才政策體系、以“智匯濱湖”為代表的人才引育品牌、以“產才融合”為特色的人才發展生態。3月26日的大會上,18個項目入選“濱湖之光”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及團隊當場獲頒獎。據統計,自2017年堅持實施“濱湖之光”人才計劃以來,總計評選產生了307個創新創業類人才項目,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濱湖創新創業,帶動了一大批優質科創項目在濱湖落地生根,已成為濱湖引育高層次人才、助推產才融合發展的核心工程。

除了這些創新勢能,還有一個關鍵的支撐力:來自科技金融的杠杆效應。

在本次大會上正式成立的無錫高投毅達鼎祺科創人才投資基金,是毅達資本和濱湖區合作的首隻基金,規模達5億元,主要投向符合太湖灣科創帶產業導向的行業或領域。基金首批將領投6個濱湖區內的優質人才項目,總投資規模達到3億元。濱湖區的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基金重點投資的區域,同時會優先投資“濱湖之光”“太湖人才”“江蘇省雙創人才”等人才項目企業。

“眼下的濱湖,已全面開啟新時代人才強區建設新征程,正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促進各類人才在濱湖大地上競相迸發創新活力”,濱湖區區委書記孫海東向海內外人才發出邀約,“濱湖呼喚更多高質量人才,也必將為各類人才施展抱負、追逐夢想提供廣闊舞台。期待一切有志之士選擇濱湖、扎根濱湖、筑夢濱湖,與濱湖共同打造太湖灣科創帶上的人才集聚新高地。”

(責編:張妍、汪崢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