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區觀音山區域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帶著被褥上班去

“到了廠裡就不能出來了啊。”“這個我知道,你看我都帶著被褥上班去了。”……19日一早,家住崇川區秦灶街道的葛先生帶著大包小包,騎著電瓶車來到通富大橋卡口。在與工作人員核對好身份、出示核酸檢測報告和“兩碼”后,他帶著復工復產卡片,駛上了上班之路。
“現在不用囤菜了,每天都能買到新鮮的。”當天上午,家住崇川區德誠翰景園的市民王女士在大潤發(觀音山店)購買了蔬菜和肉類,她說,雖然還不能出觀音山,但“相信生活很快就會恢復正常了”。
4月17日零時,崇川區觀音山區域疫情防控措施實施動態調整。根據調整,在觀音山街道全域繼續執行整體防控措施,而區域內重點企業經審批后可復工復產,並實行閉環管理。
多措並舉力促復工復產
“今天大概要接兩百多人進來。”19日八點半左右,記者來到通富大橋卡口時,崇川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服務業科科長林珊珊和同事葉楓,正在緊張工作。
一個對照表格核實身份,一個查驗核酸檢測報告和“兩碼”,兩人配合默契。“17日凌晨,我們就排好了服務專班,接駁企業復工人員。”林珊珊說,這兩天,她們每天都要在卡口工作八九個小時,“為了防止集聚,我們和企業約好了時段。”
18日晚上八時左右,記者如約打通崇川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江超的電話。“不好意思,我到現在才有點空。”電話那頭,江超的聲音難掩疲憊。他說,這一天打了上百個電話,都是在協調復工復產事宜。
崇川經濟開發區內,大大小小的企業超過兩千家。“根據相關要求,我們優先保障重點企業復工復產。”江超說,復工復產“首先要讓企業員工能來上班”。對此,崇川經濟開發區成立專班,加快復工復產申請審核速度,核查員工名單,讓非管控區員工盡快到崗。“為了保証疫情防控形勢平穩,我們要求企業封閉管理,並配備了流動核酸採樣車到廠採樣。”
和人員到崗相比,更讓人頭疼的是“物”的問題。復工復產后,為了保障物流進出更順暢,崇川開發區連夜開會制定方案,公布了24小時專班電話和貨車審核材料,通過預審等方式,壓縮審核時間。“18日當天,就審核了147輛次。”
截至19日中午,崇川經濟開發區260多家規上企業中,六成以上實現復工復產。其中72家規上工業企業,64家全部或部分生產,復工率達89%。
生產有序恢復困難並存
南通觀音山環保熱電有限公司承擔著觀音山地區和先鋒地區120多家企業的供熱。“我們從16日開始做復工復產准備。”公司總經理李向前說,在遞交相關材料后,崇川經濟開發區很快就完成了相關審核,“17日一大早,我們就接了90名員工進廠。”18日恢復生產以來,目前供熱量已達到原負荷的20%。
疫情期間,易實精密汽車零配件公司實行封閉管理,堅持生產。企業運營總監甘建鋒表示,這段時間企業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很多支持,“經常打電話來問企業情況。”復工復產后,崇川經濟開發區也是第一時間為企業辦理貨車通行証,保障基本物流。
採訪中,企業負責人都表示,目前企業生產最大的困難在於物流。李向前說,如果全面復產,企業每天需要1000多噸生產資料,而按照現在的運力將遠遠不夠,“希望相關部門能幫助我們打通更多物流通道。”“我們很多上下游配套都在蘇南地區。”甘建鋒說,疫情發生以來,原材料供應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希望政府能採取更精准的舉措,在本地配套、物資調配等方面提供幫助。
物流問題同樣困擾著小微企業。耐思時裝有限公司品控部門負責人丁建說,一方面企業訂單來不及做,另一方面做好的運不出去,“但快遞在慢慢恢復了,壓力會小點”。
居民生活秩序有序恢復
“為了您能快速進入賣場,請您提前准備好健康碼、行程碼和核酸檢測報告……”19日早上8點40分,記者在大潤發(觀音山店)看到,超市門口的喇叭循環播放著提醒,市民有序排著隊,等待入場。
進入超市,糧油米面、瓜果蔬菜等商品品種豐富、貨品充足。記者發現,一些前幾日還空空如也的貨架,現在也已經上貨了。不少貨架前,工作人員正在緊張補貨。
“以前每天的蔬菜銷售額是1萬元左右,而疫情管控期間是以前的五六倍,4月9日那天達到了10倍。我們想盡辦法來保障物資供應。”大潤發(觀音山店)客服經理趙建冬介紹說,超市原本有356名員工,如今在崗的隻有80人,其中60人由公司統一安排住宿,為了保障觀音山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他們連軸轉了很多天了。
大潤發超市的很多貨品來自蘇州物流倉庫,“我們對外來的送貨車輛一律實行接運,嚴格做好卸貨消殺。”為了保証基本生活物資不斷供、不脫銷,超市加大與本地供應商、供應基地和廠家的溝通,集中採購本地豬肉、禽、蛋、奶等。對於市民需要購買但是缺貨的部分冷凍食品,趙建冬說,超市申請廠商直送到超市,減少中間駁運環節,確保物資供應充足,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要。 本報記者 朱文君 張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