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創新引領,南京擁江發展樹“典范”

2022年04月24日07:21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創新引領,南京擁江發展樹“典范”

南京長江三橋生態濕地萬株綠植與江灘坡地、水體有機融合,呈現出春天最美的生態景觀。 本報記者 余萍 攝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親臨江蘇視察,多次對江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擘畫了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江蘇的宏偉藍圖,特別是在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之際,又賦予江蘇“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

殷殷囑托記心間,感恩奮進勇擔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8500萬江蘇兒女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努力在國家“強起來”和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展現江蘇擔當、作出江蘇貢獻。

從今天起,本報在“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專欄推出“總書記請放心”系列融媒體報道,回訪習近平總書記的江蘇足跡,記錄江蘇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故事,呈現江蘇大地上奮發進取、砥礪前行的生動實踐,激勵全省上下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本報記者 許雯斐

紅色家底豐厚的南京,將紅色基因深深鐫刻進城市發展的血脈,從“最好的教科書”中汲取奮進力量﹔因江而興的南京,堅持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作為壓倒性任務,將長江大保護融入城市發展戰略﹔打造“典范城市”的南京,用創新重塑城市發展格局,激活城市發展的無限潛能。

方向明則思路清,目標明則步履堅。近年來,省會南京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奮力走出一條具有南京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繼承“家底”,播撒紅色“種子”

鮮艷的紅領巾飄蕩在胸前,6名朝氣蓬勃的少年,向著烈士雕像庄嚴地舉起右手行少先隊隊禮。今年清明前夕,南京致遠外國語學校樂山路分校二年級學生顧梓譯和幾位同學來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緬懷英烈。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們的事跡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豐富的黨史資源,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持之以恆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指明了根本方向。”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趙永艷表示,經過70多年的建設發展,雨花台烈士陵園獲得多項“國字號”榮譽,每年接待參觀約600萬人次,現已逐步成為融烈士陵園、紀念館、干部學院、紅色智庫為一體的綜合性紅色資源“富礦”。

革命英烈留下的豐厚“家底”,要用行動去繼承。走過16個年頭的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館“小雨滴”志願服務隊,服務內容由最初的講解,擴展至雨滴講解、雨滴足跡和雨滴課堂三部分,隊員的來源也從最初的南京農業大學,擴展至南京的10多所高校。一批批青年人從雨花英烈精神中汲取能量,用滿腔熱情將紅色“種子”播撒到全社會。

今年4月5日清明節當天,《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園保護條例》開始施行。這是全國首部保護具體烈士紀念設施的“點”上立法,與已有的《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有效銜接,形成“點面結合、相互呼應”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立法體系,凸顯南京對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護江親江,守好一江清水

長江北岸,春風和煦,江濤拍岸,母親懷中的孩童指著江中緩緩前行的貨輪,興奮地咿咿呀呀。春日的濱江,格外動人。

記者觀景所站之處,是南京江北定山城市客廳的近萬平方米超大觀江平台——宏波秀台。“宏波秀台的前身是宏波碼頭,曾是一個臟破舊的工業碼頭,當年吊機林立、機器轟鳴、環境雜亂。”江北公用集團工程建設總監陳廷柱介紹,定山城市客廳是南京市規劃的九大城市客廳之一,也是長江岸線濕地保護與環境提升一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與江共生、擁江發展。近年來,南京加強統籌謀劃,制定《南京市全面落實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任務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融入城市整體發展戰略,從過去的生產性工程思維轉向生態性有機思維,把江城作為生命共同體來規劃布局。加快推進長江岸線整治,已累計退出生產岸線超30公裡,主江生產岸線佔比從2018年的36.9%降至目前的25.3%,濱江環境品質加快提升。

就在定山城市客廳對岸的江心洲島內,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的一群創新者正在用科技守護一江清水。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由南京市政府與南京大學共同發起成立,這裡集聚了一批科學家、智囊團等海內外優勢環保資源,而所有的資源都鎖定在一個“靶向點”——解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大需求。目前,該中心已遴選吸納南京市45家新型研發機構為加盟研究所。

隻需一滴水就能完成物種識別的診斷技術,實現化學工業排放、成本減半卻效率倍增的技術及裝備,出水可達我國地表水Ⅳ類水標准的工業廢水毒性污染全過程控制裝備……江島之上,科學家們產出的各項創新成果正全方位應用於“長江大保護”的浩瀚工程中。

瞄准創新,爭做引領示范

實驗室內,一排排透明盒子依次擺放在架子上,盒子裡裝著各色小老鼠,它們就是集萃藥康的“產品”—— 一批已經“編輯”好了疾病模型的試驗小鼠,它們將被運往各高校及生物醫藥企業。

近日,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即將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這家擁有2萬種小鼠模型、年盈利4億元的高附加值小鼠供應商,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成立於2017年的集萃藥康,是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研究所之一,也是南京市首批認定的新型研發機構,依托政府認定的研發基地和技術平台資源,得以快速發展。

“上市后,我們仍然會將重心放在科技創新上,研發更為復雜的模型,不斷彌補現有小鼠模型的缺陷,供實驗研究使用。”集萃藥康董事長高翔表示,“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滿足市場需求,而是引領市場,對生物醫藥產業起到新的推動作用。”

猶記得,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頂著夜色來到南京市考察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在同科技人員交談時,總書記強調,要實現科技同產業無縫對接,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近年來,南京緊抓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這一機遇,堅定不移走好創新驅動發展“華山一條路”,勇當國家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集萃藥康這家高科技企業的快速成長,是南京推動“科技同產業無縫銜接”的生動實踐。

在前不久召開的南京兩會上,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將“創新”作為今年的頭號任務,並錨定“打造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目標,給出清晰路線圖,紫金山實驗室、麒麟科技城、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重器”下一步的建設,都有了明確方向。

南京下一站——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之都。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