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競逐“數字引擎”新賽道

2022年06月08日07:28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乘風破浪,競逐“數字引擎”新賽道

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既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5月召開的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會議,對數字經濟的作用進行了精准概括:“發展數字經濟,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

放眼未來,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如何讓“數字引擎”動力更足?

做強“支點”,培育產業新地標

“我們2014年在業內率先成立徐工信息公司,經過兩年研發后,上線運營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台——2018年發布的徐工漢雲工業互聯網品牌。如今漢雲平台已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鏈接各類設備超120萬台。”6年間平台利潤增長超30倍,讓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創始人張啟亮,自信地亮出徐工漢雲“十四五”營收超百億元的新目標。

在徐工等龍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雁領”下,徐州這座蘇北“老工業基地”已建成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4家,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75個,去年全市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工業、服務業營收分別增長52.6%、26.1%。作為“工程機械之都”的徐州,煥發出新的產業活力,再次証明,數字經濟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支點”。

今年以來,在各產業領域普遍受到疫情影響下,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卻實現了逆勢增長——前4月,收入增長11.8%、稅收增長5.2%。疫情之下,軟件信息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彰顯出強大的產業韌性和成長潛力。

南京軟件業、無錫物聯網、蘇州電子信息產業……乘著數字經濟的東風,各地紛紛“藍海”掘金,打造產業“新地標”和經濟新增長點。“南京將堅持傳統新興並進,提升軟件產業競爭優勢。”南京市市長夏心旻說,南京將加快布局6G、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新賽道,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實踐,力爭到2025年新興軟件產業規模突破2500億元。

隨著全球數字浪潮風起雲涌,5G、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的賦能,加速了各行各業特別是制造業向產業鏈價值高端攀升的步伐。

被定義為“全球工業大市”的蘇州,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首破4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7.2%,其中,制造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的98%,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市。然而,蘇州還不是制造強市,尤其是沒有像GE、西門子這樣在整個產業鏈中起龍頭作用的“制造航母”。

數字經濟給了蘇州搶佔全球產業高地的新機遇。今年蘇州的“新年第一會”,連續第二年聚焦“數字化”,明確“十四五”時期,將動態投入超1000億元專項資金,用以支持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形象地說:“蘇州制造如乘風之舟,數字經濟如鼓風之帆,創新潮起大船開,集群成勢波浪寬,托載著蘇州制造的大船破浪前行、又穩又快。”

“數”“實”結合,形成產業新優勢

江蘇發展數字經濟起步較早,去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10.3%左右,比2020年提高約0.2個百分點。截至去年底,全省電子信息等相關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超8000家,圍繞數字經濟培育形成1.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字產業規模穩步壯大。

然而,數字經濟發展不能隻看規模指標,質量指標、結構指標、可持續發展指標同樣重要,這些也是江蘇發展數字經濟亟待提升的要素指標。受環境約束和技術短板等制約,我省數字經濟的引擎拉動作用尚未完全釋放。

數字經濟不僅是新賽道、更是主賽道,隻有正視“短板”,才能縮小差距。且看一組數據對比:2020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6.6%,同年深圳的佔比更是超過了30%,反觀作為我省數字經濟“先行者”的蘇州,佔比僅為14.8%。

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康寧認為,江蘇是經濟大省,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水平高於全國,應搶佔新賽道主賽道、補齊競爭力短板,建成一個數字經濟發達、科技創新優勢突出的現代化經濟強省。

實體經濟強、產業基礎厚,是江蘇最突出的優勢。徐康寧提醒,在邁向經濟強省的過程中,要注重將發展數字經濟與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加快數字產業化、實體化發展,更多利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瞄准由“江蘇制造”向“江蘇智造”轉變提升的主攻方向,注重實效,真正讓企業從中獲得效益,讓市場機制發揮效能。

去年底,我省已提前啟動制造業“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瞄准“數”“實”結合推進十大工程,“未來要在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扎實推進數字產業化,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鞏固提升電子、軟件等基礎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產業,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深入開展智慧江蘇新一輪創新發展行動,持續深化數字技術全域賦能。”省工信廳廳長謝志成說。

優化路徑,打造產業新生態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江蘇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壓艙石”,有能力也有義務在數字經濟發展上勇立潮頭、展現更大作為。該如何把數字經濟這個“引擎”打造得更加強勁,更好地引領和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應以區域協同為立足點,統籌優化全省數字經濟生產力的區域布局,填補數字經濟鴻溝。”江蘇現代服務業智庫首席專家、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付舉例說,可利用南京和蘇州兩個數字經濟創新高地,打造數字產業集群,加速蘇南沿江地區數字產業耦合﹔加快南京江北新區、華東江蘇大數據交易中心建設,推進沿江城市帶與沿運河線、沿海線聯動發展﹔採取傾斜性政策,支持數字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發展,加強地區間深層合作。

專家提醒,各地在數字經濟的布局中,既要努力尋找新的發展路徑,也要警惕形成新的“路徑依賴”,應將發展著力點放在完善數字生態系統建設上,形成健康的、自主可控的、有再生力的產業生態循環系統。

培育數字經濟龍頭企業成為關鍵。中天科技是南通最大的先進制造業企業,每年在智能制造方面投入近20億元,在南通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已牽頭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電子信息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我們加大與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已整合實現‘棒纖維’產業鏈協同制造,助力更多中小企業‘智改數轉’。”中天科技集團董事長薛濟萍說。如今,南通上雲企業已經超過兩萬家。

除了大中小企業融通,還需集結各方資源,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發揮“集群效應”。眼下,蘇州正著力彌補高教短板,明確提出將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以新工科為主要方向,對標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研究三角園區,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地、國際化辦學主陣地﹔宿遷與京東集團簽訂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吸引京東物流平行總部落戶,加快發展電商、大數據等數字產業,建設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通過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大江南北,正組織龍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中小企業共同打造數字經濟創新載體,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正在形成。

放眼更廣闊的空間,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動能澎湃。“江蘇各地應加強與先進省市在重點領域的合作,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促進數據要素跨區域流通共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數字經濟產業生態,提升數字經濟的‘規模效應’。”張為付建議。

□ 本報記者 付 奇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