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皋率先出台全國首個縣域標准化發展規劃
昨日,市民黃杰來到如皋市政務服務大廳,申請開設如皋市中裝長江職能技能培訓學校有限公司。兩個半小時后,他便拿到了新鮮出爐的營業執照和企業開辦“大禮包”。這一“皋”速審批的背后得益於該市形成了一套關於開辦企業“一件事”流程規范標准,讓企業開辦“時間最短、環節最少、流程最優”。
5月底,如皋出台《“十四五”標准化發展規劃》,成為全國首個縣域標准化發展規劃。《規劃》明確,到2025年,實現標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創新完善縣域治理標准化體系,有效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實現標准化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和社會事業等各方面的普及應用和深度融合。
近年來,如皋市標准化工作全國領跑,在全國縣域率先開展標准化綜合改革,做到“七個率先”,先后七次在全國標准化會議上作典型交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稱贊其“為全國基層標准化工作做出了榜樣”。
率先落筆,開辟縣域治理新路徑
2月28日,如皋市市場監管局起草的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規范》在全省正式實施,“如皋模式”正式在全省推廣。如皋市市場監管局綜合指揮中心主任席曉星介紹,這次得到推廣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規范》,是全省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領域的省級地方標准,也是我市標准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如皋已將標准化覆蓋監管全過程、各環節,正建立涵蓋289項標准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標准體系。
如皋堅持將“標准化+”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讓標准化為縣域治理提供更多有效路徑。作為全國唯一基層村(社區)黨建標准化試點,如皋制定發布標准41項,編制成冊在全市347個村(社區)全面推廣實施,如皋黨建標准化入選全國基層黨建創新案例﹔積極推動“標准化+放管服”工作,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省級標准化試點建設,收集制定實施“不見面審批”標准1089項,在江蘇省率先實現了“2340”承諾。2017年、2018年,如皋更是連續蟬聯“江蘇省簡政放權創業創新環境評價第一名”,位居2021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第28位,營商便利度考核成績位列南通市第一。
標杆引領,細描產業發展生命線
走進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正按照生產流程,嚴謹規范操作零部件的加工和產品的整體組裝,不一會兒,一台台做工精良的卷揚機、絞車、鑿井絞車產品就從生產線上不斷流出,發往全國各地。
2019年,力威機械制定的《船舶與海洋技術—海船用錨鏈輪》國際標准經ISO國際技術委員會批准發布,成為我國在海洋工程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我們堅持圍繞‘標准化管理、打造行業精品、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的標准化方針,以產品實現標准為主體,以基礎保障標准相配套,建立健全標准化管理體系。”公司總經理婁興建說,正是因為企業堅持以標准為先導,認真分析行業“卡脖子”難題,從標准的跟隨者到制定者,標准化方針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翻開醒目的標准化成績單,“力威機械”和“力星鋼球”分別實現南通企業主導制定國際標准和獲批組建全國標准化分委會零的突破。數據顯示,目前如皋企業主導制定發布國際標准2項、參與4項,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准64項、行業標准117項,獲評中國標准創新貢獻獎2項,江蘇省標准創新獎1項,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影響的標准化品牌。
不僅如此,如皋市對於標准化的運用正逐步從工業領域向農業、三產服務業領域不斷延伸拓展,以黑塌菜、黃芽菜、白蘿卜等10類特色農產品為重點,研制優質果蔬產業標准42項,其中黑塌菜、香堂芋、白蘿卜如皋特色農產品標准獲批立項為南通市地方標准,花木盆景產業制定盆景產業標准174項、花木交易標准132項、園林養護標准149項,產品走進中南海。
創新融合,共享“標准化+”新探索
去年11月,《企業標准化概述》教材評審會在如皋召開。如皋與中國計量大學簽訂共建協議,在全市3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開設標准化課程,每年培養、輸送具有標准化思維和基礎業務能力的職業技術人才3000多人次。同時,如皋參與編制《標准化基礎》《企業標准化》等標准化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其中《標准化基礎》教材被中國計量大學推選申報國家“十四五”首批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書目。
如皋市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楊麗娟介紹,如皋還與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知名標准化專業研究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如皋的標准化戰略、政策、宣傳、培訓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為企業提供標准化戰略制定、標准制修訂、標准信息情報、專業技術解讀等專業化服務。
不僅如此,全國滾動體、安全防護裝置等2個分委會以及全國工程船用絞車、食品機械安全衛生、多元醇、智能皮革機械、盆景工作組等8個工作組紛紛落戶如皋。
這並不是偶然。“正是這種以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參與,協同推進的標准化工作格局,讓全市經濟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全社會標准化意識顯著增強。”如皋市委書記何益軍說,標准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層次、領域深度融合,縣級城市實施標准化戰略的“如皋模式”,所勾勒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提質增效的宏偉藍圖,正逐漸成為燦爛的現實。
本報記者 陳嘉儀
本報通訊員 蔡易 姚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