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南通如東:“四好農村路”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2022年06月17日16:28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四好農村路”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鄉村振興,交通先行。在如東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下,如東縣交通運輸局以農村公路品牌“如意扶海·宜路朝東”為龍頭品牌,以“農村公路+”融合創新為主題,初步實現了農村公路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公路共計2840.922公裡,公路橋梁達到1461座。其中,縣道520.509公裡,鄉道1303.494公裡,村道1016.919公裡。

農村路網中危橋“清零”

農村公路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性、先導性條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先行引領和服務支撐作用。

今年,如東縣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力度,計劃總投資9億余元。其中,續建農村公路危橋28座,投資約2.5億元﹔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新續建共100公裡,投資約2億元﹔縣道大中修新續建70公裡、預防養護13公裡,投資約3.5億元﹔鄉村公路養護大中修50公裡,投資約1億元。

項目建成后,當地農村公路路網中危橋數量將實現清零,農村公路基礎路網將得到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通暢水平、服務能力也將更上一個台階,為全面實現如東鄉村振興提供更好的農村交通保障。

“農村公路+”融合創新發展

近年來,如東縣以由傳統耕漁文化走向藍色經濟文化為展望,全面推動如東縣“四好農村路”的高質量發展,充分挖掘了濱江臨海的獨特地理優勢、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情和魅力無限的田園風光,積極打造“綠色氧吧”風光路、“經濟長廊”致富路、“城鄉融合”暢安路、“旭日東升”小康路和“特色農旅”幸福路等高品質品位、暢安舒美、獨具特色的農村公路“景觀帶”,把千年海防長堤、藍色海洋經濟、省萬畝菜籃子工程等特色文化和特色產業元素融入農村公路建設,因地制宜,形成“如意扶海”的如東農村公路文化,彰顯如東特色。

同時,當地堅持融合創新發展,將農村公路與如詩如畫的江風海韻、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情、魅力無限的田園風光、成網成環的綜合運輸體系、現代數字化的“農業+物流”體系融合,推動農村公路由“阡陌縱橫”的鄉間小路向“宜路朝東”奔小康的必由之路轉變。

創新農村公路管養機制

2021年,如東縣政府辦公室下發《如東縣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如東縣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兩個文件成為農村公路管養綱領性文件,為農村公路管養提供政策保障。

今年,如東縣公路路長制辦公室印發《如東縣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考核辦法(試行)》(東路辦發〔2022〕1號),明確了考核評估內容及獎懲措施,以便於進一步規范和指導農村公路路長制的落實。積極推行縣、鎮、村三級“路長制”。保障養護責任落實到位、機構人員到位、資金保障到位、考核評估到位,全面提升了農村公路管養水平和養護質量。

截至目前,鄉鎮路長制辦公室設置率100%,縣道路長公示牌設置率100%,鄉道路長公示牌已實施安裝181塊﹔村道路長公示牌已實施安裝77塊。愛路護路相關內容已納入各鎮(區、街道)鄉規民約、各村(社區)村規民約公示欄,設置率達100%。

遙望未來,如東將牢牢把握機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全力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按照交通強國和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更加完善的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的農村交通體系,為農村交通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全縣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強支撐,奮力譜寫沿海高質量發展如東交通新篇章。

本報記者 彭軍君

本報通訊員 孫旭 李海林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