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通通州:點“草”成金實現“雙豐收”

黃艷鳴
2022年06月23日15:35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通州:點“草”成金實現“雙豐收”

21日,記者在位於通州區平潮鎮的億邦秸稈專業合作社基地看到,零散的秸稈在場地上堆成了一座小山。“一部分打包成捆的即將送往發電廠,還有質量較好的直接送到飼料廠。”合作社負責人馮秀梅介紹,自己作為秸稈經紀人,是農戶和秸稈利用企業的中間人,今年夏收已收購秸稈四五千噸,全年預計收購近一萬噸。

以往每到農收時節,“秸稈往哪裡去”成為當地政府和農戶面前的一大難題。秸稈沒有較好的出路,一些秸稈堆積在田間地頭,填滿了田頭溝渠,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偷偷焚燒成為低成本的處理方法。通州沒有簡單地一禁了之,而是大力推廣秸稈收儲打捆機械模式,多渠道拓寬秸稈利用途徑,用於養殖飼料、編制草繩、菌菇種植等,達到秸稈“以用促禁”效果。這其中,秸稈經濟人起了重要作用。

在平潮鎮擁有近2000畝承包土地的鵬程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孫鵬程介紹,自己以種植小麥水稻為主,每季產生的秸稈有一半是承包給秸稈經濟人處理的,“與秸稈就地焚燒相比,將秸稈賣掉不但能取得部分經濟效益,還更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提升”。

每到豐收時節,位於通州區石港鎮樂觀村的南通豐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都會非常忙碌,一車車的秸稈陸續運往倉庫。這些秸稈經過粉碎、打包,變成了大大的“裹包”。經過40多天的發酵,它們將成為奶牛的“口糧”,實現變廢為寶。

2021年,南通豐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石港鎮樂觀村和睹史院村上了兩條國內技術領先的秸稈飼料化利用生產線,目前,每條生產線的秸稈日處理能力約500噸,“我們採用將秸稈粉碎后加入微生物菌種進行發酵的秸稈飼料化技術,牛吃起來適口性好,吸收率更高,因此受到很多大企業的青睞。”總經理丁立明介紹,公司與現代牧業、蒙牛乳業、光明乳業、衛崗乳業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擁有強大的技術儲備和良好的產品銷路,預計全年秸稈銷售總量將達10萬噸。目前,因為產能吃不飽,下一步他們還要進一步擴大經紀人隊伍。

秸稈由最初的一把火焚燒到打捆出售、綜合利用的過程,催生了越來越多的“秸稈經紀人”。目前,通州區207個村建立村秸稈經紀人隊伍213支1700多人。“秸稈經紀人”能發展起來,除了秸稈綜合利用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多方共贏外,政策扶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馮秀梅表示,近兩年政府對於購買秸稈綜合利用農機的政策補貼力度很大,合作社已購買秸稈打捆機、拖拉機、抓草機等多種農機共十幾台(套),除了自己用還可以租給別人收取租金。“稅收政策對合作社發展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樣是“秸稈經濟人”的南通天泰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洪箭表示,去年合作社因秸稈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加上其他稅費減免共350多萬元,為合作社節省了一大筆資金,正好可以用來擴大收購規模。

秸稈變廢為寶也吸引不少村民加入“秸稈運輸隊”,多了一筆“純收入”。“現在這些‘廢品’變成了‘香餑餑’。我給公司當搬運工,一天也能掙400多元。”通州區石港鎮志田村村民張鐵均喜笑顏開。

通州十總鎮東場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編織草繩,銷往浙江、山東等地,作為捆綁樹木安全越冬等綠化工程之用。不僅開創秸稈新“出路”,還緩解了秸稈禁燒壓力大、農民增收路子窄等難題,確保致富一方百姓。

通州區還在平潮、石港兩鎮開展秸稈飼料化利用試點工作,周邊2萬多畝的三麥秸稈全部實現了飼料化利用,以往“狼煙四起”的廢棄物正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金稈”。截至目前,通州油菜、小麥收獲已基本結束,秸稈綜合利用處置率近100%。

記者 黃艷鳴 通訊員 童軒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