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土地資源小省 繪就區域協調大“藍圖”

2022年07月13日07:46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土地資源小省,繪就區域協調大“藍圖”

“一山兩水七分田”的江蘇,以佔全國1%的陸域面積和6%的人口,創造的經濟總量佔比超過10%,每平方千米國土面積承載的人口和經濟量更是達到了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和8倍以上。

國土空間是我省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土地資源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保障。如何發掘我省自然資源稟賦潛力,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布局?

守紅線,讓區域協調布局再優化

7月初,在鹽城大豐華豐農場,技術員正操作著無人機對新栽插的水稻噴藥。“今年小麥大豐收,畝產達600多公斤,目前水稻插秧已經栽插2萬多畝,這兩天就能全部栽插完成。”華豐農場工作人員李偉介紹。

從曾經無人問津的鹽鹼荒灘,到現在的豐收田、大糧倉,大豐的鹽鹼地改造是我省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我們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強化規劃引領管控作用,合理安排土地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和整治等活動,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保障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如海說。

近年來,我省相繼出台系列文件,對新時期耕地保護工作作出制度安排,更在全國率先並堅持實施耕地“先補后佔”。“十三五”以來,全省共新增耕地近100萬畝,有效保障了全省耕地佔補平衡的落實。

把牢耕地資源,我省更進一步優化省域空間開發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以蘇南引領、蘇中崛起、蘇北趕超為發展路徑,全省通過差別化配置蘇南、蘇中、蘇北地區新增建設用地,促進蘇南轉型升級率先發展,蘇中融合發展特色發展,蘇北跨越發展全面發展。“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構建省域協調發展的空間格局,深化落實‘1+3’重點功能區,打造都市圈引領的城鎮空間,並推動國家戰略引領下的跨區域協調發展。”李如海說。

優配置,讓資源要素用在“刀刃上”

位於射陽盤灣工業園區的江蘇興陽紡織有限公司過去由於設備陳舊,公司經營效益逐年下降,去年2月被盤灣鎮國有公司整體收購后,土地租賃給悅達紡織集團新上10萬錠緊密紡項目。據悉,項目一期投資5億元,新上國內行業領先紡紗設備500台(套),目前已全面投產。

盤活閑置資產和低效用地,釋放寶貴發展空間,為相對落后區域“彎道超車”提供了機遇。“充分發揮用地計劃的宏觀調控作用,我省創新建立了用地計劃‘三個跟著走’的管理模式,推動資源高效配置、精准保障。”李如海解釋,一是要素跟著項目走,重大項目保障力度加大、效率提高,從“先供再返”到“核銷制”,用地報批階段直接安排用地計劃,對省重大項目用地計劃做到“應保盡保”﹔二是新增跟著盤活走,嚴格落實“增存挂鉤”機制,依據盤活存量土地規模核定各地計劃,鼓勵多盤活多使用,推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分配跟著效率走,建立按季度下達和收回調劑用地計劃的機制,計劃使用效率不斷提升,近年年度計劃執行率都在97%以上。

促改革,讓城市與鄉村融合發展

在蘇州的樹山村,全國首個“鄉村雙創中心”承擔“樹山守”鄉村文創系列產品研發任務,如今的樹山村已由一個太湖旁的薄弱山村,變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在豐縣的大沙河鎮,一群青年黨員規劃師將規劃設計競賽搬到了田間地頭,請村民擔任評委,共同把“效果圖”轉換為村民認可的“施工圖”……

扎根式、溝通式、陪伴式的鄉村規劃服務模式,改變著全省各地的鄉村面貌。自2020年9月我省發布規劃師下鄉的倡議至今,全省市縣都已擁有規劃人才。

“近年來,我省持續優化城鄉空間布局,通過農地重整、村鎮重建、要素重組等,調整城鄉閑置、低效等存量用地,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布局。同時,有序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明確入市的內涵、模式和程序,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李如海說。

聚焦統籌推進區域、城鄉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下一步,我省將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有序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完善建設用地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依法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立公平合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實現土地市場多主體供應。此外,我省還將擴展增減挂鉤內涵,探索構建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通機制,推動資源更大范圍優化配置。

□ 本報記者 沈佳暄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