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江蘇海安富港村:富裕鄉村 幸福港灣

人民網記者王繼亮
2022年07月27日08:36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沿河而建的富港村民居。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沿河而建的富港村民居。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盛夏時節的清晨,走進江蘇南通海安市濱海新區富港村,一幅“新時代魚米之鄉”的圖景映入眼帘:沿河而建的居民區、水清岸綠的灶港河、綠意盎然的水稻田……“自2019年以來,我們實施‘富裕鄉村·幸福港灣’黨建品牌,將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相結合,形成了‘夢想富港·詩生活’鄉村振興的現實雛形。”富港村黨總支書記王琪峰欣喜地告訴記者,他們村7月份剛剛上榜為第九批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整治村居環境 打造幸福港灣

“原來這河道兩邊亂堆亂放,河水又臟又臭,看不到一條魚﹔如今,村裡通過清淤、護坡、綠化等一系列整治措施,河水變清后,魚兒游來游去。”村民劉光斗說起河道變化滿是感慨。

這河道污染的關鍵,就是生活污水長期直排。王琪峰介紹,三年來,富港村對5條河道進行集中整治,並實施污水管網改造,老百姓的生活污水全部入管。此外,農戶改廁進入掃尾階段,村民房前屋后也進行了美化。

“打造特色田園鄉村,就是要讓老百姓享受舒適宜居的生活。”王琪峰笑言,經過綜合治理,富港村的顏值越來越高,村裡已經建成5個小游園,家家都是“美麗庭院”。

“過去總羨慕城裡人可以逛公園,現在咱們農村人也有這樣的條件了,村裡建了小游園,還裝了健身器材。”66歲的申子林從水稻田干完農活回來,逛到小游園裡納涼。作為一手拿土地租金、一手拿干活薪金的職業農民,他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自家4畝半的農田流轉到港豐合作社,每年可獲取流轉金3600元﹔負責全村田間管水每年2萬元﹔在港豐合作社務工年收入2萬多﹔去年村裡分紅也有500多元。“七七八八加起來一年收入將近5萬元,不少了。”他說。

村民陶桂平也是當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受益者。他家原是低收入戶,妻子患病在家,20多歲的兒子也身體抱恙。陶桂平將田地流轉給合作社,自己也成了職業農民,年收入2萬多元,兒子被安排到離家不遠的國道從事保潔工作,月工資近2000元,還繳納了五險一金。“我們家不再是低收入戶了,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未來也有了奔頭。”陶桂平對此心懷感恩。

談及富港村的變化,村民劉光斗如數家珍。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談及富港村的變化,村民劉光斗如數家珍。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夯實發展基礎 造就富裕鄉村

富港村是南通市鄉村振興示范村,也是一個純農業村,糧食種植面積2000多畝,水產養殖達1400多畝。

“我們主要依托港豐合作社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王琪峰說。一組數據印証了她的話:截至2021年底,港豐合作社共流轉土地2046畝,全村80%以上土地實現規模種植經營﹔三年來,合作社實現淨利潤181.08萬元﹔2021年村級集體收入達150.15萬元,向股民分紅14萬元,村民在合作社務工收入累計達62萬元。

據了解,富港村有居民974戶,既有土地流轉金收入,又能在農業合作社或水產養殖場獲得務工收入的佔到1/3。“我們還將不斷創新致富模式,發展壯大富民產業,把富港村‘港豐大米’打出名氣,讓合作社成為一二三產的融合體,向產業多元化發展。”王琪峰說。

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富港村實施了連棟溫室大棚、“四好農路”提擋升級等多項重點工程,總投資1800多萬元。該村還以集中居住區和生態河建設為中心,進一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容村貌,並試點通過以村民自治的形式讓老百姓自主參與改善人居環境,共同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近年來,富港村獲得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綠化綜合示范村、衛生村等榮譽稱號,村黨總支被評為南通市五星級村黨組織,港豐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在王琪峰看來,富港村近些年在鄉村振興上取得的成績,內在動力主要在於其以推動組織振興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村級治理體系,激發了基層活力。按照能人帶動、黨員示范的思路,該村讓黨員干部直接參與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全村共培育黨員中心戶28戶,黨小組之家1個,功能型黨小組3個。

富港村打造的“富裕鄉村、幸福港灣”黨建品牌,承載著當地推進鄉村振興的美麗願景。“助農增收興產業,繪就田園好風光,奏響鄉風文明曲,讓稻田連成片,綠海泛波浪。”長期扎根基層的王琪峰憧憬,待村裡建成鄉村會客廳、農家樂、口袋公園等一系列為民公共服務陣地,老百姓就能在家門口享受更高品質的現代新生活。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