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非凡十年 江蘇之路 | 南京棲霞區:基層善治經 “盆景”變“風景”

馬曉波
2022年08月14日08:43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8500萬江蘇人民以大地作紙、以奮斗作筆,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從“大寫意”一筆一筆繪制成“工筆畫”。十年來,江蘇“經濟強”的實力更加彰顯,“百姓富”的成果更加豐碩,“環境美”的色彩更加絢麗,“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標識更加鮮明。為此,人民網江蘇頻道推出“非凡十年 江蘇之路”欄目,聚焦大時代下的十年發展故事。

仙林街道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路子,被中組部評價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堯化街道較早探索的“時間銀行”,從全市向全省推廣﹔從居民聊天議事起步的“掌上雲社區”,讓當地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十年來,南京市棲霞區堅持黨建引領、問題導向,以守土有責、守正創新的責任感發力基層治理。如今,一個個基層社會治理的個案“盆景”,正在成為可推廣的善治“風景”。

大成名店美食城出新后,張記裡脊餅店的生意更好了。人民網 馬曉波攝

大成名店美食城出新后,張記裡脊餅店的生意更好了。人民網 馬曉波攝

網格管理 “楓橋經驗”有了城市版

“終於又熱鬧起來了。”7月30日晚7時,仙林街道大成名店美食城煙火氣旺盛,張記裡脊餅店老板娘崔麗想起前些年的臟亂差不禁發出感嘆。

因毗鄰多所高校,小餐飲大量集聚。去年底,這座樓齡已有18年的商業綜合體啟動整治前,存在燃氣明火、設備老化、油煙污染等問題一大堆,但是想說治理不容易。“業主、二房東、商戶、物業等利益多元,訴求不一,不太願配合整治。”街道宣傳委員殷明介紹,大成名店出新工程面臨找主體難、抓物業難、尋資金難三大問題。

在殷明看來,這些年之所以沒有發生安全事故,主要得益於當地嚴密的網格化管理。“街道網格員每日網格巡查,每月請相關部門綜合檢查,每年開展集中攻堅,網格化兜住了安全穩定的底線。”她說。

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突發問題不出街道。仙林街道是如何做得到的?

仙林街道從農牧場改制拆遷而來,轄區內有12所高校、40個居民小區、2668個駐街單位。2010年起,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復雜,社會矛盾眾多,街道被問題倒逼,創新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此后,大到容納萬余人的高校和小區,小到個體經營夫妻店,都被納入網格之中,黨的組織觸角也延伸到了每個角落,穩穩托住了基層治理的“底盤”。

十余年來,街道常態化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送萬家暖、結萬家親”活動,動態掌握群眾訴求,街道干部、社區黨員、駐街單位、居民志願者“擰成一股繩”,先后完成了地下空間整治、杆線入地、水環境和大氣環境治理等30個攻堅項目,辦成了一件件暖民心實事。

以大成名店治理為例,去年夏天,街道抓住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以黨建聯盟共建為紐帶,爭取到國家電網、銀城物業等單位的支持,實施了氣改電、餐飲油煙整治、環境綜合整治提升。“也因為前期工作到位,整治期間我們沒有收到一張12345投訴工單。大成名店消除了安全隱患,面貌煥然一新,有36個店家送來了錦旗。”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金娣說,商戶攤販們的思想工作、意見征集,幾乎全部是由包片網格員挨戶對接而來的。

來自江西的鄒小美,因為照顧孫子與仙林街道結緣。街道和社區黨組織推行網格化管理機制后,幫助她所在小區解決了社區配套的問題。鄒小美深受感染,自願加入到志願服務隊,並表示“就在這裡養老了”。

“抓的是基層治理,筑的是黨的根基。”孫金娣說,當地以網格化機制為紐帶,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已在居民群眾中深入人心,形成了“仙林一家親”的濃厚氛圍。

“時間銀行”志願者教老人使用手機。王敏攝

“時間銀行”志願者教老人使用手機。王敏攝

“時間銀行” 提升互助養老新格局

年輕時,存時間﹔年老時,享服務。

已在全國各地推廣的“時間銀行”,堯化街道王子樓社區早在2014年就邁出了探索步伐。

“來啦?天熱,我給你們備好了水。”7月27日早上7點,堯順家園80多歲的蔣運宏老人准時等來了社區志願者趙秀英一行三人,他們提著豆漿油條、幾樣蔬菜、一袋水果。陪老人吃早飯,嘮家常,志願者還給他量了血壓、測了體溫。

別看“時間銀行”解決的只是買菜、送飯、嘮嘮家常這些小事情,現實意義可不小。以堯化街道為例,這裡有不少安置房小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到20%以上。獨居老人、留守老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無人陪護、就醫困難、缺乏慰藉等問題。

“我們走訪的多是獨居老人,要是連續好多天沒人去看望,他們萬一出了什麼狀況沒人知道可怎麼辦。”趙秀英是王子樓社區第一批“時間銀行儲戶”,截至目前,她已累計上門幫助近百戶有需要、有困難的居民,服務時長超3000小時。

“最初1.0版採用的是手工台賬、紙質記錄,2016年開發的2.0版實現在線管理志願者及服務對象數據庫、時間報表、存入支取情況。”在堯化街道“時間銀行總行”,工作人員王小花介紹,2019年起,“時間銀行”進入3.0版,升級管理平台並開發微信小程序。志願者可以在線報名注冊、申請志願服務、查詢服務時間﹔管理者也可以根據需求方的內容、時間、地域,結合志願者的年齡、性別、距離等實現精准匹配。當地已累計吸收7666名志願者“儲戶”,累積服務時間42萬小時,提供服務69萬余次。

如今,“時間銀行”正在成為江蘇省提升老齡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江蘇省民政廳等部門出台的《江蘇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2-2024)》明確,鼓勵以設區市為單位,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協同、通存通兌、方便可及”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平台。

“‘時間銀行’的理念能夠普及開來,關鍵在於鼓勵低齡老年人改變過去單向受助者的角色,主動參與志願服務,把老有所為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在棲霞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顏宏看來,這對於打造守望相助的鄰裡關系、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實現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義。

堯建新村社區通過“掌上雲社區”聽取居民意見改建的兒童游樂設施。李霖攝

堯建新村通過“掌上雲社區”聽取居民意見改建的兒童游樂設施。李霖攝

社區“上雲”,打通基層治理“毛細血管”

去年9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公布的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棲霞區被選定為特色基地(社區治理)之一。

據了解,這與當地打造的“掌上雲社區”有密切關系。2016年11月,棲霞區啟動“掌上社區”城市治理模式,歷經多輪改革創新,平台已成為幫助政府部門決策,提高政務服務活力,打通基層治理末梢的全域治理平台。

堯建新村居民王紅新近在“掌上雲社區”微信群發了一條意見,引發一場討論,推動一件民生實事。

原來,堯建新村的小區廣場中央有一個不鏽鋼“大圓盤”。王紅認為,這個“盤子”夏天燙,冬天涼,太陽一照還反光刺眼,既不實用也不美觀,不如讓出地界,換成其他便民設施。

“不如換滑滑梯,孩子們能多個地方玩兒”“擺點健身器材也不錯,方便老年群體活動”“同意裝滑滑梯”“滑滑梯+1”……話題一拋出,很快引起了大伙兒的共鳴,社區工作人員同樣關注到了。兩天后,家住17棟的徐先生驚喜地發現,“大圓盤”正在拆除,他將現場照片發到群裡,引發不少居民點贊。

居民線上提意見建議,合理訴求街道、社區快速響應,現已成為棲霞區基層治理的“標准動作”。當地利用普遍使用的微信平台,輕鬆讓社區“上雲”。

“偶發、瑣碎、不規則、非原則性的小事、雜事,正是基層事務的普遍特點。”棲霞區委副書記、區委改革辦主任黃偉民介紹,“掌上雲社區”的強項,就是能夠直觀了解各類訴求的來龍去脈,精准發現居民個性化實際問題,進而反饋和解決,及時讓群眾的日常情感訴求獲得滿足,久而久之,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獲得了實實在的鞏固,這是“掌上雲社區”關注到“人”、深入社區治理“毛細血管”所形成的獨特優勢。

經過多次迭代升級,“掌上雲社區”平台如今已植根於每個社區微信群中:政務機器人“小棲”為“前台客服”,平台兼容了黨建雲社區、信息交流、智能回復、“不見面”服務、工單流轉、協商議事、多群管理和大數據分析八大功能模塊。截至目前,已實現全區126個社區全覆蓋,建立微信群1533個,入群人數達34.6萬人,佔戶籍人口比例超過60%,基本達到每1戶家庭就有1名家庭成員入群,起到了凝聚思想、回應訴求、協商共治的作用。

以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方向,不斷推進基層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革新,棲霞依然在路上。下一個十年,當地又將有哪些基層善治的實踐成果上升為制度成果,值得期待。

(責編:張瀚天、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