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長江江蘇段生態環境質量發生轉折性變化

2022年08月17日07:24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江豚逐浪,“春江花月夜”美景重現

航拍揚州長江大保護示范工程之一的三江營。 本報記者 趙亞玲 攝

滾滾長江浩蕩萬裡,奔騰入海前,在江蘇蜿蜒430余公裡,孕育出這片富饒水鄉。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鐵腕治污、源頭治水、系統治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奮力推動長江江蘇段生態環境質量發生轉折性變化。

浩蕩八百裡,江蘇魚米鄉。長江江蘇段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水質優Ⅲ比例達98.3%,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從南京的新濟洲,到江海交匯處的圓陀角,長江江蘇段水清岸綠,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新畫卷徐徐鋪展。

標本兼治,引領全面綠色轉型

盛夏時節,漫步南通濱江親水步道,隻見江面波瀾壯闊、岸邊樹木蔥蘢,“山畔嬉江水、江上攬五山”的盛景令人心曠神怡。

這片“生態秀帶”,6年前還是“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工業鏽帶”。過去,南通沿江“散亂污”企業遍地、碼頭林立,江風一吹,黃塵漫天飛揚,周邊居民深受困擾。

“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指出港口碼頭污染問題,南通痛定思痛,鐵腕治污,力破‘化工圍江’難題。”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程煒介紹,在五山及沿江地區先后開展20多個專項整治行動,關停“散亂污”企業203家,清理“小雜船”162條(戶),拆除河道周邊違建6.5萬平方米,騰退修復岸線12公裡。

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進退”間打造“城市客廳”,五山地區的滄桑巨變,生動展現了我省壯士斷腕力破“重化圍江”的堅定決心。

制定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實施重化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開展化工企業關停、轉移、升級、重組“四個一批”專項行動……近五年來,江蘇累計關停沿江化工企業3505家,壓減沿江1公裡范圍內化工生產企業145家,取消25家化工園區定位,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碳材料、大醫藥健康、物聯網、集成電路等地標產業相繼崛起。

破解“重化圍江”,推動綠色發展,在刷新長江江蘇段“顏值”的同時,更推動“氣質”不斷提升。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產業提升,2021年,沿江八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佔全省的86%和87.4%。綠色發展探新路,全省30條優勢產業鏈不斷做強,涌現出6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出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蹚出一條發展與美麗同行之路。

近年來,我省“下猛藥”“出重拳”“零容忍”,一系列“止血縫針”的“硬舉措”全面瞄准突出環境問題。“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結合,國家警示片披露問題、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省級警示片自查問題一體整改,污染治理‘4+1’工程、‘263’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統籌實施,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與環境污染治理同步推進,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尹榮堯介紹,目前我省2018、2019、2020年國家警示片披露的三批次42項問題全部清零,走在沿江省市前列。

十年禁漁,全力筑牢生態屏障

4月初,在鎮江市丹徒區高橋鎮西江邊,3隻江豚結伴出游、歡騰戲水,展現矯健身姿。這一幕春江水暖“豚”先知的畫面,恰巧被當地攝影愛好者馬先生用無人機拍攝記錄下來。“這是我今年以來第六次在這裡看到江豚。”馬先生欣喜地說。

“江豚對水質的要求很高,還有就是食源。”揚州江豚保護協會會長陳宜林分析,江豚頻繁出沒,說明這段水域的水質環境有很大改善並持續穩定。“長江禁漁后,對江豚棲息的干擾明顯減少,夾江小魚也多了起來,餌料多了、干擾少了,江豚的活動水域進一步擴大。”

長江江豚被認為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如今江豚活動區域由部分江段擴大至整個江蘇段,成為長江江蘇段“休養生息”兩年來,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的真實寫照。

2020年7月,江蘇正式發布長江干流江蘇段水域禁捕通告,立下“軍令狀”,堅決打贏長江禁捕退捕這場硬仗。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一江兩湖七河”等重點水域正式進入“十年禁漁期”,正式開啟“人退魚進”的歷史轉折。

告別“水上漂”、擁抱“新生活”,我省全力保障轉產安置,確保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兜養老、保安居,解決“后顧之憂”,我省專門出台退捕漁民補償安置政策,41212名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做到“應保盡保”,讓退捕漁民實現岸上“安居夢”﹔

促就業、幫創業,推進“共同致富”,我省有針對性地出台轉產就業政策,“訂單式”培訓、“個性化”服務,全省在勞動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的25848名退捕漁民實現轉產就業,做到“應轉盡轉”。

從長遠計、為子孫謀,“十年禁漁”既是長江大保護的“題中之義”,更是需要上下游兄弟省市共同作答的“必答題”。

去年4月1日,滬蘇浙皖同步施行《關於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探索推進長江流域禁捕跨省聯動監督、協同立法、聯合執法等行動。自那時起,滬蘇浙皖四地公安機關建立長三角區域長江禁漁專項行動警務合作機制,強化省際毗鄰區域巡查互補,實現上下游同步、左右岸協同,攜手共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保護修復,長江兩岸草長鶯飛

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是萬裡長江進入江蘇的“第一站”。盛夏的公園,綠樹繞碧水,水雉翩翩起舞。這片26.81平方公裡的江中洲島,宛如一顆“綠寶石”熠熠生輝。

“近年來,我們通過綠化建設、水系溝通、濕地修復等辦法恢復原生態,如今,煥然一新的洲島吸引無數‘新居民’安家。”公園管理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全文感觸很深。2016年,公園維管束植物隻有354種,至去年底增加到555種。2016年,鳥類隻有103種,至今年4月增加到215種。

江蘇是全國擁有長江岸線最長的省份。長江兩岸,從過去的“煙囪聳入雲”,悄然變身“無邊江景一時新”。在張家港,生態修復讓雙山島成為旅游勝地,這裡蘆花搖曳,群鳥翩飛﹔在江陰,昔日汽渡碼頭變身韭菜港公園,騰出的生產岸線全部用於生態修復﹔在揚州市廣陵區三江營省級濕地公園,千裡江堤成為綠色長廊。

大江的嬗變,離不開精心呵護。近年來,江蘇系統開展沿江岸線修復,用一系列創舉悉心呵護,讓“母親河”再現“一江清水、兩岸蔥綠”——

柔性修復環境——多措並舉實施岸線生態修復,累計退出72.6公裡長江生產岸線轉為生活、生態岸線,沿江兩岸造林超過115萬畝﹔高標准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南通五山、南京幕燕、江陰濱江等20個特色示范段串點成線、連片成帶,帶動沿江整體環境提升。

擰緊排污“閥門”——在沿江省市中江蘇率先啟動長江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整治工作,推進15700余個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完成太湖流域21500個入河(湖)排污口排查。

筑牢生態屏障——嚴格生態保護空間管控,實施“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行動,將執法檢查范圍擴大到全省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在4個地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在35個縣(市、區)建成38個生態安全緩沖區,有效降低了長江污染負荷。

推進源頭治理——從環境准入抓源頭,落實重點行業三級環評聯審制度,嚴控“兩高”項目盲目發展。5年來,江蘇累計否決30多個投資體量巨大但不符合長江大保護要求的項目。

江豚的檢出率由2020年的28.6%上升至如今的46.7%,太湖流域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白鷺、地衣“吉祥三寶”明顯回歸……大江嬗變,再現一江春水綠如藍。

□ 本報記者 沈佳暄 許海燕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