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2022版義務教育新課標開學正式實施:塑造新課堂

2022年09月01日07:56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育人高目標,塑造新課堂

今年秋季學期,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將在各中小學正式啟用。記者了解到,最近一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新課標的啟用將決定未來10年義務教育的方向。如何理解新課標?新課標將帶來哪些改變?

變化的不僅僅是課時比例

新課標一大變化,是對各科課時比例進行了調整。從單科角度上看,語文課時比例從2011版教學時長佔比13%至15%提高到了20%至22%,教學時長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是數學課,佔13%至15%,科學類課時佔比升至8%至10%,超過英語。“體育與健康”課佔總課時的比例保持在10%-11%,大於英語和理化生、科學課時比例。

在剛過去的這個暑假,中小學開展了一場場對新課標的思考和討論,課程改革的方向愈發明晰。“經過5個多月的學習和培訓,我和同事們已經基本‘吃透’新課標精神。”南京市拉薩路小學校長楊東亞也是一名語文老師,他告訴記者,語文教學時長的增加,主要強調了語文以文化人的教學目標。

楊東亞說,“新課標提出了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概念,提出整本書閱讀並作為課程化學習項目正式進入教學內容。”楊東亞解釋說,該項目是讓孩子學會讀某一類型的書,比如歷史著作、人物傳記、社會科學著作等,並從中汲取完整全面的營養,“意圖是打破單篇教學,掌握更多閱讀的方法,新學期學生們將通過‘組團’方式進行整本書的閱讀。”

“新課標更看重孩子的體驗,對學習過程的經歷、經驗的積累和表達,比如說,數感和量感,生活中用得比較多的‘空間距離’,目測一下大概能知道是多少。這些不屬於以前的書面考試關注的點,但實際上對於生活還是挺重要的。”北京東路小學校長余穎說,新課標出來之后,數學老師應該要求學生掌握“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新課標下,體育因為課時僅次於語文、數學,被外界稱為“第三門主課”。2022版課標中特別提到,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選擇和設計其他新興體育類運動項目課程內容。“一、二年級每周4節體育課,三到六年級每周3節體育課,體育課肯定是按照課時要求開足的。此外,全校學生每天都有大課間活動,保証‘陽光體育鍛煉一小時’。”南京市逸仙小學體育教研組組長夏靜介紹:“開學第二周,課后服務就要開始了,每周三、四的體育活動有籃球、乒乓球、跑酷、體操等近20項。”

與前一版課標相比,英語的學科課時佔比一直保持6%-8%,但要求實際提高了。南京市夫子廟小學副校長劉蔚介紹說,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的詞匯量“三級+”等級需達到1800詞,相較於2011版課標增加了200個單詞左右。“盡管目前還是教學過渡期,2024年才有全新教材,但今后的考試難度和靈活度都將有所提升。”

孩子們的“長作業”將增加

新課標已經規定,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跨學科教學在不少中小學已有探索,也是未來教育改革的一大重點。

為什麼要求每門課都開發跨學科主題?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學校長姜樹華認為,新課標對義務教育“培養什麼人”這個首要問題做出整體刻畫,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來培養提升學生所需的核心素養,“在幫助形成正確價值觀基礎上,我們還要培養人才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些都體現在具體的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而不是題海中。”

楊東亞說,“當在新課標下學習《趙州橋》這節課時,不是語文老師一個人的事情,還涉及到物理和數學知識、地理和歷史知識。我們要引導學生從更大、更高層面理解語文、探索語文,真正體現‘大語文觀’。”“將各科知識‘串’起來,放入充滿煙火氣的生活中。”余穎舉例,“我們教學中提到‘杯琴’,根據杯子中水的多少,敲出的聲音也不一樣,這就是數學跟音樂的融合,我們要從數學角度,看水的刻度、比例怎麼去跟音高相匹配,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學的每一個知識都是有用的。”

姜樹華認為,跨學科教學也要求教師具有觸類旁通的能力,“在暑假期間,我們紫琅一小的各門學科都已嘗試設計跨學科學習的一些重要主題,隨著項目化、任務群等跨學科學習內容的增多,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的‘長作業’會增加,跨學科學習一定需要一段周期來實現。”他舉例說,比如四年級語文課程中“有趣的漢字”,讓學生走向社區在生活中尋找有趣漢字,在廣泛閱讀基礎上,我們嘗試學會用數學統計方式找出用錯頻率最高的漢字,繼而引導學生閱讀梳理漢字源流,去講述其背后的文化。經過一段時間的跨學科學習,歌曲《生僻字》在學生中悄然流行。“這種學習是基於適合年段,融入生活,兼濟不同學科,層層遞進的學科實踐,學生們當然樂此不疲,各學科的跨學科學習就這樣漸漸根深葉茂起來。”

新課標如何扎實落地

“送給一年級的你!”“快樂學程周”“我有好習慣”“我愛讀好書”“玩轉大風車”……今年,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專門為新入學小朋友准備了《曉小的書》。楊東亞說,此次教育部發布的新課標也強化了幼小銜接,小學一、二年級的所有課程都將在設計層面更加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一年級小朋友的開學第一周不開展學科學習,而是通過這本融通學程,構建以價值為核心的學習經歷。”

“今后十年,素質教育將全面鋪開。”楊東亞提醒,“接下來,藝術、科學、信息科技等各類課程,都要鼓勵孩子多操作,多動手。”

在新學期,學校將依托各自優勢,因地制宜探索跨學科課程。南京外國語學校副校長朱征介紹,近年來學校已引入了各類公共文化資源,比如以六朝博物館為活動基地,從衣食住行各角度的文物資源為學生揭開當時百姓的真實生活。去年,學校邀請到南京博物院專家進校園,老師們指導初一新同學創意制作青銅器,筆筒、花瓶、布包、燈架等精彩文創設計,體現了藝術和科技的碰撞,“我們將通過更生動有趣的學習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更科學的過程管理和資源整合,把跨學科的理念落到實處。”

“我們學校所有的主題活動都是與學科融合相關的。”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南校區校長葉微說,今年上學期為期一個月的“春日課程”,分不同年級探索春天的秘密,“有了新課標后,我們就更有依據和底氣去做這個事情。”葉微說,“秋季開學后,10月份將會推行更為豐富多彩的‘秋日課程’。”

□ 本報記者 張琳 葛靈丹 楊頻萍

見習記者 賀奕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