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通海門:科創賦能經濟發展 頻刷“研值”新高度

2022年12月01日16:21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創新海門頻刷“研值”新高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近年來,海門聚焦“7群12鏈”,深入推進“創新海門”三年行動計劃,高品質打造創新載體,多維度集聚創新要素,全力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去年海門獲得全市科創項目考核紅旗,省“雙創人才”“雙創團隊”入選數連續四年位居南通第一,並成為蘇中蘇北唯一的“全省人才發展現代化建設試點地區”。

打造科創帶,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漫步在海門西南隅的謇公湖生態公園,水波瀲灩,景色優美。擁有60多公裡江岸線的海門,以“長三角區域重要創新支點城市”為建設目標,堅持把上海、蘇南作為推動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規劃約196平方公裡的沿江科創帶,圍繞“一帶、兩核、一園”創新高地布局,重點打造開發區謇公湖科教城、臨江新區東布洲科學城兩大“硬核”和三廠工業園區大生科技產業園,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區域發展新模式。

目前,智能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產業、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新興產業已成為海門沿江科創帶最鮮明的特征。海門開發區以高技術海工船舶為特色的智能裝備制造、臨江新區以生物醫藥為特色的大健康產業,均向著千億級產業邁進。

三廠工業園區集聚上市型、總部型、科創型項目,讓生態更有顏值、產業更具“研值”。截至2021年底,沿江科創帶內集聚了全區85.92%的高層次人才、72.73%的省級以上研發機構、73.36%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6.04%的研發經費投入和61.48%的高新技術企業。沿江科創帶已成為創新產業與高端創新人才的密集區,成為海門科技創新最活躍的區域。

突出企業主體,提升科技創新能級

近日,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鋼標准化技術委員會鋼管分技術委員會行業標准審定會上,由中興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牽頭修訂和制定的兩項行業標准順利通過審查。

中興裝備是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內唯一的能源裝備用不鏽鋼無縫管標准工作組設在該公司。該公司已主導制定、修訂9項國家標准和8項行業標准,還參與了10多項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的制定和修訂。

今年,海門振康機電公司成功開發機器人核心部件——RV減速器,進而成功開發了工業機器人,使我國“863”研究課題在海門變為現實。如今,振康公司作為創新頭部企業,在正余鎮機器人小鎮引來了17家產業鏈企業。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海門聚焦主導產業鏈,突出主體創新,通過政策驅動、挂鉤幫扶、科技型企業30強評比等措施,激發企業主體創新意識。目前,海門工業百強企業幾乎都是高新技術企業,並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入庫“專精特新”培育庫企業300家,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超過6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超全市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6個項目獲省科技創新一等獎以上獎項,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涌現了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高企和高端產品。

招才引智,多維度集聚創新要素

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海門緊緊圍繞主導產業鏈招才引智,不斷加強與知名高校院所、跨國公司以及國家級科研平台深度合作,共建研究院、研發基地、產業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加大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和培育力度,營造留住人才的最優營商環境。同時建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通過產業基金、金融資金的雙向發力,全方位多維度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構建“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創新生態,使海門成為國內外創新資源要素集聚的“大磁場”。

長三角藥學高等研究院2019年入駐臨江新區,截至目前,該院已累計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180名,為東布洲科學城內的企業輸送了大批高質量藥學人才。同時,該院引進的6個項目獲2021“江蘇省雙創”獎,兩個創新藥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7個臨床前品種均在順利進行中。

人才的集聚,助推臨江新區從化工園向科技園華麗蝶變,如今已經聚集了200余家科創企業和5000多創新創業人才,一個千億級大健康產業正在臨江新區快速崛起。(黃天玲)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