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皋:聚焦“農”字號小產業 撬動助農增收強動力
近年來,江蘇如皋城南街道緊緊牽住產業發展“牛鼻子”,聚焦“農”字號小產業,因地制宜,優勢引導,助力各類新農人投身鄉村振興大舞台,以小產業撬動助農增收強動力。
蔬菜大棚“種”出綠色希望
棚外寒意襲人,棚內春意勃發。走進城南街道申徐村6組的如皋市鑫成家庭農場蔬菜大棚基地,各種蔬菜長勢旺盛,一排排綠油油的牛角椒挂滿枝頭,形態可人。“我們種植的牛角椒是改良品牌,味微甜,脆爽,水分足,深受市場消費者的青睞。”基地負責人蘇愛華介紹道。
蘇愛華經營蔬菜大棚已有3年,常年種植有奶油生菜、矮腳蘇州青、甄地西芹等優質有機蔬菜品種。從工程老板變身蔬菜種植大戶,蘇愛華直言是看到了農業產業發展的綠色希望。“我們村是純農業村,看到身邊有人通過蔬菜大棚種植致富了,我也想試試!”2020年,從外地返鄉后的蘇愛華和愛人一同承包了50畝地,建起了50個蔬菜大棚。
“街道經常安排農技專家到大棚裡進行技術指導,村裡的陳大彬書記也積極幫助我們找銷路,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如今,蘇愛華蔬菜經營實現了全年超50萬元的純收入。今年,城南街道以市場需求為重點,加大發展“春提早、秋延后”的蔬果品種,通過組織村民外出學習,利用先進技術、集約化育苗和錯時移栽等方式,發展種植溫室大棚蔬果,讓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好“錢”景。
多肉盆景“孵”化創業夢想
除了蔬菜大棚外,小微盆景也是城南街道近年來鄉村振興重點培育的特色產業之一。“這是一株橙夢露,屬於大型多肉,能長到20厘米,喜歡的可以拍!”在多肉麗景園藝大棚裡,園藝負責人顧亞敏正熟練地線上直播銷售多肉。
3年前,顧亞敏因為喜歡多肉盆景,在村委的鼓勵支持下,承包了1.5畝土地,建設連體式大棚用於多肉種植。如今,他通過引進國外的優質品種,加之自己的用心鑽研,已培育出市場上熱銷的九尾狐、橙夢露、冰玉、冷香等近300多個品種,線上營業額年收入超20萬元。
近年來,城南街道瞄准產業擴面,提升質效,積極拓展農業特色項目,在發展草莓、火龍果等水果種植基礎上,依托周邊緊鄰學校、居民區、龍游湖景區等地域優勢,進一步打造一體化休閑採摘農業。“我們計劃帶動周邊更多農戶參與進來,種植各式農產品、水果,在區域內形成產業聯動,將悠閑採摘打造成片區的主導產業之一,帶動、幫助更多的人通過創業增加經濟收入。”城南街道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書華說。
食用菌菇“挽”起致富“菜籃子”
新華社區如勝食用菌大棚內菌菇長勢喜人,雙孢蘑菇、草菇、茶樹菇出了一茬接一茬……通過這座佔地近百畝的菌菇基地,越來越多的新華居民憑借菌菇種植“挽”起了致富的“菜籃子”。
“江蘇如勝食用菌”項目是2014年通過招商引資入駐新華社區,“以往我們主要以雙孢蘑菇和草菇為主,2020年之后,我們進行了茶樹菇種植並取得了成功,不僅打開了蘇南新市場,而且僅茶樹菇一項日銷售額就達2萬多元。”江蘇如勝食用菌有限公司負責人朱邦勝介紹,菌菇的生長期短,採摘期長,利潤較高。他們在取得收益的時候,也助力實現了社區近80人在家門口就業。
“我今年59歲了,以前我在基地分揀菌菇,一個月能掙到3000多元。如今,通過合作社,我自己也種上了‘致富蘑菇’,年收入5萬元沒有問題。”對於菌菇產業的“攬金”能力,新華社區的居民胡興梅有著最直觀的感受。為了讓村民們也享受到菌菇種植的紅利,社區與如勝食用菌公司成立了菌菇種植合作社,實行“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讓因苦於不懂技術,沒有銷路而不敢種植的周邊農戶,一起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萬眾創業,人人爭先。在活力領跑的城南街道,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唱響農業產業發展之歌,助力“農”字號小產業迸發出鄉村產業振興的強大力量。(冒鑫源 黃艷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