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話振興]
江蘇興化聯鎮村:“洋蔥書記”來后變了樣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在江蘇,歷經數年積累培育,涌現出了一大批主導產業特色鮮明、聯農帶農成效顯著的鄉村,其中不少已經躋身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人民網江蘇頻道為此推出“‘一村一品’話振興”系列報道,記錄它們在鄉村振興路上的奮斗故事。
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李廷勝做到了。
2019年5月,李廷勝到江蘇興化市大營鎮聯鎮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面對的是一個基層組織渙散、集體經濟薄弱的“殘局”﹔現如今,村集體近400萬元債務全部化解,全村92戶建檔立卡戶全部脫貧,聯鎮村成了當地經濟示范村。
紅皮洋蔥是聯鎮村的老牌特產,過去年年豐產不“豐收”,李廷勝帶領群眾敢想敢干、巧干會干,從做包裝、打品牌到建倉庫、深加工,一個傳統種植業似乎被點石成金煥發出了新活力。李廷勝也因此得了“洋蔥書記”的外號。
村民在移栽洋蔥苗。人民網 王丹丹攝
創新思路 打開銷路
李廷勝是國網興化市供電公司大營供電所原所長,在當地“新鄉賢回流工程”中被選派到聯鎮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第一次進村,李廷勝就看出了問題,“5月份正值洋蔥採收季,村民們臉上卻很難看到豐收的喜悅。”原來,村裡的洋蔥一直都是“大路貨”銷售,種了20多年,大伙兒並沒有掙到多少錢。
剛上任就面臨洋蔥銷售難題,李廷勝一連幾天在村裡調研想門路。一次逛農貿市場,他看到同樣品質的雞蛋,帶包裝盒的比散裝的就要貴。受此啟發,李廷勝就跟攤主討要了雞蛋包裝盒,尋找廠家“照葫蘆畫瓢”印刷洋蔥包裝盒,按每盒5公斤印了1萬盒,並組織農戶到合作社包裝。短短半個月,憑借這個創意,他們銷售洋蔥13萬斤,村集體也因禮盒洋蔥增收25萬余元。
“他連做夢都在說洋蔥,說要包裝,要注冊商標。”李廷勝的妻子笑著說。
提高洋蔥“身價”,要包裝更要品牌。2019年6月,李廷勝給聯鎮村洋蔥注冊了“南寺橋”商標,還策劃了洋蔥直播活動,洋蔥單價隨之從0.5元/斤漲到了2.5元/斤。此后,聯鎮村又以同樣的方式銷售興化大米和龍香芋,共為村集體增收95萬余元。
“以前是自己家小規模種,這幾年看到洋蔥的銷量和價格都上去了,去年就流轉了近300畝地,收入100余萬元,忙的時候要雇上百位村民干活。”洋蔥種植大戶蔣義珠說。
李廷勝與村民在洋蔥田裡交談。周社根攝
黨建引領 贏得信任
駐村工作第一年,聯鎮村集體收入較2018年增加了50多萬元,這些錢首先用於化解村級債務。
2019年臘月二十,聯鎮村黨群工作站內熱鬧非凡,二三十戶村民排隊簽字領取欠款。老黨員李鬆俊說,上世紀90年代,村集體因醬醋廠經營不善,欠下他2萬多元債務。這個錢隔了這些年還能償還,之前他沒太抱希望。
“經過三年努力,如今村級債務還剩90萬元,現在資金已經到位了,就等流程走完,村民年前就能拿到錢。”李廷勝說,集體無債一身輕。總算鬆了一口氣,這讓他又回想起剛進村時的境況,“我騎著車進村的土路坑坑窪窪,村部辦公的地方牆皮脫落、門窗破敗、屋頂漏雨,就連村部的會議桌都是用磚頭墊著的。”
黨建強,鄉村興。抓好黨建是第一書記的責任,也是李廷勝到村工作的抓手。面對黨員活動無場所,干部辦公無條件,群眾訴求無去處的“三無”現象,李廷勝帶領村“兩委”多方籌集資金,村黨群工作站於2019年10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如今的聯鎮村黨群工作站,有服務辦公平台,有規范的黨建陣地,有黨員和群眾活動室,村干部做事積極,作風煥然一新。
村集體有了穩定收入,農村建設也越來越有底氣。架設路燈、新修橋梁、新建一幢居家養老中心……原來那些看上去似乎無解的老大難問題,都一一解決了。李廷勝指著他當初進村走過的那條土路說,如今修了水泥路,村民來辦事,車子可以直接騎到工作站門口。
村裡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李廷勝的付出,村民們記在心田。
洋蔥豐收后外地批發商來到交易市場收購。周社根攝
守住特色 鏈式發展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李廷勝看得明白,聯鎮村未來要發展好,還得把洋蔥特色產業的路子拓寬,“光靠種植不行,要一二三產聯動,放大特色優勢。”
觸類旁通,李廷勝善於學習。他看到有企業做蝦子醬,也想嘗試做洋蔥醬,想到了就去做,一家工廠一家工廠地嘗試。
“起初找了一家山東的廠,但是口味偏辣,最后還是選擇了我們本土企業。每個季度和廠家下訂單,最近快到年底,上個月我們剛下單7000份洋蔥醬和6000份洋蔥海苔,現在基本快被搶完了。”李廷勝說,他眼下還在想,洋蔥能不能做成像榨菜那樣,開蓋即食……
聯鎮村紅皮洋蔥每年產量近萬噸,常溫儲存保質期短,規模化種植后集中成熟,導致存儲一度成了大問題。為此,村裡利用洋蔥產業收入和多方籌資,投資350萬元分別在2020年5月和2021年9月建成了兩座可儲存2300噸洋蔥的保鮮庫和一處洋蔥交易市場。洋蔥上市期間,交易市場可吸納周邊近2萬噸洋蔥進場交易。
“保鮮庫建成后,洋蔥可以保存8個月以上,在春節等農副產品價格高峰期售出,價格能達到平常的兩倍。”李廷勝說,一噸收取租金360元,倉儲每年可增加近30萬元集體收入。
三年任期已滿,李廷勝被大伙兒留了下來,在明年退休前他將繼續在村裡服務。三年時間,聯鎮村實現了從“差等生”到“優等生”的逆襲,並以初具規模的洋蔥產業鏈帶動了全鎮8000余畝洋蔥產業發展。這期間,李廷勝2020年10月榮獲“江蘇省脫貧攻堅獎”脫貧致富獎,2021年8月獲評敬業奉獻“中國好人”。榮譽對他,可謂實至名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