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破解“化工圍江” 擁抱綠色新生
圖為改造后的青龍港碼頭一景。 記者戴躍華攝
冬日午后,位於東布洲長灘公園的江灘上,層層疊疊的蘆葦隨風搖曳,為清冷的冬天增添了一分靈動與韻味,視線的盡頭,則是浩浩蕩蕩的長江。
滾滾長江一路奔流,從皚皚雪峰出發,在江蘇匯入大海。作為長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長江南通段岸線總長216公裡,其中海門坐擁61公裡長江岸線,佔南通的26.9%,與長江相生相伴。
然而,“化工圍江”、岸線被佔曾讓這座城市的居民“濱江不見江”。這幾年,面對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答卷”,海門兼顧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以思維騰挪、空間騰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路徑,用一場場“告別”,迎來一次次“新生”。
思維“騰挪”,“化工園”變“醫藥城”
走進海門臨江新區,碧綠的草坪和設計感十足的酒紅色建筑,讓人產生錯覺,仿佛走進了美麗的大學校園。這個匯集了國內外生物醫藥界眾多業內大咖和百余家知名藥企的園區,很難相信,曾經被規劃為化工集聚區。
臨江本是傳統的農業鄉鎮,與毗鄰的靈甸工業集中區合並成為臨江新區時,最初發展定位為“精細化工”,而11公裡的長江岸線賦予的“環境容量”大概是這一定位的最初理由。
“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典型的化工園區。”區政協副主席、臨江新區黨工委書記徐駿親歷園區轉型的苦與樂,他指著沙盤東側一角告訴記者,“2008年時,臨江新區先后入駐16家化工企業,后來我們就決定,因化工污染重,不能再擴大規模了。”
一邊嚴控化工企業入駐,一邊思考調整發展定位“騰籠換鳥”。2018年起,海門和臨江新區兩級政府壯士斷腕,對片區內所有化工生產企業堅決實施關停。“隻有轉換思維,才能借勢升級,沿江化工退出是必然的趨勢。”徐駿坦言。2019年至2021年,全區關停化工企業32家,並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全部25家沿江1公裡內化工企業關停計劃。
園區充分發揮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重新布局,成立海門科技園,改道向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轉型,先后建設20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科創園和18萬平方米的國際中小企業園等創新創業載體,逐步形成以醫藥健康為主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同時,為了配合新的發展定位,海門採取政府主導、企業協同的辦法開始轉型發展——“現代制藥”由傳統的醫藥中間體、原料藥生產加工企業向工藝開發、中試及建立貿易平台等多元化發展﹔“百朗德生物化學”原料產品由化學工藝轉向生物發酵工藝,並向下游化妝品產業發展,建設世界最大的生物活性面膜工廠。一批化工企業開始“騰籠換鳥”。
同時,依托現在優渥的環境資源與區位優勢,中科基因、澳斯康生物、百奧賽圖、長三角藥物高等研究院等生物醫藥高科技項目紛紛入駐。如今,入駐臨江新區的科創項目超過200個,創新人才5000多人,一條以生物醫藥科創為特質的大健康產業鏈加速形成,臨江新區逐漸成為綠色企業及專家人才爭相入駐的“科技創新小鎮”。海門數十年“化工圍江”的困局被打破。
企業“騰退”,產業升級加速
“是化工企業騰退,為我們企業發展贏得了新的發展空間。”近日,江蘇容匯通用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南平說。近兩年來,該企業效益呈現出大幅提升,入庫稅金年年翻番,今年訂單更是激增,產品供不應求。
位於三廠工業園區的容匯通用鋰業,專業研發生產動力電池材料,是中國鋰電池材料行業的“獨角獸”企業。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等飛速發展,該公司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風口期,但由於地處原青龍化工片區,企業發展空間受阻。隨著青龍化工片區取消定位、化工企業關閉,容匯通用鋰業贏得了新的發展空間。今年,該公司計劃投資30億元,新上年產3萬噸動力電池材料碳酸鋰項目,全年應稅銷售有望突破20億元、入庫稅金突破2億元。
思維騰挪后,岸線空間騰退更需要科學謀劃、精心布局。近兩年來,海門將退“化”減法變為轉型的乘法,做深做活轉型升級大文章,將三廠工業園區打造成為上市企業、總部企業和科技企業基地。在化工企業整治中,對片區內化工企業該關閉的堅決關閉,將騰出的空間留給優質的成長企業﹔能轉型的全力扶持,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並以青龍化工片區地塊成為沿江景觀帶、科創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契機,動員有上市潛質的化工企業搬離生產環節后,將總部留在三廠。“我們視退‘化’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走出了一條生態賦能、創新轉型的特色發展之路。三廠工業園區‘脫胎換骨’,一批高品質企業集群正在快速崛起。”三廠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黃輝介紹。
目前,原青龍園區內保留下來容匯通用鋰業、慧聚藥業、常海食品、埃夫科納、瑞一醫藥5家優質企業。慧聚藥業是省內知名原料藥研發生產企業,今年,三廠工業園區支持其利用周邊退“化”的閑置資產,建設國家級創新藥實驗室,並由原料藥向成品制劑藥拓展。埃夫科納生產部分搬離之后,將原廠區作為研發、銷售和上市企業的總部。常海食品退出了化工部分,在園區投資建設樂輕健康食品項目和廣海檢測總部,目前這兩個項目均已竣工投產。在未來幾年內,三廠工業園區產出將超過100億元,成為工業經濟新的支撐點、增長點和爆發點。
還江於民 ,“鏽帶”蝶變“秀帶”
冬日午后,沿著堤頂路漫步,浩瀚江面波光瀲灩,藍天碧水交相映襯。“我從小在這裡長大,以前從來感受不到自己生活在一個濱江臨海的城市,現在行走在這裡,風景一點不亞於那些知名的海濱城市。”在堤頂散步的市民紛紛表示。然而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化工企業、民居交錯相生的城市“遺忘角落”,“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窘境影響了當地百姓的獲得感,質態偏低、環境污染更是影響了產業和城市發展。
響應長江大保護戰略部署,2021年來, 海門全面啟動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對沿江區域規劃了生態涵養、文化展示、運動休閑等不同功能片區,結合61公裡的長江岸線進行分區分段打造,尤其是今年以來,以現有一線擋潮堤為基礎,通過百年一遇堤防防洪能力提升或改道新建等方式,實現堤壩雙向兩車道的汽車觀光道全線貫通﹔並學習借鑒蘇南濱水景觀塑造的成功經驗,重點打造生態景觀帶示范節點,力爭打造成綠樹成蔭、江海浩蕩、魚鷗翔集的最美生態帶和設施完備、運動便捷、游憩愜意、文化氣息濃郁的最美景觀帶,使之成為“張謇故裡 詩畫海門”最生動、最靚麗的標志。如今,東布洲長灘公園實現提檔升級,粉黛花海成為金秋十月的“網紅”打卡地﹔南布洲沿江景區中的青龍港生態綠地成為火爆海門的“小外灘”﹔張謇公園以國際一流的理念精心打造,部分區域已開始施工﹔謇公湖生態綠地城市綠核效應初現,成為城市生態會客廳。
昔日“化工鏽帶”,搖身成為“生態秀帶”。環境全面好轉,不僅引來客商落戶,也讓生物界的精靈們從“稀客”變成了“常客”。今年年初,南城長江段迎來數千隻野鴨,成群結隊在江面上游蕩,不時擺著各種造型,與波光粼粼的江面相映成趣﹔在三廠工業園區中興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的“鳥島”上,上百隻長居於此的鷺鳥時而排空翩躚起舞,時而林間閑庭信步,時而曲項引吭高歌,構成了一幅靈動和諧的生態畫卷。(施莉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