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建設醫共體 江蘇海安把優質醫療送到百姓家門口

2023年01月04日21:14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顱內動脈瘤破裂伴蛛網膜下腔出血,需立即手術。該患者從基層醫院轉來,是陽性。”上月17日中午,海安市人民醫院神經介入團隊接到任務后立即將導管1室作為手術室,從麻醉、造影到動脈瘤栓塞術,僅2小時便完成手術,挽救了患者生命。

目前,海安擁有縣級公立醫院4家,基層衛生院10家,鄉鎮民營醫院47家﹔村居衛生室20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19家。全市衛生人員總數7360人,衛生技術人員6668人,成為保障百姓健康的主要力量。

海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通過內聯、上聯、網聯等形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讓老百姓充分享受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建設醫共體

推動優質資源下沉

家住白甸鎮的盧女士患有糖尿病、腎病、脂肪肝,病情較重,住入白甸鎮衛生院后有點擔心。院長張海軍說:“放在以前,患者不說我們也會幫助轉院,但現在有了醫共體,可以將患者轉出去變為把專家請進來,從而緩解群眾看大病難問題。”

2020年,白甸鎮衛生院先行試點,成為海安市中醫院醫共體成員單位,每周一三五上午都有中醫院專家前來門診、查房、帶教。中醫院主任醫師陳加雲為盧女士制訂了一整套診療方案,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視物模糊等症狀有了改善。

白甸鎮衛生院借助醫共體資源更加方便了群眾。2021年與2019年同比,門診人次增長16.9%、住院人次增長132%。

海安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設置基層專家工作室,建設聯合病房,擬定健康服務項目清單,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22年底,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組建以人民醫院和中醫院為牽頭單位,其他縣級公立醫院、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的兩大醫共體,分別成立理事會、監事會,制訂章程和管理制度,日常運行由醫共體管理辦公室負責,為此財政每年安排人員經費200萬元。

該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兩家牽頭單位選派4名業務骨干擔任海安高新區、雅周、白甸鎮衛生院的負責人和業務院長﹔安排16名擬職稱晉升醫生對口支援醫共體成員醫院﹔接收25名來自醫共體成員醫院的醫生前來進修。人民醫院選派神經內科等基層緊缺專業的骨干專家,先后建立了朱余德等6個基層專家工作室,定期到基層坐診、查房。2022年,兩大牽頭單位累計下派專家840余人次,參與診治患者4100余例,示范手術153台,組織教學查房220例,開展培訓講座26次。

近年來,海安根據基層衛生建設和疫情防控需求,積極推進醫療資源下沉,財政累計投入3億多元,建設1個規范化“亞定點救治醫院”、1個“應急醫院”、4個“公共衛生應急大樓”、7間PCR實驗室以及城東鎮中心衛生院規范化發熱門診等,並配備12輛負壓救護車,建成市級核酸檢測基地及健康驛站。2021年底,海安10家鄉鎮(中心)衛生院全部通過基本標准省級驗收,達標率100%。

面向長三角

知名專家上門會診

上月,家住海安市曲塘鎮萬揚村的73歲老人唐傳金發現腮腺有腫物,想去上海大醫院手術。海安市人民醫院診斷后,幫他聯系了上海瑞金醫院專家繆飛前來手術,目前情況良好。

柔性人才引進,提升服務軟實力。海安市人民醫院、中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及皮膚病醫院等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法,常態化與上海中山、華山、仁濟、瑞金、長征、長海以及省人民醫院、中醫院、腫瘤醫院等三甲大醫院,在醫療、科研、人才培養等領域展開深度交流合作。

這些醫院的知名專家常常利用周末來到海安開設肺結節、甲狀腺結節、不孕不育等院際多學科會診,有效解決了海安本地患者看病難題,也為患者節約了費用。

接軌長三角城市,海安搭建緊密型“醫聯體遠程會診”平台,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面向基層提供遠程、影像、心電、病理等診斷服務,促進縣、鎮、村三級醫聯體內的醫療機構相互連接,實現資源共享。“以前碰到疑難雜症需要轉至上海、南京等醫療水平較高的醫院。”曲塘中心衛生院院長繆愛龍說,使用醫聯體遠程會診平台后,在基層中心衛生院也能享受到業內專家的診療。

從2000年起,海安市人民醫院、中醫院與蘇州大學簽約,重點推進蘇州大學協同創新平台建設,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在人才培養、科研能力、重點科室建設等方面提供保障。

蘇州方面派出6名專家作為特聘教授送教上門,在海安市人民醫院開辦研究生班,來自海安各醫療機構的40多名醫生參加。人民醫院、中醫院選送骨干醫生脫產到蘇州大學深造,人民醫院的2名醫師獲得博士學位。中醫院的醫師參與中醫藥研制,研發的3個藥品臨床效果較好,其中一個配方被揚子藥業採納,獲得200萬元成果轉化費。

通過協同合作,海安的青年醫生獲得點對點幫助,近兩年發表SCI論文20多篇。

心電一張網

患者快速得到救治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顯示,我國每5例因病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而心肌梗死的黃金救治時間隻有120分鐘。海安加速推進 “心電一張網”工作,就是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真正優質的醫療資源,患者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最佳救治。

2022年,海安把“心電一張網”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重要項目,由市衛健委牽頭,成立以人民醫院為龍頭,以二級綜合醫院、鄉鎮(中心)衛生院為樞紐,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醫、診所為依托,利用可穿戴12導心電記錄儀,對接上級醫院遠程心電智慧信息平台,共同構建了體系完善、覆蓋全面、方便快捷、服務可靠的三級網絡診療服務體系,做到224家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全覆蓋,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心電一張網”通過便攜的心電設備對患者進行心電圖的採集,能夠讓基層醫療機構第一時間將符合心肌梗死或者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篩查出來,並第一時間上傳檢測信息至遠程心電中心,在3分鐘內獲得診斷報告。

2019年6月,海安選擇中醫院和人民醫院為試點醫療機構,依托院內護理資源,在全市范圍開展 “互聯網+護理服務”,篩選出具備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的護士,為出院患者、康復期患者、孕產婦、高齡或失能老人等行動不便的人群提供安全、規范、專業的上門護理服務。

2020年,服務范圍擴至全市12家公立醫療機構。截至目前,海安551名經過統一培訓的護理人員入駐海安市“互聯網+護理服務”平台,提供47項服務,實際開展26項,共服務3875人次,用戶滿意度100%,護士滿意度100%。(趙勇進)

(責編:周夢嬌、張玉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