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新地標 江蘇盱眙江淮劇場開門迎客

江淮劇場開門迎客。許昌銀攝
人民網淮安2月4日電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2月4日下午,在位於江蘇最美運河地標盱眙第一山歷史文化街區的江淮劇場內,盱眙縣黃梅劇團的演員們正在上演黃梅戲經典劇目《天仙配》。經過三個多月的試運營,江淮劇場正式對外開放。
“黃梅戲已經連續多年登上各類演出的舞台,是非常受歡迎的。”看著座無虛席的劇場,盱眙縣黃梅戲劇團團長許章響興致勃勃地說,“借助盱眙歷史文化和第一山碑刻文化,劇團打造了《第一山》《戲歌唱響淮河邊》等一系列原創劇目。春節期間,劇團在江淮劇場開展了迎新春惠民演出,帶來濃濃的年味兒。”
作為黃梅戲演出的“主陣地”,江淮劇場位於古色古香的第一山歷史文化街區,對面是淮河盛景“千裡長淮入湖口”,旁邊是“人間仙境若蓬瀛”的第一山景區。“江淮劇場與街區的整體風貌非常契合,走進劇場,內部的格局、擺設、裝飾都很好的營造了品茶觀戲的氛圍。”盱眙縣宣傳部部長袁來介紹:“江淮劇場是盱眙國聯集團依托街區老建筑改建的,文化味十足,建成后劇場總建筑面積約1900平方米,集教、學、研、評、創、演等功能為一體,既滿足了文化惠民演出場地要求,也為黃梅戲人才創作培訓提供了平台。”
除了滿足專業戲劇排練和演出外,江淮劇場還設有展廊、茶館、文創中心、戲劇沙龍等公共空間,滿足了當地居民日常交流、喝茶、看戲等功能,外地游客也可來此看展、聽戲、打卡。“我們這些資深票友終於有地方聽黃梅戲了!這是我第三次從南京趕來,就是為了感受現場聽戲、喝茶的那種氛圍。”來自南京的朱阿姨說。
“盱眙積極響應省文旅廳提出的‘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及‘小劇場建設’等工作要求,結合特色非遺將江淮劇場打造成盱眙文化新地標。下一步,將繼續推進非遺傳承基地建設,推出既叫好又賣座的黃梅戲精品演藝,將其打造為具有地方特色文旅消費和夜經濟的新亮點”盱眙縣委書記鄧勇說。(馬曉波 馮楠 周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