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大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護航高質量發展

顧敏 倪方方 盧曉琳 孫巡
2023年03月11日10:57 | 來源:交匯點
小字號

原標題:以法治引領和護航高質量發展 江蘇大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強調,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江蘇一直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穩增長穩預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以法治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提升服務效率、激發市場活力,讓法治成為營商環境“最硬內核”。

  部門解讀

  全國人大代表,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

  以公正司法優化法治營商環境

  2018年以來,江蘇法院始終牢記“國之大者”,明確“打造高質量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思路,牢固樹立“案案都是營商環境”理念,積極參與江蘇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行動,聚焦重點任務、重點指標,統籌立審執各領域、各環節精准發力,相繼出台加強產權司法保護、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企紓困12條司法措施等20余份司法文件,一審審結商事案件75.3萬件,推進南京法治園區建設,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為江蘇“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提振市場信心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關鍵所在。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司法在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方面必須有所作為——

  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對不構成犯罪的民企負責人依法宣告無罪﹔堅持善意文明司法,利用“物聯網+執行”“放水養魚”等柔性執行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努力讓企業家敢闖敢干、安心經營。

  依法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司法,審結外賣平台強制“二選一”案等典型案件,讓經營主體在法治軌道上公平競爭、有序運行。

  依法營造規范有序融資環境。審結“原油寶”系列全國第一案等一批典型案件,在全國首次批量適用代表人訴訟審理証券虛假陳述案,依法維護資本市場秩序﹔嚴格規制變相高息行為,推動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全國率先開展“套路貸”及虛假訴訟專項整治,研發全國首個“套路貸”智能預警系統,對民間借貸等8類案件強化甄別防范,推動民間融資環境持續改善。

  依法促進經營主體優勝劣汰。在全國率先實現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省市縣全覆蓋,審結破產案件1.4萬件,釋放沉澱資產1萬多億元,盤活土地房產1.9億平方米,972家企業經重整獲得新生。

  為經營主體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江蘇法院始終堅持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在全國率先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一審審結知識產權案件10.7萬件。加大侵權損害賠償力度,對298件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最高判賠2億元。創設知識產權省級執法司法協作機制,成立南京都市圈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增強保護合力,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知產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中,江蘇得分全國第一。審結華為公司與康文森公司專利權案等一批在全國具有標杆意義的案件,保護重大發明成果和技術創新,助企攻堅“卡脖子”難題。出台服務數字經濟發展14項措施,設立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調研基地,審理全國首例惡意干擾百度搜索排序結果的“萬詞霸屏”案,依法打擊網絡黑灰產業。江蘇2項創新舉措獲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首批典型案例,2個案例入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典型案例。

  市場經濟首先是信用經濟,信用經濟必須是法治經濟。江蘇法院立足職能,強化對守法守信行為的保護,加大對違約失信行為的制裁,積極維護誠實守信的市場交易秩序。完善企業信用治理,聯合省發改委等部門建立破產重整企業信用修復機制,開展企業信用修復“暖企”行動,為4.8萬家失信企業修復信用。開展與個人破產制度功能相當的改革試點,嚴格區分失信與經營風險,為64名誠信的創業失利者提供東山再起的機會。完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共享與聯合懲戒機制,讓嚴重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63.9萬人迫於信用懲戒壓力主動履行了義務。

  每一個案件都是法院優化營商環境的試金石。江蘇法院堅持“案案都是營商環境”工作理念,持續加強民商事審判專業化建設,持續完善法律統一適用機制,持續深化訴訟程序改革,持續深化“家門口式”訴訟服務,持續打造“菜單式”多元解紛體系,切實提升民商事審判質效。2021年以來,民商事案件平均審理用時減少11.4天,執行案件平均用時減少30.4天,讓經營主體對公平正義更加可感可觸。

  部門解讀

  全國人大代表、省司法廳廳長張曉偉:

  強化法治統籌激發市場活力

  法治化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給予各類經營主體最期盼的平等法律保護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江蘇司法行政系統切實擔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重大責任,聚焦“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將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納入法治江蘇建設整體規劃,深入實施《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實施方案(2022—2024)》,統籌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各領域資源力量,全力構建讓經營主體更“安心”“放心”“舒心”“定心”的法治服務保障體系,努力讓廣大經營主體獲得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法治紅利”。

  聚力推進立法制規,讓經營主體更“安心”。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統籌推進“立改廢釋纂”,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加快推動發展規劃條例、外商投資條例、促進車聯網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決定等經濟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前瞻性、創制性立法。打造“法治民意直通車”,廣泛吸納各類經營主體的意見建議。聚焦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把好合法性審查“程序關”,推動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公開、動態管理和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政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參與重大行政決策機制,筑牢規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防火牆,從源頭防止權力“任性”。適時開展省政府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推動市、縣兩級開展集中清理工作,讓經營主體政策制度預期更穩定。

  聚力深化執法監督,讓經營主體更“放心”。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快構建權責統一、運行有效、制度完備、協調有序的行政執法體制。推動市場監管等領域開展行政執法自由裁量基准工作,健全完善涉企常用行政處罰裁量標准,推進類案同罰、精准執法。優化調整証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事項清單,進一步為企業“減負鬆綁”。推動涉企重點領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行政合規指導和服務工作機制,發布涉企行政檢查、行政指導、風險點提示、公共法律服務等事項清單,促進企業合規管理、合法經營。建立涉企行政復議調解工作“綠色通道”,強化涉經營主體行政復議實質化解,加大行政復議監督糾錯力度,維護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

  聚力創新法律服務,讓經營主體更“舒心”。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秉持“法企同行”理念,深入開展“產業鏈+法律服務”活動,深化拓展公共法律服務“進園區”“進企業”等服務載體,圍繞合同履行、風險防范、破產處置等方面,推動“法治體檢”常態化。圍繞服務保障產業鏈、創新鏈,完善企業全周期法律產品研發,推廣商業秘密在線保護公証服務。推進海外法律服務中心實體化、規范化運作,加快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建設,做優做強江蘇(南京)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加強中小微企業普惠性法律服務,加快推進民營企業公司律師試點。發揮破產管理人協會作用,幫助困境企業重整新生、良性發展。

  聚力加大基層治理,讓經營主體更“定心”。部署開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專項行動,從完善政策、健全體系、落實責任、創新機制等方面入手,大力發展消費、環保、物流、電商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重點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產業集聚區等相關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提升涉企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水平。深入實施法治民企建設行動,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引導各類經營主體自覺學法守法用法。全面推進落實“八五”普法規劃,開展“送法送政策進企業”,健全企業普法工作責任制,完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制度,引導民營企業完善信用管理制度,讓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

  一線故事

  張家港市人民檢察院:

  以點帶面,開展企業合規改革試點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張家港市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全市民營企業超6萬家,對企業合規建設的需求旺盛。“企業合規建設作為當下檢察機關參與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切入點,我院在2019年開始逐步探索。”張家港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周曉東說。

  自2020年3月最高檢啟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以來,作為全國首批6個試點單位之一,張家港市檢察院積極開展合規探索實踐,從涉案后的事后合規到以提前預防為核心的事前合規,再延伸到涉外法律風險領域,打造“以機制建設為基礎、以案例打造為核心、以事前合規為補充”的企業合規樣板。經過近兩年的培育和打造,團隊成功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優秀辦案團隊。辦案機制方面,成立企業合規監管委員會,制定合規監管人遴選管理辦法、第三方監督評估工作辦法和巡回檢查工作辦法,研發第三方監督評估組織智能管理平台。

  在辦理密封件企業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系列案件時,辦案團隊發現,張家港市密封件行業的50家企業中,竟有13家卷入其中,8家受到行政處罰,5起進入刑事程序。“面對諸多中小企業存在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生產管理環節易涉罪等問題,如何通過辦理個案,推動行業合規,成為我們思考的方向。”該院第二檢察部主任鄭莉說。

  檢察機關通過聯合市工商聯對密封件商會進行走訪溝通,推動商會成立合規委員會和合規部,牽頭制定密封件行業員工行為准則23項、知識產權管理專項制度9個,以此為基礎指導成員企業開展合規建設,彌補小微企業獨立開展合規建設能力不足的弱點。

  “我們將一路護航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幫助民營企業輕裝、穩行。”周曉東介紹,開展企業合規改革試點3年來,張家港市檢察院共辦理企業犯罪案件131件,其中緊扣職能推進合規建設24件,全流程辦理合規案件8件。圍繞偵查環節、審查起訴環節和社會治理中合規裁量制度,探索“合規+N”辦案模式構建,目前已形成12種合規辦案模式和20余種配套文書。

  專家點評

  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王建文:

  營商環境優化,重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了系統論述,可將其內容概括為“協調發揮市場與政府作用,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與此同時,江蘇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聚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經過多年努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在政務公開、政務服務、政策制定、行政執法、商事司法、政商關系等領域取得了實質性進步。

  營商環境建設永遠在路上,制約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的一些問題仍未徹底解決。例如,在一些地區,隱性准入壁壘仍然存在,變相許可審批、多頭監管屢禁不絕,審批服務的流程、環節還有待按照“一件事一次辦”理念進一步精簡、整合,中介機構不規范運營滋生新型腐敗,非必要的高頻監管時有發生,制度性交易成本還有待進一步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問題並非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不作為、少作為所致,而大多是因為缺乏“用戶思維”和法治意識,導致相關政策或舉措不能真正回應經營主體的痛點或違反公平競爭、平等保護要求。

  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應充分認識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在優化營商環境中不可或缺、相輔相成、貫徹始終的作用。第一,應始終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明確市場化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根本方向。第二,基於“法治政府”“法治中國”建設的內在要求,應強調法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必要手段、重要目標和衡量標准,並認識到法治環境是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組成部分,兩者不能混為一談。第三,應以改革開放的國際視野,持續推進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形成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新局面。第四,應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超越早期的便利化目標,持續提升行政監管、政務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為此,要更加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科技創新體系改革,一體推進全鏈條優化審批、全過程公正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不斷增強地區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顧敏 倪方方 盧曉琳 孫巡

(責編:張鑫、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