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農業項目加速跑 鄉村振興動能勁

最是一年春好處,踔厲奮發正當時。南通各地將重大項目建設作為“三農”工作先手棋,處處涌動著奮斗春潮,一大批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加速奔跑在春天裡。
近年來,南通牢固樹立“產業為先、項目為王”的理念,把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農業大數據、智慧農業、電商等新業態為引領,政策賦能,金融放量,活水澆灌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全市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競相向農產品精深加工、新形態鄉村產業、高技術農業等“加、新、高”項目轉型。
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遍地開花
日前,在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2020-2022年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典型名單中,通州區麥蒂酥傳統特色糕點生產、海門區包場鎮泰森熟食智慧工廠、海門區包場鎮秋漾食品科技、啟東市中農批農產品專業化交易中心、啟東市生豬養殖銷售、如皋市星百味肉制品深加工、如皋市盛鑫肉制品深加工、海安市畜禽水產飼料加工、如東縣外農農漁冷鏈物流新型服務中心等9個項目入選,入選數量居全省前列。
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是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業農村集聚的有效途徑,也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有力抓手。
近三年來,南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個數、投資規模均穩步上升。2020年,省級認定新建項目141個,完成年度投資132億元﹔2021年,省級認定新建項目148個,完成年度投資138.8億元﹔2022年,在建項目179個(含續建),其中新建項目165個,完成年度投資150.9億元。
放眼全市,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遍地開花。今年一季度,全市排定新開工農業農村重大項目84個,總投資7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6億元,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前不久,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重大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每年建設1000個以上項目、實現1000億以上投資,力爭通過三年的建設,帶動全省農業農村領域新增投資1萬億元。對照省裡的要求,南通制定了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三年行動方案,計劃建設450個以上項目、帶動全市農業農村領域新增投資1000億元,其中2023年新建150個項目、投資150億元,加快培育一批十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百億元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千億元級農業全產業鏈,不斷增強重大項目的戰略支撐能力。
日前召開的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全面掀起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招商攻勢,緊緊圍繞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縣域特色產業培育、“7+2”產業聯盟轉型升級等方面工作,突出精深加工、新模式新業態、高技術等主攻方向,著力做好產業鏈配套招商文章。完善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服務保障機制,對計劃開工、在建和竣工項目,千方百計強服務、保進度、促達產,加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發揮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牽引作用,緊扣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多源頭活水。”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敢表示,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是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南通將進一步立足資源稟賦,圍繞特色產業鏈,優勢延鏈、精准補鏈、創新強鏈,加快建成一批引領性強、帶動能力強、產出效益高的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同時強化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專門扶持政策的落地,圍繞項目主體需求,不斷創新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
重大項目激發產業發展動能
縷縷桑風,聲聲蠶韻。海安蠶桑生產歷史悠久,是著名的傳統蠶桑種養大縣、全國優質蠶絲生產基地,有著“湖桑之鄉”“繭絲綢之鄉”的美譽。該市湖桑種植面積7.5萬畝,全年蠶種發種量20多萬張,年產優質蠶繭8000多噸。
去年1月,海安市蠶種科研與繁育中心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由江蘇蠶源種業有限公司承擔,新建蠶種科研與繁育中心,其中包括新建桑蠶稚蠶共育基地、良種保護中心、家蠶種質資源基因庫、科研中心、良繁保護中心、精品生產車間等,配套相應設備設施。通過實施該項目,不斷激發科技研發投入,並與國內著名的院校和博士工作站建立深度產學研合作,進一步延伸海安及周邊地區蠶桑繭絲綢產業鏈,推動全省蠶種繁育技術革新。項目建成后,年增加優質蠶種發種量50萬張,年增加產值3億元左右,直接帶動本地農戶6萬多戶。去年,項目成功入選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加、新、高”項目典型。
重大項目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源”“穩定器”。南通將“十四五”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投資規劃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指南,圍繞優質糧油、蔬菜園藝、生態畜禽、現代漁業等超百億重點產業鏈,強化“鏈主”企業培育和典型培育,重點扶持“7+2”產業聯盟,明確政策措施、扶持環節,引導聯盟創新發展思路與運作模式,帶動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
各地突出規劃引領,引導項目迅速轉型。如皋市出台意見,突出發展“三黑三白”特色產業,即“黑塌菜、黑豬、黑魚、白蘿卜、大米、黃芽菜”,以及花卉盆景傳統產業共同發展的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地方特色農產品區域連片標准化生產基地補貼,同時,鼓勵自主研發或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研發,給予研發經費補助。海安市確立了“一根絲、一條魚、一隻蛋、一粒米、一滴油”的五大農業產業發展思路,重點圍繞五大產業的發展,持續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去年,海安先后開工建設了蠶種科研繁育中心、桑蠶繭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等投資超億元的重大項目。此外,中洋魚類飼料加工、天成蛋業冷庫、天晟牧園現代化規模養殖、桃園大米加工、聚仁大米加工等一批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相繼開工。
項目競相向“加新高”轉型
如東虹馳電商產品物流園內一片熱鬧,狼山雞、富硒大米、仙緣水產等貼有“如意東方”品牌的如東特色農產品紛紛登上直播間,主播們通過電商平台和直播帶貨的方式,將家鄉的農產品介紹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
近年來,“互聯網+農業”“農業+電商直播”等新產業新模式逐步走進人們的視線,位於曹埠鎮的虹馳大數據電商智能化項目應運而生。
“虹馳電商產品物流園於2021年開始建設,當年投入使用,有電商銷售人員近百人。”據了解,如東縣農業大數據電商智能化項目總投資1.16億元,位於虹馳電商園內,新建3號、4號、5號、6號廠房等用於引進大數據全智能分析系統,通過電商網絡銷售建設,建立獨立自主的農副產品智能化銷售平台,組建自主產權的物流速遞運輸系統。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涵蓋“如意東方”區域公共品牌中的各類如東特色農產品銷售,年銷售額超1億元,利稅800萬元。
秋漾生物科技項目和泰森熟食智慧工廠項目都是去年海門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秋漾項目總投資2.9億元,建成后與國內一流食品企業開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合作,開展復配食品、堅果、炒貨類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泰森項目規劃新建熟禽加工車間、擴建成品冷庫和調理品包裝間、新增1條肉雞屠宰線,是家禽屠宰領域向深加工領域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海門堅持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農村產業興旺的總抓手、突破口,以重大項目集聚帶動投資落地、產業培育,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出,現在項目的質量決定著未來產業的層次。近年來,南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型,由種植業、養殖業向“加、新、高”項目轉型,海安大米、禽蛋深加工等項目用上了機器人,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科技技術轉型,節約成本開支,實現企業升級改造。如皋黑塌菜、黑魚加工等項目,實現“產供銷”一體,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同時強化財政、金融扶持力度,近三年全市支農專項資金支出預算逐年增長,80%的資金用於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建設,撬動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促進鄉村產業補鏈、延鏈、強鏈。
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南通各地加大用地、用工、人才等保障力度,完善“一個重點項目、一名挂鉤領導、一個部門對接、一套班子服務、一套推進方案”的“五個一”工作機制,讓“交地即發証、拿地即開工、竣工即交付”成為常態,以一流營商環境推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盧兆欣 陸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