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許昆林:深學篤行習近平經濟思想 奮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2024年01月10日10:48 |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系統總結我們黨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經驗,深刻闡述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這是做好經濟工作必須掌握好的重要法寶。回顧新時代江蘇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深刻領悟“五個必須”的規律性認識,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以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硬成果展現江蘇“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

堅持把習近平經濟思想作為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確保經濟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具有鮮明的科學性、時代性、先進性和實踐性。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在深化認識中引領推動實踐,真正從這一科學思想中悟規律、明方向。

從中領悟“最大政治”。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就是“最大的政治”在江蘇的具體化。沒有經濟的現代化,其他各方面的現代化也難以得到有力保障﹔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以“最大的政治”為統領,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抓牢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不動搖,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從中領悟“首要任務”。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是一個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判斷,與“發展是硬道理”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標定了中國經濟發展新方位,賦予了高質量發展新內涵。要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從中領悟“根本立場”。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根本立場,也是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原則。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是為了人民、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要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推動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把握好發展與民生的關系,著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從中領悟“根本動力”。改革開放是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江蘇靠“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走在了全國前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仍然必須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改革開放,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內需協同發力,運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思路破解制約發展的結構性短板和制度性約束,為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從中領悟“重要保障”。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隻有堅持高質量發展,才能為高水平安全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隻有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才能營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江蘇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既是應對戰略承壓的“前端”,也是防范風險挑戰的“前哨”。要深刻把握發展和安全的辯証統一關系,認真思考發展和安全的整體性、貫通性、融合性問題,時時放心不下、事事抓在手上,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必須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殷切期望,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紅綠燈,抓住用好“時”和“勢”,努力形成更多高質量發展成果。

聚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高質量發展根本在於發展,高質量是基礎、前提和支撐。必須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不斷鞏固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積極培育大型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和垂直領域優勢電商平台企業,推動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擴容升級,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大創意性體驗性文旅新消費業態培育力度,支持“老字號”品牌和新消費品牌跨界合作,打造更多國貨“潮品”和消費應用場景。推動投資從全面突破轉向精准有效,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加快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投放,全面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體系化推進5G、千兆光網規模部署,加快智能算力、邊緣計算等算力設施布局,穩妥有序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三大工程”以及城市地下管網、物流、樞紐等工程項目。擴大內需的關鍵在於激發經營主體活力,謀劃出台新型工業化、外商投資、電子商務、民間投資等方面專項政策,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金融支持力度,健全政府與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進一步增強企業信心,更好促進經濟循環暢通。

聚力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對江蘇來說,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產業科技創新是主攻方向,必須錨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鍛造戰略科技力量,高水平推進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建設,建設好已經獲批的31家在蘇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建設科學研究中心和基礎研究中心,試點建設“應用基礎研究特區”,部署一批科技重大攻關和前沿技術研發項目,搶佔產業科技創新的戰略制高點。做大產業集群體量,以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來統攝和引領50條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項目,著力構建新型電力裝備等5個世界一流、高端裝備等5個國際先進、航空航天等6個全國領先的集群方陣,形成規模效應、增強產業鏈根植性。擴大新興產業增量,推動生物制造、智能電網、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先發展,開展前沿技術、示范企業、科創園區、應用場景、標准規范等布局,開辟未來網絡、量子、生命科學、氫能和新型儲能、深海深地空天等未來產業新賽道。用好數字經濟變量,依托江蘇制造業海量數據資源和豐富應用場景,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賦能新型工業化,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2024年基本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啟動實施全覆蓋。

聚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既是解決生態環境的治本之策,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水質”更清、“氣質”更透、“土質”更淨,大力建設全域“無廢城市”,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結合自然稟賦做足“水”文章,把長江大保護和太湖治理作為重中之重,推進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加強南水北調東線重點湖泊治理,擦亮“水韻江蘇”金字招牌。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低碳化,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建設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探索推行產品碳足跡、項目碳評價、企業碳管理,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發展碳市場、綠電市場,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並進。

聚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既是江蘇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也是經濟增長的空間和潛力。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錨定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從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筑牢糧食安全根基,打好良種、良機、良田、良技、良制“組合拳”,打造農村特色產業集群,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全鏈條升級,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好新時代魚米之鄉。縱深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把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打造10個國家級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區,深化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5項改革探索,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城鎮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讓農民更好融入城市生活。縱深推進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好聯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做活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沿海港口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樞紐等“新棋眼”,落好沿滬寧產業創新帶、G60科創走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關鍵子”。縱深推進“1+3”重點功能區戰略,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創新協同發展新模式,務實推進南北挂鉤合作,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全面推開“水運江蘇”建設,全力做好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這篇大文章。

聚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江蘇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前沿陣地,這也要求我們立足新起點、搶抓新機遇,大力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增強經濟活力。全力推動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標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和國家先行先試政策,以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加快實施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動以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為代表的各類開放平台轉型升級、創新提升。全力穩定外貿外資,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進一步加強同美歐日韓經貿往來,開拓東盟中亞等新興市場,大力支持“新三樣”、LNG動力船等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產品出口,著力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積極布局海外倉,推動更多外資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功能性平台落戶江蘇。全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加快高標准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國企、民企、外企競相發展,推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有機銜接,以優良營商環境實現“近者悅、遠者來”。

聚力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解決好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既能增進民生福祉,又能激發內需潛力,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聚焦高質量充分就業提升老百姓獲得感,實施新一輪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激發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活力,牢牢穩住就業基本盤。聚焦高品質生活提升老百姓幸福感,以服務好“一老一幼”為重點,支持發展康養產業、銀發經濟,建立健全高質量教育服務、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等體系,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更高水平實現民生“七有”。聚焦高水平安全提升老百姓安全感,樹立“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底線思維,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毫不鬆懈抓好安全生產,更高水平建設平安江蘇和法治江蘇,強化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熟練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強烈的擔當作為真正挑起大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江蘇經濟總量佔全國1/10以上,為全國發展挑大梁是必須始終牢記、躬身踐行的“國之大者”。真正挑起大梁,必須用好習近平經濟思想這把“金鑰匙”,學經濟、懂經濟、抓經濟,用鐵肩膀挑起硬擔子,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學好用好系統論,提升經濟工作統籌力。經濟發展中常常會面臨兩難問題,這就需要把握好“穩”和“進”、“立”和“破”的關系,彈好“鋼琴”、系統施策,不能單打獨斗、顧此失彼,不能偏執一方、畸輕畸重。比如這幾年,江蘇開展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對具備整改條件的企業並沒有一關了之,而是分類施策,轉移了一批、升級了一批、重組了一批,積極推動園區外化工生產企業入園發展,既提升了企業本質安全和環保水平,也騰出了新的空間和容量培育發展新動能。我們將堅持增量崛起、存量優化並重,以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為主攻方向,實施化工產業煥新工程,推動化工園區高水平建設和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學好用好重點論,提升經濟工作牽引力。經濟工作千頭萬緒、點多面寬,必須抓住重點、綱舉目張、帶動全局。比如,平台經濟發展得好,能有效帶動生產、促進消費。無論從互聯網百強榜單、稅收貢獻,還是從網上零售額、跨境電商交易額佔外貿進出口比重看,江蘇在這方面與先進地區都有不小差距。抓平台經濟不怕晚,要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供應鏈服務、能源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平台,促進平台經濟高質量發展。像這樣的工作,看准了就下大力氣抓,能早干就早干、能多干就多干,努力做到一子落而全盤活。

學好用好矛盾論,提升經濟工作思辨力。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經濟工作無論怎麼抓,首先還是要從主要矛盾入手,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比如,當前公共服務供求的主要矛盾在供給端,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更加注重通過政府和市場相結合的辦法,加大教育、醫療、出行、住房、養老、托幼等方面供給,既補齊民生短板,又打造更多經濟增長點。比如,房地產供求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居民住房需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必須順應這種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在建好保障性住房的同時,下大力氣建設好房子,加力發展品質優良、綠色低碳、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住宅,充分釋放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學好用好聯系論,提升經濟工作駕馭力。經濟工作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復雜系統,我們作判斷、下決策、出政策,都要用發展和聯系的眼光看待,上下左右協同聯動,切忌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比如,房地產、金融、地方債務等風險,特定條件下會相互影響、相互轉化。要加大協同處置力度,“一城一策”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有序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穩妥處置大型企業風險,多措並舉遏制地方債務增量、積極化解存量,全力阻斷關聯性風險傳導轉化渠道,防止風險疊加放大。

學好用好實踐論,提升經濟工作執行力。實現經濟發展既定目標,最根本的還是要躬身實踐抓落實。完整准確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到執行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以創新性實踐確保各項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於成效。抓好年度目標任務分解,用好督促檢查這個“利器”,健全閉環管理機制,一個時間節點一個時間節點往前推進,以實踐成果檢驗和評判工作成效。密切跟蹤研判經濟發展中的新變化,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跟進謀劃一批牽引性、撬動性強的政策舉措和工作抓手,以確定性工作應對不確定性變化,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

來源:學習時報

(責編:黃竹岩、張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