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 第
4
期
往期回顾
分享到:
0
无锡新区:海聚天下英才 叫板美国硅谷
华祥名
图为无锡新区内传感网创新园
核心提示
3000多年前,泰伯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开始了一段永载史册的创业史:无锡新区成为北方农耕文化在江南的发源地。
20年前,国务院赋于这片热土“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称谓:无锡新区成为中国“走科技化发展道路”的出发地与实验场。
今天,无锡新区不辱使命地成为新觉醒和新观念的发射平台,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向世人交出了一份壮丽的答卷:
地区生产总值已跨越千亿台阶,常住人口人均GDP超过2.5万美元,已经达到中上等世界发达国家标准;微电子产业产值180.7亿元,占全国20%份额,规模全国第一,技术世界领先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在这里诞生,实现业务收入247.3亿元,同比增长35.7%,被工信部评价为“全国物联网行业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示范应用的‘最高地’”;光伏新能源大规模集成电路产能和制造技术为全国开发区第一、世界同行业领先水平。
人们不禁要问:5.45平方公里的创业之地为何在短短的20年里,创造出了诸多的中国“第一”和“全球领先”?
面向世界的命运抉择
创新之舟是这样起航的。
2010年,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新区)一班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面对全球性竞争,新区如何走创新之路?如何打破西方“经济停滞魔咒”?产业经济如何转型?迎接新一轮的挑战究竟靠什么? 不被成绩所累,不被视野所限,不被定式所困,新区很快就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又切合新区发展的路子。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阐述新区的发展时,提出了这样的战略部署:希望高新区立足新的起点,紧紧抓住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提升国际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开创园区科学发展新局面,当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军。
如何将这一执政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正是无锡市委常委、新区工委书记许刚一遍又一遍思考的命题。这位1967年4月生人,从无锡市南长区副书记、区长、无锡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无锡市委常委、秘书长再到无锡新区(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从基层干起,有过出国留学经历和创新精神的新区“当家人”所思所想自然是新区的“先试先行”: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来定位,以美国硅谷为标杆,才能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使新区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的新平台,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实现“打造东方硅谷,建设科技新城”的发展战略。
这无疑是新的一轮冲刺。新区通过多年的努力,开始了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努力实行了五个转变:从工厂林立转向公司林立,从科技创新转向科技创业,从创新企业转向创新集群,从制造人群转向智造人群,从文化资源转向文化产业。因此,积极的探索终于迈出了一条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际、具有全球视野的新区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战略化进程的新飞跃,这是中国新一轮财富增长的新载体,这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举措。
德国学者康拉德·赛茨在他的新著《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中文版前言中预言:“中国由此之后走上了其重登世界经济之巅的道路,一条持续奔向前方之路。”
中国“吴文化”的发源地,无锡高科技创新区,正承载着世界惊奇与赞叹的目光,以力拔千钧之势在“吴越古都”书写新的华章……
科技创新引领世界
地球没有一刻停止过它创新的运作模式。
一张小小的芯片,在美国的硅谷会有上千位高端研发人员,上千亿研发资金投入,研发周期长达十多年。小小芯片也一直被美国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公司所垄断,然而这种格局在无锡新区悄悄地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用两个不同镜头拍黑暗中的人物,一个很清楚,一个很模糊,前者代表的是世界最领先的技术,后者是现在市场上最领先的产品。
在无锡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楼内,海归人才杨晓东向记者展现了他刚刚研究出来的这项世界最领先的技术成果——拍得清楚与模糊的镜头之别,原来只是指甲面大小的芯片不同。
杨晓东领导的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已在美国成立了分公司。“依托于母公司的芯片设计与资源整合能力,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美国子公司将继续以传感器网络芯片领域及其他技术领域内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为主导,致力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拓展在美的业务渠道。”杨晓东说。
随行的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书记李建秋告诉记者,中星微电子是中国本土芯片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水平,开辟了海外市场,给中国物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引领国内科技企业向高科技的最前沿迈进。
透过玻璃,记者看到的是一张张代表世界领先技术的小小芯片。也是这小小的芯片中的核心技术,引来全球、包括美国硅谷研究团队惊羡的目光:无论世界如何发生变化,智慧中国都将在东方地平线上和平崛起。
谈到物联网,感知集团创始人、总裁刘海涛滔滔不绝。这位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提出了世界首个物联网的完备理论体系——“感知社会论”,攻克了物联网产业化的世界性难题——“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体系架构,破解了规模产业化的瓶颈问题,并且主导国际标准组织(ISO)物联网标准化以及国家物联网标准化的制定。 “目前,在感知集团的推动下,传感网国际标准化工作组已成立,使我国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美、韩、德)之一,为我国从信息大国走向信息强国奠定了基础。部分产品已经销售到了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智能交通物联网产品已经布设在美国旧金山的街道上,“感知中国”平台也逐渐开始在国外得到应用。”刘海涛的语言中无不透露出中国人应有的自信。
“建设‘东方硅谷’,就是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重大的产业变革关头,能够先人一步,抢占先机和制高点。10多年前,我们抓住了芯片从制造到研发的转移这个机遇和发展的道路,今后还要坚持以创新文化为灵魂、高高擎起创新创业精神为新区建设‘东方硅谷’的根本动力。”许刚如是说。 新区主政者的智慧与胆识,使这一张张小小的芯片刚一出世,就跃上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全国第一个物联网书屋、第一个物联网医疗社区、第一个物联网菜市场…… 这里还有一组令人为之振奋的数据:20年来,新区培育了1个千亿级的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2个全国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微电子制造规模和技术水平全国第一,技术领先全球,微电子产业2013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80.7亿元,占全国近20%,晶圆业产能全国第一,技术全球领先;光伏新能源产业的太阳能电池转换率为世界同行业领先水平,光伏产业技术水平全国第一;目前已累计获得了28个国家级品牌或基地称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加速推进和不断发展……
在这里记者感触最深的是,处处是惊奇,天天创奇迹!
引进人才 “叫板”美国硅谷
自有了人类,东西方的智慧较量从没有停止过。
拿许刚的话说,新区能参与全球的较量,其中主要一条是实施了人才战略,“让外来投资者、科技创业者、一切劳动者都能感到新区的环境像花园一样、氛围像校园一样、生活像家园一样、创业像乐园一样。”
曾在美国硅谷从事研究工作的陈海雷,在那儿的名气也不小。一个偶然的机会,当他得知无锡市政府到美国硅谷举行“海外科技创业领军人才‘530’计划推介会的信息时,即感兴奋不已。
那天,陈海雷早早来到推介会现场,了解无锡创业扶持政策,与新区的政府领导反复沟通、交流……无锡的创新创业环境、特殊扶持政策、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完整的配套产业链,尤其是无锡政府“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硅谷核心价值观等等,深深地吸引了陈海雷。 “中国一定要有自家的芯片!”怀着这样的信念,陈海雷选择了家国——“无锡新区”。 而且,在陈海雷的鼓动和说服下,2008年8月,他和吴薇等4人组成的创业团队,终于“回家”了。在新区国家软件园,创办了无锡矽鼎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圆他们的“创业梦”。
起步阶段,陈海雷从强化企业科研着手,千方百计从美国、德国等引进高级工程师、科学家和科研精英,组建以中、美为核心的全球一体化研发团队。而在无锡总部研发基地,陈海雷快速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矽鼎终于“开花结果”。2011年,矽鼎在研发与市场上突破了国外“大象”二道“封锁线”,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付销售产品——“矽鼎平板POS”支付终端,并在国内外迅速申报了专利商标
陈海雷和他的团队在加速推进市场的应用上,首选海外市场作为突破口,成功打开了美国知名餐饮连锁,美国、西班牙等电信市场。紧接着,又积极稳步拓展国内市场。很快就与中国银联进行全面合作,推出了符合中国银联标准的云支付终端。
以陈海雷为先例,新区还引进了诺贝尔奖得主迈伦·斯科尔斯博士和海归团队——创科集团物联网项目落户新区。新区近年先后累计引进和集聚各类人才18万人,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人才创业提供150万元启动资金、300万元以上创投资金,3年免费使用300平方米办公场地、100平方米以上公寓的优惠政策。目前,高新区内已吸引“千人计划”人才40名左右,“千人计划”人才领军企业约25家,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软件、生命科技等多个产业。
国际化的人才推进产业国际化迈出步伐,一批高新企业开始迈出国门,“叫板”世界:“中兴智能交通”开拓了东南亚和非洲地区的市场,目前正在参与俄罗斯、哥伦比亚等国家的城市智能交通项目;矽鼎研制的“MID终端产品”,实现量产并销往海内外,用于美国加州交通物联及环保检测系统;万鹏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日本MIYOSHI公司展开业务合作,首批产品越洋赴日。
国际化的人才,走的是建设国际化科技新城的路子,既不是“欧盟路”,也不是“美国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中国几代人的强梦之路!
来源: 人民网江苏视窗 编辑:胡伟
首页
1
尾页
栏目
介绍
《创新突围》为人民网江苏视窗推出的独家品牌栏目。通过公司采访,市场调研,数据解读,总裁访谈,我们致力为您打开的是创新的黑匣子:阐述创新的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共同探寻创新之道、创新之则,创新之源。本土实践,全球智慧,你将在这里看到、听到,一个个知名企业是如何通过"创新"实现"突围"。
栏目策划
华祥名
撰稿
杨胜利 胡伟
摄影
杨胜利
开篇之语
创新中国路在何方
2013-11-15
阅读
排行
外交部长助理张昆生被调查 曾在牛背上自…
邓小平75岁登黄山偶遇“练霓裳” 与神…
海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
解放军多位将领岗位调整 海军至少五将领…
王思聪生日"成堆"手机电脑送来宾 嘉宾…
南通女孩上海踩踏事故中遇难 原定元旦陪…
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36位遇难者名…
别人的年终奖:21岁美女老板奖员工4辆…
邓小平百万裁军决策内幕:一批军级首长就…
少女遭五旬保安性侵3年 处女膜破裂患上…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5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