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政治

南通如东“银发之声”讲师团党史宣讲“深入童心”

2021年08月18日20:21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南通8月18日电 “在双甸镇丛家坝村,至今仍保留着三间平房,这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刘季平童年生活的地方。屋内的墙壁着挂着他写的一副对联‘早年投身革命堪称先知先觉,毕生忠于党,真是为国为民’……”近日,江苏如东县72岁的双甸镇“银发之声”讲师团成员丁德全走进双甸小学,给学校200多名少先队员和党员教师讲述当地革命先烈的故事。

据介绍,如东县“银发之声”讲师团由当地12名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组成,平时活跃在村镇,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传递党的声音。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们主动担起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重任,宣讲内容涵盖党的历史、抗战故事、先烈事迹等。为了让党史宣讲“深入童心”,讲师团成员在内容的筛选上注重精细化,对征集上来的时间、需求、形式等归纳分类,并依据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订制“宣讲礼包”。

江苏省百佳离退休干部党员、讲师团成员钱山柏结合幼年被革命烈士抚养成长的经历,以“我把心里话掏给党”为主题巡回宣讲,情深意切、感人至深;成员许旭寻访如东抗战老兵,将他们的事迹编写成童谣《红小鬼,你真棒》,他还将百年党史编成诗歌《党啊,我亲爱的母亲》,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喜爱。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用好百年党史浸润青少年心灵,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如东县委老干部局充分发挥老党员熟悉党史的优势,通过集中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活动,为青少年群体溯源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赋能助力。

“同学们,如东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这片‘鱼米之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田中学习劳作,忆苦思甜,致敬先辈……”最近,位于掘港街道野营角村的吴氏农耕文化园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盐垣社区的中小学生和党员群众。时值瓜果收获季,社区以农耕园为教室,以自然为课堂,邀请老党员教孩子们认识果蔬忆苦思甜学党史,农耕实践感党恩。

吴氏农耕文化园由当地离退休老干部吴文学自费近50万元建设。今年81岁的吴老退休前一直从事农技工作,退休后,他将自家住宅大楼后的旧平房拆除,建设仿古房,命名为“稷居”。紧接着,又将屋后的田块开辟出来,作为农耕科研实习基地,供参观者劳作体验,体味农民艰辛,感受劳动魅力。当天,老党员顾艮清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故事,吴文学向孩子们介绍了种植园里生长的作物和对应的种植方法,讲解了节气、器具、传统习俗等农耕文化。到了动手环节,孩子们纷纷走进田间地头乐享农耕,掰玉米、摘西瓜、采冬瓜,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喜悦,大家纷纷表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生活、铭记历史,做一名勇于承担责任的新时代好少年。”

每逢节假日和寒暑假,洋口镇退休干部陆身群创办的“勤根院”里就会迎来一批批青少年学生、离退休干部和党员群众。“勤根院”是如东第一所红色文化家庭教育基地,院内通过家庭档案再现了家族中40多名党员从事革命事业、新时代建设的足迹,特别是陆身群的父亲陆修根自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到培育“南通铁军”、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工程”建设的光辉一生。陆修根曾被朱德委员长亲切称呼为“老八路”。2001年,离休后的陆修根自费4万元,在老家门前建起“八路亭”,供乡亲休憩,勉励人们传承发扬“八路军”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陆身群退休后,继承和发展了父亲陆修根“老八路”的光荣称号,她自费2万多元,在“八路亭”基础上建设了“勤根院”。

作为传播红色历史的“名嘴”,每每有人来参观,陆身群都会提前做足功课,她将认真严肃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口语方言,内容不仅涵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历程等,还涉及“小洋口反击战”“反清乡斗争”“围垦精神”等洋口的红色故事,让大家受益匪浅。“红领巾”刘徐睿表示:“以陆爷爷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奋进,从小做优秀的少先队员,长大后争做优秀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曹雯雯 汪常莉 王继亮)

(责编:张妍、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