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高质量发展丨江苏如东:重大项目添动能 蓄力跑赢新赛程

2021年08月23日19:52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重大项目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引擎,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江苏如东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通过主动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破解项目建设中的瓶颈和短板问题,力促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快建设、出形象、见效益,进一步夯实了如东“跑赢新赛程,争当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实体根基。

重大项目有进度、有形象

在洋口港阳光岛上,中石油江苏LNG三期扩建工程两座20万立方米的LNG储罐已于近日完成主体建设。该项目先后实施三期,共建成6座LNG储罐,总罐容108万立方米,全面投运后,江苏LNG接收站年接卸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全年可支持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天然气供应。

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区内,森博新材料、盛迈思科技、协孚新材料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产出效益,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金光、桐昆两个百亿级省重特大项目部分主体竣工,加速转入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阶段。到年底,金光项目预计可达成54万吨产能,明年全面投产后,预期年应税销售超百亿元。桐昆项目聚酯车间设备已进场安装,纺丝楼结顶,项目计划于四季度试生产,年内预计达成60万吨产能规模。

在沿海经济开发区,江苏省工信厅重点跟踪项目优嘉植保三期竣工投产,达产后,可生产高效低毒植保产品15种,实现年应税销售29.87亿元;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如东海上风电项目累计沉桩706根,完成率80.5%,完成风机吊装616台,完成率70.24%,正向着年底前全容量并网发电的目标奋力冲刺。

在如东经济开发区,诺德5G覆铜板项目今年6月底正式投产,生产的5G高频高速微波覆铜板可广泛应用于信号基地站、半导体、通讯、智能手机等多个行业领域,目前订单已排至年底;江东电子铜箔二期7月初奠基开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成达产后,可年产3万吨高性能电子铜箔系列产品,预计实现年销售24亿元、利税超3亿元……一个个重大项目在如东落地开花,成为如东打造全市跨越发展增长极、全省向海战略先导区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如东紧紧围绕“抓大项目、大抓项目,以项目建设新成效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总体目标要求,狠抓项目储备、开工、竣工、达产,全县项目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该县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202亿元。“四个一批”项目中,计划开工的146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66个;计划竣工的57个重点项目,已完成24个;计划达产的29个项目,已达产13个;13个储备项目中,嘉通能源二期、东方电气风电装备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配套工程谋划早、大手笔

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的同时,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东精准实施了一批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位于洋口镇双墩村的500千伏通海输变电工程,是如东海上风电项目的电力送出配套工程。该工程总投资9.2亿元,安装2台1000兆伏安主变压器,架设39.5公里500千伏线路,连接通海变电站、扶海变电站。眼下,整个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计划于9月底投入运行,投运后将为如东地区增加约200万千瓦的风电送出容量,彻底化解当前如东海上风电项目大规模并网与地区电网消纳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对进一步加强华东电网结构,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连日来,如东228国道八号桥改造工程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施工人员正在加紧主桥悬浇施工。据了解,目前,该桥桥梁主体结构与两头接线路基施工已基本结束,整体工程建设任务完成50%以上。作为服务重大项目、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重建后的新桥桥梁总长将增至320.36米,宽度达到28.5米,桥面标高较老桥抬高4米,可保证大型货船顺利通过,进一步提升东凌河水运通航能力,满足金光、桐昆、洋口港区内河码头等项目水上运输需求。

同样是桥梁工程,洋口港黄海二桥正处在上部结构施工阶段。该工程是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项目,总投资10亿元,桥梁总长10.035公里,宽13.1米,设计为两轨车道。它的开工建设,是洋口港产业发展与港口功能提升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能源岛LNG产业迎来大发展,加之重特大项目接连落户,连接“产业园区”与“功能码头区”的黄海一桥日均通行车辆近1000辆,基本达到运输极限。黄海二桥建成后,黄海大桥运载能将扩大两倍,能有效服务金光如东产业基地、桐昆聚酯一体化、台中化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并为能源岛扩大外输天然气能级架起“绿色能源大通道”。

与此同时,G4、G5码头工程、通用码头改扩建工程、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工业原水工程等一批服务于重大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工程均在加紧推进中,随着这批项目陆续实施到位,如东的产业承载能力将迎来质的飞跃。

营商环境再发力、再优化

“环境是发展软实力,更是硬支撑。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拼资源、比区域、抢政策,转变为‘环境决定成败’。如果跟不上这个大形势,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如是说。

今年初,如东出台了制造业创新发展“新政30条”,涉及支持“双创”载体平台加速发展、聚焦创新企业集群做大做强、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发展投入、助力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发展“软实力”快速提升、构建产业人才发展崭新格局等七个方面,推动一切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一切力量优先向创新聚合,一切政策优先向创新倾斜,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好的政策为项目留人提供了重要支持。”金光集团如东产业基地副总经理林威助说。今年以来,如东县人才办会同人社局为金光纸业项目送服务、送政策,帮助企业引进31位紧缺人才,达成意向百余人。

“目前,沿海风电抢装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随着交货期近在眼前,叶片堆放成了难题,了解企业困难后,政府部门及时协调解决了60亩地,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重通成飞风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宏斌透露。为护航在建的22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如东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先后建立一线服务、审批服务、施工服务专班66个,着力帮助项目破解用地、用能、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瓶颈。

“服务专班全程保姆式服务,给了项目很多帮助。”桐昆集团副总裁沈富强说,尤其在今年4月份,桐昆聚酯车间首套大件设备要进场,陆路运输限制多、耗时长,会极大影响工期,经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管委协调,最终在距离厂区1.5公里的内河处临时新建了一个作业码头,确保了4月6日设备顺利吊装,也为后续设备陆续进场扫清了障碍。

围绕营商便利度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如东行政审批局还在着力打造“不见面审批、零缺陷服务、精准化监管”如东“放管服”改革升级版,在全省率先启动不动产登记“一证通办”试点,目前企业设立网上不见面登记率达99%。同时,依托全县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县、镇(街道、园区)两级建立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有效衔接的帮办、代办服务网络,对暂时不能实现全程网上审批及服务的事项,统一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助力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徐书影 李海楠)

(责编:耿志超、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