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政治

南通海门“宅上党小组”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2021年08月27日15:02 | 来源:南通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宅上党小组”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党小组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最小单元”,也是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

今年6月,海门区率先在全市探索“宅上党小组”建设。本月初,海门区委下发《关于强化党建“五个作用”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创新首提“宅上党小组”建设,明确把党小组建在宅院上,党旗插在群众家门口,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5日,海门区委召开基层党建工作现场巡查观摩会,在全区推广“宅上党小组”工作。

党小组建在宅院上

“邻里的地界纠纷昨天已解决了,这两天下雨我们要留心村里积水的地方……”25日一大早,在海门区三厂街道孝威村第五“宅上党小组”的活动阵地,两位老党员陈萍和张生康热烈地讨论着这两天的工作内容。组长顾学贵认真记录了党员们反映的问题,仔细梳理好后反馈给村党总支,并把问题清单写在了民生小事小黑板上。

和常见的党员活动中心不同,海门区三厂街道孝威村第五“宅上党小组”的活动阵地建在该村村民黄少泉闲置的小院里,处于孝威村中心位置,服务半径涵盖4个村民小组。经修葺,这个农家院落焕然一新,大门边橙色的凌霄花开得热烈,小院里摆满了粉色的六月兰,屋里悬挂着党旗党徽,摆放着党报党刊,配备了便民设施。自6月以来,这里成了18名党员就近参加党员学习、开展活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微堡垒”。

“让基层党建的基础更扎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这是我们探索的初衷。”海门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范燕燕介绍,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全面并网融合的基础上,海门组织部门进一步划小服务和治理单元,延伸基层党建触角,把党小组选址在农民集居的宅院上。选择孝威村和颐生村先行试点,突出“宅”的村落特色、“党”的教育引领、“小”的空间利用和“组”的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宅上党小组”带动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让老百姓随时能看到党的组织在哪里,听到党的声音是什么,有话可以找党说,有事可以找党办,有难可以找党帮,在增强获得感和信任感中强化跟党走的坚定与自觉。”

据悉,海门区已因地制宜设置“宅上党小组”2500多个,每个党小组覆盖2~3个村民小组,平均服务联系100户左右的农户。在党小组组长家中或“党建小场心”等室外区域设置活动阵地2600余个,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责任扛在肩膀上

“各位同志,今天我来领学一下中国共产党简史的部分内容……”25日下午,在常乐镇颐生村第二“宅上党小组”活动室内,老党员袁友祖和13名党员一起完成了本周的集中党史学习,并重温了党小组五项任务和党员作用发挥六条措施。穿过开满鲜花的木栈道,褐色的“聊聊吧”驿站映入眼帘,第二“宅上党小组”的党员和村干部们就村级事务进行了沟通交流。

近年来,颐生村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先后落地了3000亩高标准农田、张謇故里小镇、颐生酒厂二期等项目。该村既处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期,也处于问题矛盾突出的关键期。

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挥党小组的阵地平台作用,让机关干部、村干部、老党员来讲政策、听民意、作疏导,党员群众共商议,切实将一些问题做到“日清日结”。

目前,颐生村第二“宅上党小组”共有党员23名,覆盖9个村民小组、260户村民。自6月份试点以来,颐生村第二“宅上党小组”明确了政治引领、联系群众、整治环境、化解矛盾、塑造新风五项具体任务,通过党员在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美化家园、攻坚克难、志愿服务、弘扬新风六个方面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带动党员身边无杂音、无违法、无脏乱、无梗阻、无差评、无陋习,共建美丽家园、维护和谐环境。“23名党员每人负责联系周边14户农户,把责任扛在肩上,带领群众一起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村经济合作社副理事长曹丹介绍。

“试点工作通过进一步强化党小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着力做深‘党建+’文章,把‘宅上党小组’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建设,推动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海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江华介绍,“宅上党小组”围绕政治引领“周习月讲”,组织党员群众每周一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微党课宣讲,让党的声音入脑入心。围绕村庄环境“三包一带”,推动“共产党员户”带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示范先行”行动,带动群众共建美丽宜居家园。围绕矛盾纠纷“日结日清”,引导党员干部把好安全稳定“第一道关口”。围绕文明乡风“常塑常新”,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投身文明实践,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和谐民风。

群众放在心坎上

今年6月以来,海门区以“宅上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一户十联365”行动,每名党员和村干部联系10户以上农户,做好组织、教育、服务群众工作,形成“党员+群众‘责任共同体’”21000多个。同时,建立健全“宅上党小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每天安排党员轮值服务,打通乡村汇民情、听民意、议民事、惠民生的“最后一米”,将“宅上党小组”建成联系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微堡垒”。

“你在外面要保重,出门要戴好口罩啊……”在颐生村第二“宅上党小组”的帮助下,村民邱俊发和在外打工的儿子通过颐生未来村视频系统进行了视频通话。

目前,颐生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这些老人普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该村“宅上党小组”每天安排1名党员值班服务,作为党群服务的“微阵地”,提供视频通话、车票代购、生活用品代购等各类便民服务,并为3户“五保”人员安装了“红管家”紧急呼救系统,系统直通网格员的手机和第二党小组组长家里,一旦发生突发状况,可以确保第一时间实施报警、送诊等救助措施。“他们为我们五保户做了很多好事。只要村民需要他们,他们随叫随到。”五保户张其忠对“宅上党小组”赞不绝口。

“10-15分可兑换肥皂一块,16-20分可兑换牙膏一条,50分以上可兑换健康体检一次……”颐生村第二“宅上党小组”设立“道德银行”,把村民在美洁庭院、移风易俗、垃圾分类、公益奉献、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量化成积分,存入各个家庭的账户,积分可从道德超市换取等值物品或者服务。今年1-7月份,第二“宅上党小组”联系的260户村民累计获道德积分22100分,平均每户85分,道德积分量化奖励激发了村民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和强大力量。

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第五“宅上党小组”的15名党员主动在村里当起了志愿者,从早上5点坚守到半夜12点,没有一个人喊累。“村级事务繁杂,‘宅上党小组’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帮助村党总支解决了很多问题。党员和群众的关系比以前更加紧密了。”孝威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施翠华感叹地说。

孝威村村民袁素芳说,成立“宅上党小组”后,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党就在身边,“有困难找‘宅上党小组’,老百姓更放心。”

本报记者 张烨 通讯员 赵勇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