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南京:提高城市应急能力,锻造韧性城市

2021年10月28日15:30 | 来源: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建言献策】提高城市应急能力,锻造韧性城市

安全韧性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障。展望“十四五”,南京要建设“四高城市”,其中之一便是打造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这是南京首次把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锻造更安全、有韧性的城市?相关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给出合理化建议。

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 摄

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 摄

构建生命线工程,夯实城市应急能力

【人物档案】汪广丰,市建委城乡建设与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汪广丰长期从事城市建设和管理、技术工作,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400多篇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获市主要领导批示。

【建议】要健全灾害预防系统,加强气象、地震、地面沉降、生物入侵、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灾害风险评估,建立供水水源、洪涝、能源、交通等安全隐患防控体系。对于学校、医院、生命线工程等关键设施,以及避难建筑、应急指挥中心等要害系统,应当提高必要的抗震设防水平。同时加强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城乡覆盖、区域协同,“陆、水、空、地下”全方位消防系统,建立安全可靠、体系完备、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系统,夯实南京的应急能力。

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等生命线要构建安全防护。在水源保障、流域及城市防洪、能源供应、交通运营、公共卫生等与城市运行密切相关的领域,超前布局、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构建安全韧性的保障体系。完善供水网络,强化水源互联互通,形成多源互补的供水格局。统筹用地竖向规划、排水管网、城市河道、调蓄水面等排水防涝设施,构建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的系统排水防涝体系,确保排水防涝安全。打造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友好、供需平衡的能源系统,实现电力、燃气、热力等清洁能源稳定安全供应。

建设“海绵城市”,要与雨水和谐相处

【人物档案】成玉宁,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玉宁是江苏省设计大师、享受国家津贴专家、住建部科技委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推动风景园林的科学化,开拓了我国数字景观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低影响开发下的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方法”等。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奖30余次。

【建议】当今世界许多城市都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遇到暴雨容易内涝,另一方面又极度缺水。今夏郑州暴雨造成的灾害,警示我们应该科学认知并建设好“海绵城市”,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城市70%的降雨将就地消纳和利用。“海绵城市”不是单纯作为灰色下水系统的补充。雨水最适宜的用法是灌溉城市绿地,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量绿地灌溉用水,为“双碳”目标作出贡献。南京春夏降水多,而夏秋季用水量大,作为“缺水型”城市,应该针对这一特点,通过增强绿地的雨水调蓄能力,平衡降水和储水、用水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河西天保街采取的海绵型道路技术,通过系列技术措施,将雨水传输并储存于绿化带中,经过7年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该路段就地削减地表径流九成以上,超过60%的雨水用于灌溉道路绿化,具有很好的综合效应。“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其目标在于让城市更具自然属性,实现对雨水的消化、净化和调蓄利用,城水和谐共生。

公交车适度纯电动化,让城市交通安全更具韧性

【人物档案】郎亮,市城市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郎亮是8684公交网联合创始人,公交迷网站长,资深“公交迷”,民间公交专家,关注研究城市公共交通20多年,多次参与公交线网优化、换乘优惠、行业规范等政策制定,对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得到主管部门重视及采纳。

【建议】许多城市近年来都在追求公交车纯电动化。2017年,南京也推出相关部署,计划利用4年时间将全部8000多辆传统公交车陆续更换为纯电动车。但传统公交车涉水深度可达0.35米,而有些纯电动公交车涉水深度0.2米以上即禁止通行。而且纯电动公交车受电池、充电桩设置等影响,续航里程及运行范围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一旦城市的电力系统受到突发影响不能正常供电,地铁和纯电动公交车都将受牵连,威胁城市的交通安全。因此,公交车在新能源化的同时,建议仍保留一部分非纯电动公交车,让我们的城市交通安全更具韧性。(何钢)

(责编:周梦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