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一场跨越九千公里的连线 南京江北新区这场峰会云集百位中英大咖

2021年11月10日11:08 | 来源:中国江苏网
小字号
原标题:云集百位中英大咖,剑桥南京论坛2021-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峰会圆满举办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王彤 韩雪 记者 丁小玲)前后历时2天,单场学术报告长达45分钟,15场前沿的报告接龙,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6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坐镇,7位国内一流大学学者和8位剑桥大学学者精彩开讲,逾越剑桥大学与南京8900公里的地理障碍,以现场和云端同步分享的方式,为到场的近百位各界嘉宾和在线的百余位观众,携手献上了前沿国际的学术饕餮大餐。由剑桥大学、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承办,前不久,“剑桥南京论坛2021-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峰会”在南京江北新区举行。

参加本次峰会的两院院士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程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常务副校长房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江雷。

瞄准前沿科学领域 推动脑科学建设与国际合作

脑科学研究是21世纪科学研究的前沿高地之一,科学研究以理解自然界与人为目的,而脑科学被誉为理解人与自然“皇冠上的明珠”。当前,包括美国、欧盟在内,世界先进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出台脑科学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中国脑计划”,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瞄准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初大平表示,人类认知研究最近几年有长足进步,未来五至十年脑科学与类脑科学在基础研究领域将有根本性的突破,作为交叉学科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已然成为国际重要前沿科学领域,需要国内外顶级资源通力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该领域的重大挑战和难点问题。定位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剑桥大学南京中心,承载着剑桥大学和南京双方对中心赋予的战略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峰会的举办场地是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今年7月份刚启用的新址,共有2.7万多平方米,整体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均融入剑桥大学元素风格,代表中心链接南京与剑桥大学的美好意愿。对此,初大平强调,“新址启动使得中心在脑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产业发展和创新研究拥有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希望以此次峰会契机、以中心作为合作平台,在这栋大楼里汇聚更多的国内外顶级资源,让创新竞相迸发,共同研究前沿问题、落地先进技术,促进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和相关研究问题的突破。”

剑桥大学南京中心自2019年正式运营以来,每年9月均会举办一场剑桥大学和南京高级别领导共同参加的剑桥南京论坛,从2019年度关注剑桥-南京伙伴关系的建设、2020年度关注剑桥-南京合作关系的深化,到今年的剑桥南京论坛把落子聚焦在更具可操作性的层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围绕具体的前沿领域,邀请剑桥大学和国内高校有关专家学术研讨,搭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国际协作平台和创新中心。

专家大咖精彩报告不停 多方位解读脑科学研究热点

围绕着“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峰会报告嘉宾和参会学者来自计算机与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精密仪器、信息光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临床神经科学、生化等多综合学科背景,充分体现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质。

聚焦脑认知的神经原理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治疗措施,剑桥大学工程系主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理查德普拉格,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景宁,剑桥大学生理、发育和神经科学系讲师法比恩格拉本海斯特和茱莉亚克鲁匹奇四位学者,分别从“适用于稀疏分布式记忆和小脑结构的Kanerva模型”、“中枢运动控制和躯体-非躯体反应整合的神经环路基础”、“灵长类动物基于单神经元计算的决策和社交认知机制”、“海马体认知图谱的实时形成”等不同角度进行诠释。

其中,普拉格教授在开场报告中,创造性地将Kanerva 稀疏分布式记忆模型中的连通性与小脑结构的连通性进行了比较;朱景宁教授的报告,关注下丘脑和中枢运动系统之间的功能性神经环路及其在躯体运动控制和躯体-非躯体反应整合,以及运动疾病和情绪障碍的发展和干预中的作用;格拉本海斯特泽将视角切入灵长类动物,在他看来,研究进行社交互动的猴子的神经元活动,有助于建立受大脑启发的社会认知神经网络模型。

位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的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是剑桥大学首次在英国境外设立的研究机构,也为迄今剑桥大学在海外唯一冠名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剑桥大学在中国合作的支撑平台,该中心功能涵盖国际化高端原创科研项目、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国际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致力于整合剑桥大学的研究体系和专家团队,与中国本地名校、研究院以及产业伙伴深度合作,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动世界顶级高校和国际创新资源与本土需求的双向对接,形成顶尖资源的集聚创新,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转化效率。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