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税惠红利赋能乡村振兴 点亮“幸福路”

连云港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向村民宣传税收优惠政策。惠瑄摄
走进连云港赣榆区西棘荡村,楼房林立,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村集体企业连云港市永泰塑业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派繁忙景象,废旧渔网在这里被加工成颗粒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全国市场没有塑料颗粒加工成套设备,连云港市永泰塑业有限公司村民硬是在实际生产中改进摸索出一套平稳运行设备。“税收优惠是我们不断突破创新的动力之一,今年以来公司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退税1384万元,三季度公司企业所得税享受研发加计扣除600多万元,享受所得税新优惠达90万元。”永泰塑业财务负责人张广芳说,“琢磨出来的技术革新不但提升生产效率,还都能换来真金白银的实惠,大家创新劲头更足了。”
数据见证成效。赣榆区柘汪镇党委副书记、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百均介绍,企业经过沉淀,已经申请专利5项,定型投入使用5项,还有13项工艺在不断完善中,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亿元。而西棘荡村通过“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每年“吃”掉全国80%以上的废旧渔网,全村90%以上劳动力从事尼龙颗粒加工。村集体收入超过100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
税务人员走进食用菌生产企业“问需问计”。惠瑄摄
立冬过后,食用菌生产和销售也逐渐进入旺季,位于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的香如、裕灌和丽莎等大型食用菌企业产销两旺,迎来了一年中最好的光景。
“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真好。”灌南县现代农业园区工人王霞正在杏鲍菇房内边采摘边感慨。采摘后的鲜菇被迅速分拣、打包,随后,便发往全国各地。“我以前在苏州上班,家里和孩子根本没法照顾,现在既有稳定收入又能照顾家庭,谁还外出打工。”王霞笑意吟吟地说。
“小蘑菇”敲开“致富门”。如今,新安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食用菌企业数量达50余家,年销售额60亿元,从业人员达2.36万人,人均年增收超过4万元。旺季时,每天数百吨新鲜食用菌从这里走向大江南北,仅江苏裕灌农业现代科技有限公司日产蘑菇可达140吨。
“今年1-10月公司出口退税共计390万元,税务部门为我们开辟出口退税绿色通道,不到三天退税款就到账了。”裕灌公司副总经理陈锦河欣慰地说,当前,裕灌公司正处于技改关键期,税收优惠的持续加码及时补足了公司资金上的缺口。陈锦河介绍,今年仅蘑菇罐头一项出口销售量达3089吨,出口额达2684多万元,最受欢迎的A级切根鲜菇销量达18612吨,形势大好下企业将投入2000万元资金用于生产新品调味菇,进一步丰富餐桌“菜盘子”。
“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双孢白蘑菇生产企业,除了甘坐十一年‘冷板凳’,也离不开税务部门及时的帮助。”裕灌公司主管张泽芳对灌南县税务部门送政策、解难题、办实事的暖心服务十分感动,“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疫情期间,针对外资外贸企业的困境,税务部门提供无纸办、网上办、快速办、容缺办的服务,宣传讲解适用的最新税费优惠政策,并且定期开展‘问需问计’活动,让我们很有安全感。”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兴旺,老百姓日子才能越过越好。我们税务部门要做的,就是在富民兴村的道路上及时问计问需,提供全方位的税务援助。”连云港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连云港市税务部门会持续不断将政策红利覆盖到最基层,帮助村民蹚出致富新路子,让税惠点亮“幸福路”。(惠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