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政治

南京:英雄少先中队66年接续传承雨花英烈精神

顾姝姝
2021年11月23日07:55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初冬晴朗的午后,92岁的丁芝秀老人在家中弹着钢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温暖而明亮,流淌的旋律将她的思绪带回66年前。

1955年,时任南京雨花台区中心小学六(1)中队辅导员的丁芝秀,以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卢志英的名字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少先队英雄中队——“卢志英中队”。66年过去了,“卢志英中队”已经传了21届,先后命名了40多个班级,队员累计达2000多人,他们陆续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英雄少先中队的建设成为引导少年儿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实践。

卢志英烈士之子卢大容参加英雄中队活动。雨花台区实验小学供图

英雄中队在这里“诞生”

1954年秋天,丁芝秀在雨花台区中心小学接手了一个班级。纪律差、爱恶作剧、不爱学习......面对一个“问题班”,她陷入沉思:用什么办法把孩子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于是,丁芝秀发动学生一起捐书打造班级图书馆。在这些书中,她发现了一本由雨花英烈后人卢大容写的《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书中,卢大容回忆,父亲卢志英1947年在上海被捕入狱,自己和父亲、母亲一起被关押。在恶劣艰苦的牢狱环境中,卢志英一边与反动派做斗争,一边坚持教卢大容文化知识。1948年底,卢志英被敌人残忍杀害于雨花台。

“一天,我给学生们读《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同龄人的经历感动了学生,有的孩子哇哇哭了起来。”她清晰地记得,有学生提出来,想去雨花台为卢志英烈士扫墓。当时学校中队正在开展“一朵红花一个进步”活动,每到队日活动时,孩子们就来到烈士墓前,将自己获得的红花献给烈士,汇报自身的进步。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大家也会对照烈士言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榜样的力量在少先队员年幼的心里播种发芽,并催生了神奇的变化。“学校门口有一个大土坑,一下雨就积满了水,低年级的孩子过不去,班上的学生就纷纷把学弟学妹背过去。放学后,他们还自觉打扫校园里的花圃。学生们作业不拖拉了,学习自觉了,班级消灭了不及格现象。”丁芝秀感慨,“有责任心、乐于为人民服务,我想这就是我们党要培养的接班人,我就打了一份报告到南京团市委。”

1955年,南京团市委决定以卢志英的名字命名这个优秀中队,全国第一个英雄中队——“卢志英中队”就这样诞生了。

少先队员们为卢志英烈士墓碑描红。雨花台区实验小学供图

英雄情怀点亮人生指明灯

1957年,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农业。丁芝秀将这一消息告诉卢志英中队的学生后,孩子们说:“我们也是祖国的一员,我们也要支援农业生产。”“人多力量大!我们一个班才50人,全校有449个少先队员,我们可以号召全校同学一起参加。”队员们提出。于是,卢志英中队带动全校学生开展“我们也来支援四十条”活动,提倡将少先队集体劳动收入的一部分集中上交,在最需要的地方修建水闸水库。

开展“我们也来支援四十条”活动的想法,也得到当时江苏团省委的大力支持。1957年底,南京市雨花台区第一中心小学449名少先队员向江苏全省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把以打猪草、卖废纸等劳动方式取得的收入捐献出来,在苏北革命老区修建“红领巾水库”。团省委还为此召开全省少先队员代表大会,号召全省少年儿童每人捐献一分钱。

全省少年儿童共同努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捐资7万多元,并最终确定在连云港赣榆修建“红领巾水库”。赣榆档案馆档案资料显示,1958年劳动节前夕,“红领巾水库”工程抢在汛期前竣工,总库容441万立方米,可灌溉良田2.2万亩。

“这些活动将少先队员和祖国发展、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让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孩子心中扎下根。”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丁芝秀再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英雄榜样让孩子的精神受到滋养,这份力量又转化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

谈及当年英雄中队的那段经历,第三届卢志英中队的中队长刘志勤用“奠基石”“引路灯”来形容。“雨花台在我们学校附近,在这里牺牲的卢志英烈士就像我们的亲人。丁芝秀老师在我们的人生启蒙期成立卢志英中队,让我们有了一个具体的学习楷模,这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教育起到了奠基石和引路灯的作用。”

“在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方面,卢志英中队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如今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担任高级研究员的刘志勤回忆,“我们不仅经常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衣做饭、参与社区卫生大扫除活动,还给当时的南京市长彭冲写了一封信,建议组建南京少年足球队,为中国足球发展贡献力量。彭市长回信表示支持我们的想法。对我们来说,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事,得到社会认可,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英雄中队的经历,帮助一代代少先队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并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姜子诚是雨花台区中心小学第五届“卢志英中队”的中队长。“丁老师曾说过‘从小学英雄,长大当英雄’,卢志英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姜子诚说。1968年,他入伍成为东海舰队的一名信号兵。当时舰上条件艰苦,但他从不畏惧。不到一年,他当上了班长,还入了党。这些年,他担任过南京舰副舰长、重庆舰舰长,参加过1980年洲际导弹试验护航、首次巡航南海南沙群岛等重大任务,并多次立功。

迎建党百年,丁芝秀老人带领少先队员们同唱《卢志英中队之歌》。雨花台区实验小学供图

英雄精神代代传承

66年过去,当年的雨花台区中心小学已更名为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校园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但不变的是,“卢志英中队”一届届传承了下来。

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六(7)中队辅导员余瑶带领学生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争创卢志英中队。在一次主题为“追随光成为光”的队会课上,当她讲到“卢志英为了部队安全,在遭遇敌人围追堵截时,忍痛将仅3个月大的孩子挂在另外一个方向的枣树上,自此骨肉分离”时,班级顿时鸦雀无声。

“我一二年级就听说过卢志英烈士,三四年级开始了解他。成为卢志英中队的一员后,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郭晋琪是六(7)班的学习委员,也是学校的大队干部,谈到加入英雄中队后的变化,他说,“每当我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想到我们的榜样,学习他们从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当时难过。我想,自己是卢志英中队的一员,必须有不放弃的精神,便又振作起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引导少年儿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立志听党话、跟党走?雨花台区实验小学意识到,革命先烈身上所蕴藏的巨大精神财富是对队员进行红色教育的精神宝库。依托雨花台,学校把红色教育与中队成长结合起来,先后创建了“卢志英中队”“孙津川中队”“何宝珍中队”等12支雨花英烈英雄中队,并通过“英雄中队”的系列教育活动,助推学生“四史”学习。

不仅是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创建以英雄模范名字命名的英雄中队已成为南京市少先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的光荣传统。据不完全统计,66年来,有数万名南京市中小学生从英雄中队中走出,在雨花英烈精神和模范人物事迹熏陶下茁壮成长。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