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构筑“幸福河湖”样板:从治理“主动脉”到改造“毛细血管”
冬日的银龙潭美景。人民网 马晓波摄
带上橘红贝雷帽,画上精致妆容……持续走低的气温,也没能阻挡南京市民张真珍与闺蜜到明外郭高桥门公园“打卡”的热情。
这处小游园是张真珍今年夏天偶然发现的,距离她居住的银龙花园小区也就一路之隔,在此之前,这里是大片菜地加上零星分布的砖瓦房,鲜有人驻足。“谁能想到,一年之后,周边环境彻底变了样,清澈的银龙潭泛起涟漪,倒映着岸边的落羽杉、黄菖蒲,焕然一新的场景是我们休憩的绝佳场所。”
南京秦淮,因水得名。多年以来,水环境提升被视为全区“1号工程”强力推进,随着月牙湖、清水塘等重点河湖整治取得了成效,银龙潭、郑和公园等群众家门口的小河湖同样被纳入整治范围。如今,“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已成为秦淮区大小河湖的现实写照。
无名沟渠的蜕变之路
小区附近有个“城中村”是怎样一种体验?
破旧的砖瓦房,泥泞的小道,生活污水随处乱倒,黑臭的池塘旁养着几只牲畜,再配上杂乱分布的菜地……在张真珍的眼中,过去的明外廓高桥门公园地块就是城中村的代表。早年间,原住民们围湖搭建了房屋,开垦了菜地,生活污水直排下河,一到夏季臭气扑鼻。在她搬到银龙花园的十多年时间里,来这边的次数寥寥,“都不愿多看一眼”。
2020年,秦淮区对周边环境开始进行治理,零散住户也被妥善安置他处。这个“城中村”不仅焕然一新,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
“因为靠近银龙花园小区,所以,我们给它取名银龙潭。”据秦淮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整治过程中,通过扩大水面面积、切断排污点源、清除内源污染等措施,提升银龙潭的水质。在这基础上,还实施生态修复、安装活水管路、生态拦截滤床、进行水生态系统构建与维护等,对景观水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秦淮区将开启银龙潭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闲去处。打造河长制主题公园,讲好水故事,宣传水文化。
如今的银龙潭,水质清澈见底,一尾尾小鱼在水草间穿梭嬉戏,再也没有从前的影子。
“夏天来风景才好看,石竹、大花金鸡菊、马鞭草争奇斗艳,微风掠过,花海如浪花起伏,花红柳绿间是银龙潭一池碧波,令人陶醉。”在年过花甲的张真珍看来,与闺蜜相约拍人拍景,便是最幸福的事情。而经过治理后的明外郭高桥门公园,便是她们记录她们退休生活最好的背景板之一。
事实上,如果把河湖看成水生态系统“主动脉”的话,那小水沟、小池塘之类的小微水体则是水生态系统中的“毛细血管”。秦淮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微水体作为地表水的最小单元,直接影响着河湖的治水效果。同时,因为其大多数分布在群众身边,与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
为此,在经历了2017年全面消除黑臭,2018年完成雨污分流,2019年水质稳定达标之后,去年开始,秦淮区将治水目光瞄准居民家门口的小河小湖,全面开展小微水体整治,让“美丽河湖”细致入微。
包括银龙潭在内,小微水体整治成就了一批家门口的“小确幸”。今年,秦淮区紧盯全域Ⅳ类水目标,实施白甸泵站、龙苑泵站、象房村老泵站前池水环境提升工程,对泵站前池进行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在有计划地做好小微水体整治的同时,将小微水体治理工作也纳入河长制管理,明确管护责任、管护标准、管护内容,定期保洁,确保水面无漂浮物、垃圾,岸上无垃圾和堆积物,全面开启“小微水体”长效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批网红打卡地,“城河一体、水绿相融、人水和谐”的水系流域花园逐步展现,让居民感受“走出家门就是花园”幸福感。
管养人员在月牙湖清理作业。人民网 马晓波摄
建管并重的治水之道
对于六朝古都的南京而言,山水城林资源丰富。怎样的景观最能代表“金陵”之美?对因水得名,借水而旺的秦淮而言,河湖魅力不需多言。
如果你是前来南京自驾游的旅客,又刚好是从主城前往中山陵,那么你有着不小的几率会穿越明城墙,途径标营门。稍加留神,不难注意到道路两侧的盈盈碧波,这便是被称为全国“河长制”培训现场教育基地的月牙湖。
冬日的月牙湖,几只黑天鹅浮游水中,在蓝天白云倒映之下,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经过治理后,过去这汪黑臭的湖水,如今已是南京擦亮生态底色的生动注脚。
“这几年的‘秦淮印象’越来越好,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干净。正是前些年对月牙湖的大力整治,为我们才减轻了不少压力。”月牙湖社区河长邹梦青说。
事实上,月牙湖曾用于渔业养殖,周边污水下河,水质黑臭,居民意见较大。2016年12月,月牙湖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采取“还河于民、标本兼治、一河一策、建管并重、全民参与”的治水路径,促进月牙湖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如今的月牙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群众的满意度在98%以上。
同时,人工投放沉水植物、浮水植物、鱼类、藻类,也可以让河道逐步恢复生态系统,赋予了月牙湖强大的自净能力。并率先在月牙湖实行“五位一体”综合管养,彻底解决了以往“水里不管岸上,岸上不管水里”的问题。
今年1月,邹梦青担任月牙湖街道月牙湖社区书记,也成为了月牙湖的社区河长。“按照规定,社区天天有人前往巡河,但除了岸边、水中有落叶,偶尔有被风吹下去的垃圾,在我的印象中,巡河几乎没有需要费神处理的事件。”邹梦青说。
探索创新的河长之“治”
人民网注意到,为了推进区域水环境质量“好上加好”,近年来,秦淮区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道路,不断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
在月牙湖的区河长公示牌上,不仅标出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河长的姓名、职务、通讯方式,还包括有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保洁组长以及社会监督员的身份信息。邹梦青的“轻松”巡河,也是源于多股力量凝聚合力,才能为月牙湖的流域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秦淮区正在探索从‘河长制’到‘河长治’的转变。在最新制定的《秦淮区河长制‘1+N’综合治管模式实施方案》中,以区级河长挂包的主要河道为重点,围绕解决河道水质常见突发性问题,全面梳理流域内涉及的相关水务设施,形成‘1+N’综合管护‘一张图’,其中‘1’为河道,‘N’为沿河排口、管网、岸上节点井、雨污分流片区、流域排水户,构建以河道为本体、上游各类关联设施为支撑的综合治管网络体系。”据秦淮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对河长职责的要求不再只是包括日常巡河,对河道水质问题,还包括整合力量统筹调度,全过程督促问题整改。“河长一旦发现有排口污水下河,由河长吹哨调度,召集河道、道路管网和片区雨污分流建设养护单位、属地街道管理执法人员进行现场分析研判,这样就扭转了原先各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秦淮区共完成黑臭河整治30条,实施河道水环境提升27条,建成雨污分流片区1455个,面积35平方公里,污水管网65条,总长39公里。10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排水达标区创建通过市级验收,8个市考以上断面连续两年全面稳定达标,基本实现全域IV类水目标。
南京市秦淮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秦淮区将以“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为标准,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助力秦淮建设特而精、最南京、高质量、现代化中心城区,让水与城市和谐共生,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