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
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1月5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近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进行深入解读。
抢抓机遇,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
我省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2020年我省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1.93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从2009年的16.6%提高到1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东部地区平均水平;2020年江苏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4亿吨,为2009年的2.8倍;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9%,比20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江苏省前列,盐城市的黄海湿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一组数据,展现出近年来我省“蓝色经济”的稳步崛起。
“在全面总结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实施成效和经验基础上,我省续编《规划》,并作为重大事项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表示,《规划》的出台,对于我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有利于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沿海地区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出海门户,也是连接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主轴通道,在建设我国承南启北、沟通东西大通道布局中的枢纽地位突出,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具有战略链接功能,可进一步促进东中西交流合作,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亚国家之间的沟通联系,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
加快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能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最佳的产业转移、创新转化、功能拓展空间,可促进苏北地区振兴和皖北地区发展,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新动能,更好地与苏南和沿江形成策应之势,在空间上形成更加完善的布局结构,促进长三角区域更加协调均衡和一体化发展。
有利于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沿海地区是“1+3”重点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陆海统筹发展,推进沿海地区加速隆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不仅有利于稳固全省经济基本盘,而且能够呼应苏南、支撑沿江、联动河湖、带动苏北,为全省生产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提供回旋空间和生态保障,形成沿江沿海沿河沿湖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聚焦转型,坚持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相比于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沿海规划,本次《规划》更加突出转型发展、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等特点,进一步彰显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新作为。”李侃桢介绍。
具体来看,《规划》坚持创新驱动,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促进临港产业和医药、新材料、汽车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为支撑、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此外,《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重点打造蓝湾百里、生态百里、缤纷百里,维护海洋自然生态和自然再生产能力,展现海洋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共享美好蓝色家园。
遵循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规划》进一步向东开放、连通南北方、贯通中西部,形成主体功能清晰、空间集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总体布局:壮大区域主发展轴、临海新兴发展轴、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三纵”发展轴;完善北部通道、中部通道、南部通道“三横”通道;打造陆海联动区、河海联动区、江海联动区“三大”片区。
为进一步打造我省沿海蓝色增长极,《规划》擘画出六大重点任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塑造滨海城乡特色风貌,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双向开放新优势,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日前,随着江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工程整体建成投运,盐城3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至此,接入江苏电网的海上风电集群超过1000万千瓦,规模国内最大。江苏沿海的“三变三线”清洁能源“大动脉”,北至盐城射阳,南至南通如东,全长350公里,打通了我省新能源输送新路径,满足了江苏“北电南送”和西北部清洁能源入苏的需要。
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是我省沿海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规划》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下一步我省将立足现有比较优势,促进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迈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化工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展现“生态绿+海洋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面发力,将“蓝图规划”变成“现实画卷”
我省从省级层面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实施意见,从产业转型升级、滨海城乡风貌塑造、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省级层面成立了高规格的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省委主要领导担任第一组长,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省发改委将会同各成员单位研究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清单,加强常态化沟通协调,全力推动沿海规划落地见效。”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绍。
产业发展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十四五’期间,沿海三市要提高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南通、盐城、连云港应分别向1.5万亿、1万亿、5000亿级工业城市迈进,努力把沿海打造成全省先进制造新增长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认为。
国土空间规划对于重塑沿海地区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赵钧介绍,我省聚焦资源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积极探索沿海地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的路径,合理布局生态、农业、城镇、海洋空间,通过“四个一”保障机制,全力服务保障沿海地区重大项目建设。
守护“碧海蓝天”,我省高度重视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我省将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并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王燕枫说。
《规划》提出了“提升城镇发展能级,建设现代化滨海城乡带”的任务要求。对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大威介绍,我省将结合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滨海港城和特色镇村,努力让滨海的城、镇、村、景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展现江苏“最美海岸线”。
交通运输是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当好开路先锋。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惠先宝表示,到2025年,沿海地区要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基本建成“海港领航、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双向开放、生态绿色”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国际枢纽海港、一出海口、一门户”海港体系基本建成,公铁水、海江河联运优势显著发挥,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新空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提供坚强支撑。
□ 本报记者 沈佳暄 陈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