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南通:建设人才新高地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2年02月07日14:51 | 来源:南通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建设人才新高地 赋能高质量发展

人才兴则南通兴,人才强则南通强。

“十四五”期间,南通迫切需要将日益突出的空间、资源、区位等独特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发展胜势,只有人才方能激发创新驱动的活力,为通过创新驱动南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1月份我市印发《南通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再次吹响了“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的号角。《规划》立足南通实际,注重人才队伍分类、人才生态构建、青年人才吸引、南通特色彰显等多个方面,明确建强七大人才队伍、实施五项重点工程和七类人才集聚行动计划,持续优化全市人才结构,进一步发挥人才对于南通融入一体化、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求贤若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十三五”期间,我市人才总量迅速提升,人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到“十三五”期末,人才总量达到145万人,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5万人,增幅20.80%,年均增长率达到4.20%,人才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在江苏省“双创人才”引进这一人才发展重点指标上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二,圆满完成了较“十二五”时期翻番、实现倍增的既定目标。

“但是我市人才发展模式相对粗放,人才发现、评价、流动、使用体制机制及政策障碍尚未完全破除,在长三角城市群人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彰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剑波表示,南通跻身“万亿”俱乐部后,如何在上海大都市圈中保持持续竞争力,人才的战略储备至关重要。只有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着力在解放思想、优化政策、提升服务、筑牢平台、补齐短板上下功夫,顺应区域和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才能加快形成引才、留才和用才新格局,实现人才事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市人才重点指标领跑全省,继续保持和巩固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迈入江苏省第一方阵、长三角城市群前列的优势地位,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20强。到2025年,全市人才总量在“十三五”基础上再增加30万人左右,总量力争达到175万人。

精准分类,建强七类人才队伍

《规划》提出,建强七大人才队伍,包括领军型高端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人才、技能型产业人才、紧缺型新兴人才、成长型青年人才、能力型公共服务人才、复合型乡土人才。并确定了相应的七类人才集聚行动计划,包括高端人才、产业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新兴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土人才等集聚行动计划。

“规划深刻把握当前新形势和要求,立足南通现状,对人才进行了精准分类,并对建强七大人才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南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提出的分类方法。”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到2025年,我市要吸引集聚(含柔性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3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500名,引进培育江苏省“333工程”一二层次人才15名、“双创人才”300名、“双创团队”25个,引进培育市级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江海英才”)500名、团队30个。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万人,公有制企业经理层人员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比例不低于80%。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达到55万人;新兴产业人才队伍达到10万人,新兴产业的经济贡献率超过20%。国家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达到50人,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达到500人,在站博士后人数不少于430人,新增来通就业创业大学生20万人,其中南通籍大学生8万人。

“这次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加强能力型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和加强复合型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全面提升南通城市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孙剑波介绍说,至2025年,我市公共服务人才总规模超过17万人,并在公共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基础教育、公共法律、公共金融、社会科学以及社会工作等领域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科或领域带头人。我市各类乡土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建成省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4个、省级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10家。

彰显特色,营造一流人才生态

“人才政策极易被模仿复制,人才生态才是持久竞争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须以一流的人才生态为依托。”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规划》提出,完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议事决策、沟通协调、联系服务等制度,成立南通市人才学会、组建南通市人才集团,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和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加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格局和生态。

2020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成立的课题组,首次发布上海以外长三角40个城市的长三角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排名。南通对青年与人才呈现出城市善意,对青年与人才吸引力居上,在40个城市中排名第七。

“十四五”时期既是南通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期,也是南通对接上海、融入苏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的青年人才,甚至是青年人口,《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和升级“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工程,实施南通市人口集聚工程,吸引更多通籍青年和人才回乡创新创业。通过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人才公共服务的标准化、便捷性,持续提升创新平台承载力、金融要素支持力,切实打通影响人才创新创业的堵点,提升人才服务的精准化和获得感,形成青年人才“铺天盖地”集聚南通的新格局。

“张謇先生作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曾想方设法吸引大量人才到南通工作,通商也是南通的特有现象。”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说,《规划》充分彰显了南通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深挖近代通商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传承张謇先生的企业家精神,全面推进“张謇式企业家”培育工程。“把培养张謇式企业家纳入人才发展的目标体系,契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要求。”

“吸引集聚人才,靠政策更要靠服务,比真金更要比真心。”在省人代会南通代表团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封春晴说,组织部门将认真贯彻省、市委有关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全面落实南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重点围绕推动政策落地、提升引用效益、优化服务生态等方面抓攻坚、求突破,着力构建人才发展治理新格局、政策兑现落实新机制、人才引育工程新路径和人才精细服务新体系,确保人才工作相关重点指标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更好地为南通现代化建设聚势赋能。

本报记者 张烨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