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江苏灌云:文明祭扫成主流 生态安葬树新风

“双节型”公益生态葬、“云祭”“代祭”悄悄流行

2022年04月03日19:17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志愿者引导群众“鲜花换纸钱”。灌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位阿姨,请您留下火烛、纸钱等祭品,换上我们为您免费提供的鲜花。”4月1日,江苏省灌云县金鸡岭公墓管理处,两位身着“灌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用鲜花换纸钱,劝导前来扫墓祭祀的市民文明祭祀。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在这个本该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日子,受突发新冠疫情的影响,灌云县对“万语千言付纸钱”的“现场祭扫”按下“暂停键”。

今年清明节期间,金鸡岭公墓实行限制性开放,不组织家族(庭)聚集性、规模性祭扫,禁止组织公祭、共祭等群体性活动;在严格落实必须佩戴口罩、必须测量体温,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情况、行程码、健康码“两必须四必查”前提下,实行预约、错峰祭扫,倡导居家“网络祭扫”。该管理处负责人说,随着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推进,文明祭祀、环保祭祀、节俭祭祀、安全祭祀正逐渐成为新风尚。“考虑到今年疫情因素,很多逝者的外地亲属不能现场祭奠故人,公墓还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提供‘云祭’‘代祭’等个性化服务,让逝者亲属感到很暖心。”

日前,家住外地的灌云县伊山镇居民徐某某因病去世,在考虑安葬方式时,一家人一致选择了在金鸡岭公墓公益性骨灰堂——仙鹤堂安葬。其家人说,这种安葬方式除了可节约用地外,还可大大节省后人经济开支。除了仙鹤堂安葬,日前,灌云县民政部门推出的让逝者“双节式”回归的做法还有树葬、花葬、壁葬、草坪葬等。

在世俗观念和行业垄断的影响下,现实生活中“死不起”“与活人争地”等殡葬乱象相当普遍地存在。资料显示,灌云县1984年到1994年先后开展过四次大规模平坟还田活动。随后,因为城市发展和园区建设需要,又相继实施局部的迁坟还田,但“乱埋乱葬”现象屡禁不止,不少丧户认为把亲人葬在自己的承包田内方便,且能节省巨额的墓地费用。2014年,灌云县试行公益性骨灰堂做法,当时就有307名逝者骨灰存放。

金鸡岭公墓是灌云县目前最大的公共墓地,建成于1989年,占地170多亩。经过30年的使用,公墓已建成的墓穴已基本售罄。公墓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购买一个占地1平方米的传统式墓地为例,丧户除了需一次性缴纳数万元的墓葬费用外,每年还需缴纳1%的管理费。而仙鹤堂仅占地240平方米,设计可摆放2600个骨灰盒,每个“屉式”墓位占地不足0.1平方米,每年仅需缴纳80元管理费。除了公益性骨灰堂外,灌云县同时推出的公益性生态葬模式还有树葬、花葬、壁葬、草坪葬等。近年来,随着各地殡葬改革力度的加大,“魂系生态、叶落归根、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的环保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可,灌云县公益性生态葬做法正是因应这一趋势的结果。

灌云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此基础上,向全县各镇街全面推广。对在公益性安息堂存放骨灰的丧户还将给予政策性奖免,对不保留骨灰安葬的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期从根本上改变土葬习俗。“用既不浪费又庄重的方式,悼念先人,追思亲情。这样的方式有很多,只需稍加思考,就能为亲人设计出一个既深情又个性化的葬礼,公益性生态葬无疑为丧葬移风易俗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夏兴俭 张胜)

(责编:耿志超、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